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申论中的“概括”和“归纳”

申论中,有概括归纳题。

有考生困惑于“概括”和“归纳”,感觉意思有点像,感觉答题形式也有点像。

在此,本文做解释如下。

一、“概括”

“概括”,经查询辞典,有以下意思:

1、做动词时,有“总结”的意思。例:大家的发言,我来概括一下。

也可做名词,也是“总结”的意思,这本书是知识的大概括。

2、做动词时,有“归纳”的意思,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例:概括材料中该问题发生的原因。

3、做副词时,有”简单扼要”的意思。例:把这个故事概括地说一遍。

二、“归纳”

1、做名词时,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例:归纳法和演绎法是相对的推理方法。

2、作动词时,含义为“归拢并使之有条理”,简单认为就是归类。

结合以上,在申论题目中使用的含义,“概括”多适用于第2含义,“归纳”适用第1含义。

概括来说,都是作为动词的含义(这个“概括”适用于第1“总结”含义)。

三、申论题目中的“概括”和“归纳”

1、两个词语在题目中单独出现时

“概括”单独出现,在答案的表现形式上:

第一种,要么是对材料内容扼要叙述后多条并列出现。例如:概括这种水果好吃的原因,有天气好,施肥充足,品种优良等等。

第二种,要么是对材料内容适当分类,扼要叙述后多条并列出现。例如:概括这个申论老师这么优秀的原因,学历上他小学毕业,兴趣上他爱看儿童漫画,性格上他为人是大嘴巴搂不住话。

(这两种表现形式,到底适用哪一种?常见的,最多的就是第一种,没有必要特意分类。只有当一篇给定材料各个段落之间层次特别明显,让人不分类都不行的那种,才用第二种形式。)

“归纳”单独出现的时候,在答案的表现形式上:

简单来说(虽然有一点点不确切),就是把“概括”的第一种答案形式,合并同类项,然后把公因式提出出来放在最开头,后面再跟扼要叙述的内容。

虽然“概括”包含有一些“归纳”的含义在里面,但是考虑到出题人都是专家学者,他们如果真要考生归纳的话,会讲究一个用词的准确性,即概括就是概括,归纳就是归纳,不会混同使用词语含义。

2、“概括”和“归纳”同时出现时

答案的表现形式为先分类,每个类目后面紧跟概括的具体内容。

四、小结

在申论考试中:

从含义上说,“概括”使用的含义有总结、归纳并简明扼要地叙述,多取“简明扼要地叙述”这一意义;“归纳”使用的含义就是归拢分类。

从答案形式上来说,“概括”主要是多条扼要叙述的并列结构,“归纳”是对“概括”的内容分门别类打好标签后,每个标签后面紧跟“概括”的内容。

从申论考试命题的严谨上来说,出题人不会刻意把“归纳”的含义纳入“概括”中,通常“概括”就是“概括”,“归纳”就是“归纳”。

从题目形式上来说,常见的有“概括某某”“归纳某某”“归纳并概括某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