谈志书图照的作用与运用
2016年1月,新中国建立后第二部《常熟市志》正式出版。该部志书与的修编工作2007年11月正式启动,历经八载,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市志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2008年底,为一部通贯常熟古今数千年历史的通志,全书420多万字。
同以往志书相比,该部志书在继承以往各部志书的优秀编纂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在纲目设置、内容编排、史料充实等方面都有了不少改进和创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二轮《常熟市志》依据时代发展要求,穿插了大量图照。笔者参加修志工作较晚,但有幸赶上了市志编修的关键期,在志书图照的收集、选择、编辑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以及与领导、专家和同事的学习与交流,感觉收获颇丰。本人就就编辑的经历,着重就志书图照选用情况、作用、规范等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市志》图照入选情况与特色
新版《常熟市志》全书使用图片共936张,这些图片在志书中广泛使用,使志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图文并茂,可读性和观赏性进一步增强。志书通过图照入选与编排,对志书多个方面进行了丰富和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志书的观赏性。在信息过载、海量数字信息传播的今天,大量纯文字的书籍,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吸引力有限。对一部体量几百万字的市志来讲,一般人翻看,首先吸引读者的就是书中各式插图,这能带给他们对常熟这个地方的最直观最初的感受。为达到这一点,《常熟志书》在图片编排上进行了丰富和创新。全书无论是卷首彩图还是随文图片,除少量原始图片为黑白外,均为彩色图片。在前文彩图选择上,注重选择质量较高,反映常熟历史人文、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大幅图片,为提升视觉冲击力,有9幅跨页彩图,并有一副反映常熟全貌的超长折叠图片;在内文插图中,依据内容需要以及排版安排,图文并茂的方式插入彩色图片,整体提升了志书的观赏性。每一编包括概述、大事记、志余、索引,在每编首页排版一副本编代表性照片,共使用彩图50幅,增强了全书的美感。
(二)丰富志书的内容。从体裁形式上讲,本轮修志图照的大量运用,实现了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形式的共同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志书的内容。《常熟市志》为通志,记载了常熟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图片本身具有的生动性和客观性,记录重要历史瞬间、记载曾经的风土人情、社会、城市面貌,有着文字难以比拟的优势。在全书936张图片中,其中卷首彩图155张,编前彩图50张,随文插图731张(含人物图像273张),这些图片涵盖常熟城市建设、人文风情、名胜遗址、经济建设、重大事件、社会发展、科教文化、市井民生等方方面面,极大的丰富了志书的内容。在这些照片中,主要有反映自然环境与资源17幅、城乡建设34幅,人民生活9幅、农林牧副渔业发展20幅、水利建设9幅、工业发展13幅、旅游名胜20幅、经济贸易47幅、交通通信19幅、政治法治军事52幅、科教卫体55幅、文化艺术108幅等,在多个方面有效的充实了志书了内容和信息量,
(三)提升志书的史料价值。存史、资政、教化是志书三大功能,照片的最大特点是记录了当时当地的真实瞬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面貌、社会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承载历史记忆的照片,存史价值具有文字没有的独特性。在卷首彩图中,为反映常熟为吴文化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特色,开卷配《仲雍南奔图》《言偃求学图》手绘图,书前彩图中放历代县志流传下来的县境图、县域图等手绘地图6幅,增强志书的历史观与厚重度。在除人物图像外的458张随文插图中,2000年以前的照片有93张,占20%;其中民国时期的珍贵老照片有23张,占5%。这些照片的运用,提升了志书的史料价值。如;这些图片中有反应常熟重要历史事件的“日军进攻常熟”“坞坵乡人民代表选举”“县革委会成立”“给毛主席纪念堂绣花边”“尚湖退田还湖”“常熟港开港首航仪式”等记录照片,有反应现在已经消失的常熟经济生活、社会风俗照片,如“20世纪80年棉农售棉”“浒浦港渔船”“抬嫁妆”“做季团”“白茆山歌会”等,还有大量反应常熟曾经的城乡面貌的照片,如“民国17年(1928)常熟方塔”“民国时期县南街”“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虞南路”等等。这些图片都极具史料价值,和文字内容相得益彰。
二、入志图照的收集与选择
虽然新版《常熟市志》与第一轮修志相比,图片使用无论是照片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改变了以往只有卷首彩图没有随文图照的历史,但由于一开始没有把图照工作纳入修志启动阶段,中途决定做随文图片,因此,在图照的收集与选择入志上,有些局限和不足,就图片编辑过程谈几点认识。
(一)照片收集工作要早动手、全方位。
