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帘”有耳丨寻找画外之音(第十一期)

著名画家胡嘉梁篇·《学语图》

“胡老师又见面了。”
“嗯,你好。”
“这回我想跟你聊一下你那个作品《学语图》。这个《学语图》,就是两个鸟,鹦鹉跟八哥。”
《学语图》胡嘉梁

“嗯,都会说人话。”

“都擅于说话,(作为)动物都会说人话,但是他不懂人话。你用这种画是表达对社会的一种讽刺还是对某一种人的警戒。总之来说,这符合了美术的一个功能,就是助教化。所以从助教化的角度,我就挑出这张画来跟你聊一聊。请你说一下这张画的初衷,创作时候的初衷。”

“这幅画从内容上讲已经非常好懂,一看就明白,而且特别是我这个题目也挺长,《学语图》是它的题目,实际上它上面有题字题目。

《学语图》局部图

两个会说人话却不懂人话的家伙,这家伙俩字有着贬低人家的意思。”

“你是讽刺的某些人,可能是在架子上高高的鹦鹉,或者是困在笼子里面的八哥。
鸟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形形色色的,所以我们作一张画,要去传达一种思想,这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画家应该需要做的,助教化嘛。
但是一张画除了传达一个思想之外,你必须要有这种美好的形式去表现它,才能够是好的艺术作品,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是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这张画我们从构图上看,我觉得很有特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构图。”
“这张画,立意了以后,形式问题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为什么?第一,像这种题材没人画,没有人画,你要画成一般花鸟画一样,没人看,没人注意。你一定要把你想画的中心给突出出来,这怎么弄呢?

后来想了想,有一种对称式的构图,又叫门板式构图,明显地把两个主体都放在画面的两个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这两边两个主体没有分谁重谁轻。在中国画里很讲究宾主,他不光是待客讲究宾主,绘画也讲究宾主。

山水(画)里有宾主朝揖法,必须主很高,后边儿那个(宾)给他作揖。”
喻建十画作

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

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

“朝拱。”
“这张画没有,这张画两是并列的,你看,这边有笼子那边就有他的鸟架,两边都有这竹帘,这边有梅花那边就有竹子。那么阐明他的大意的东西放在哪儿呢,就放在了中间最重要的位置,中间题目也很长,“两个会说人话却不懂人话的家伙。

还有一首诗就是“帘里巧言帘外听”,你还别说,这两个还真是一个在帘里一个在帘外。“非非是是意难同”。但知禽辈勤学语,莫在面前诉隐情。”

《学语图》胡嘉梁

“把画外之音用一首诗传达。”
“传达出来,而且为什么诗最好呢?题词较稍差一点,题词太明确,题词是什么就是什么。诗他不是那么明确,有时候是起起伏伏,明明的暗暗。欲言又止,让大家去体会。
为什么在中国画把诗书画印放的那么重,他们的结合,就是因为诗是一个非常好的阐述画面内容含义的一个话筒,他又是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同时他又是一个审美符号。就是说,书法是个符号,审美符号,诗词也是个审美符号。”

“这个画外之音,通过诗来表达,那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苏东坡强烈提倡的中国文人画的一种精神。然后在这张画里,我们就看到了。可能给我的感觉,跟你原来创作的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我看到就是说,哎呀帘外有人,咱们不要随便说话,说错了被人家告发了就不好了。

这是一个在画里面的意蕴,意象。刚才说到构图了,对称美是很多艺术,尤其是建筑艺术,特别讲究对称美,但是你这张图,就是一个均衡的,这种均衡的对称美,会更加活。看到这张画,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你有感觉了,然后你就去细细地推敲它的构图,推敲它背后画外含有的意义,这就是审美里面首先形式感,要吸引大家进去,进去之后就个人根据个人去体会,这张画就使得我们能够达到深入去体会的,融进去的一种审美状态。”

“就是说帘子这个东西,它有半神秘感,隐隐约约的,但是又看不太清楚。完全看不清楚,有时候不行,完全看清楚又索然无味。帘子是不保密,所以说他们的语言是因为他们不懂人话的内容是什么,所以它学完以后会随便说,说的得体不得体也不知道。”

“就是学舌也要注意场合啊。”

“就是就是。”

“这是画里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当然我们在现实中,还是要该说啥说啥,我们寻美嘛,就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当然虽然说的好不好,对不对?没关系,引导大家去一同探讨一下,艺术作品的美,这是我们三品寻美的一个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