一部精品良志,不仅有优秀的内容,也要有高质量的图片。在志书编修启动时,即把照片征集工作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对待,安排专人负责。目前由于数码技术的普及,社会各个行业有大量的优秀照片,这需要我们广泛征集。一是在志书编辑启动之初,动员各个单位参与志书撰稿阶段,在正式发文中,就要注明对照片征集的需求和条件,这是照片主要来源之一。二是挖掘过去已有的照片资源,尤其是上一轮修志中一些有价值的老照片。再一个来源就是每年编修年鉴征集和使用的图片,这就需要每年编年鉴时,注意收集和保留。三是和当地报社、摄影家协会联系,他们有着非常丰富而高质量的图片,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年鉴和市志的图片运用有很大帮助;四是通过在当地媒体刊登登征集照片的启事,对提供反映当地历史上重要事件和人文景观照片者,将按其史料价值的高低,付给一定的稿酬。这对提升志书图片史料价值极有帮助。最后就是,一些缺失内容照片需要找专人补拍。
(二)照片选择要把握几点规范和原则。
依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对图照的运用的规定:图照的选用应当注重典型性、科学性和存史价值的统一,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把握选用尺度。图照与文字内容相配合,图照的说明文字要准确。除立传人物外,地方领导人和地方志书编纂人员的标准像不得入志。除了这几点统一要求,还需要把握几点原则。
一是注意把握图片的质量。大量图片征集来以后,繁芜纷杂,质量参差不齐。第一步要挑选符合入志硬性要求的图片,一般前文彩图电子照片一般最少要1G以上,随文插图彩照500K以上,符合这两项要求的才能入选,当然一些老照片、黑白照片,比较珍贵,格式大小不能这么高,可以黑白图片形式呈现,不拘于此大小要求。二是主要把握图片的内容,按照图文互现、图文相关的原则来挑选。大量同类型、同文字内容关系不大,不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要大胆舍弃。多选择能反映地方特色、时代特色、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照片,尽量少选会议类、视察类的照片。三是征集之初要注意收全照片要素。每一幅照片收集之后,就要备注上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拍摄者等重要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入志图片说明的全面,增强图片的史料性,尊重拍摄者,避免版权纠纷。由于中途开始征集图片,《常熟市志》入选图片这方面有些缺失,是一个不足。
三、入志图照的编辑与排版
图照收集与选择之后,就是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入志图照的编辑和排版。无论是卷首彩图页,还是随文插图,都需要把握好质量关,精心做好入选图片的后期编辑、插图排版,才能真正确保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提升志书质量的功能。
(一)卷首插图要注重主题突出、特色明显、质量上乘。卷首彩图作为一般人打开志书的最新阅览的部分,在编辑与排版上尤其要重视。目前一般志书的卷首彩图都长达几十页上百页,内容非常丰富,一般都进行主题分类编排。如何在编排上彰显的地方特色,做到美观大方、具有视觉冲击力,是考虑的核心。在《常熟市志》卷首彩页中,按照重点突出常熟吴文化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历史,经济发达、文明繁荣的现代江南名城的思路来编排,按照“历史名城”“城乡建设”“风景名胜”“开放开发”“工业企业”“农业经济”“商贸服务”“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民生”“政区沿革”等12个部分来展示。在图片的排版中,要和广告公司人员密切沟通,他们只懂技术问题,不懂图片内涵,如何摆放,必须亲自沟通,在对照片进行构图时,力求富有变化,对一些有特色的照片,可采用圆形、棱形、梯形等多种形状,使志书中的照片错落有致,美观大方。
(二) 随文插图要注意合理编排、搭配得当、疏密有度。随文插图图片量大、图随文走,要依据正文双栏或单栏的版式来安排照片。在文稿中照片设置时要做到该稀则稀、该密则密,切莫将照片作简单的叠加或堆砌,防止照片页面的零乱和拥挤。图片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必须反映的就是本页的内容,可以依据图片大小适当挪动,但不宜过远。往往有些编章照片相对较多,有些较少,依据实际情况安排,不能为配图而凑合,决不能将内容意义不大、毫无关联的照片放入。
(三)入志图照文字说明要做到要素齐全、精炼。图照文字说明应该具有提示和延伸照片内容增加信息含量的功能,使图文互现出、相得益彰。要对图片内容描述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活动等要素齐全,最好同时注明拍摄时间和作者。在语言运用上要恰到好处,要精练、质朴、准确,不要用抽象、模糊,或以偏概全的、或用文艺性、新闻性的说明词。比如在《常熟市志》初稿中,一些图照说明存在“国土局积极开展国土管理法律咨询活动”“市区美丽夜色”等不规范描述。同时,照片文字说明不能与正文内容互相矛盾,要相互映衬、补充。
综上所述,图照在二轮修志中作用越来越凸显,一部志书,配有大量的优秀高质量的图片,是优秀志书的重要标准,也是吸引读者、增强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方志编纂工作人员应积极吸取借鉴各地二轮修志图片编辑的经验和教训,掌握图片运用的规范和技巧,提升志书编纂质量,更好的发挥志书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