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必须堆满没拆的书 | 衣公子


衣公子的剑——做爱读的商业评论

踏进大学的那一天,有一点兴奋,但更多的是迷茫和失望。

也许是我期望太高,但是说真的,现实中,所谓大学,也就那样。

醍醐灌顶的时刻,出现在孙老师课上。他说:大学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四年里如果能做成三件事,你的大学就很成功了——读了几本好书,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记住了几句踏进社会后还会偶尔想起的话。

四年,白驹过隙。毕业那天,图书卡显示,我从图书馆借过一千多本书;搬出宿舍,最重的行李就是省吃俭用买下的书。

01

我读书也走过很多弯路。

最痛苦的经历是,生啃经典。

记得,从食堂到教室就一小段路,但我坚持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抱在胸前,走起路来飒飒生风。其实,尼采的“上帝死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完全说不上来。

任何时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翻上三页,我一定睡着。

但,那是经典啊!连尼采都没有读懂,我又怎么配谈论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连尼采都不读,我还配和姑娘说自己是个读书人?

类似的体验还有很多,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从君特·格拉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们的书,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连成句子,就是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太痛苦了!

痛苦的释怀恰恰还是因为读书。继续读,读到刘瑜的一个观点:经典都是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问题的回答与思考

懂了。

尼采生活在19世纪,正值科学崛起,逐渐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取而代之,旧的那套、存续千年的、曾经深信不疑的,用宗教和上帝解释一切的世界观,被颠覆了。作为卓绝的思考者,处于时代转折的尼采首先感知到了这个变化,这才说出了“上帝死了”。

我终于长吁了一口气。

后来,我逐渐摸索出正确的读书方法:先从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出发,读出乐趣。建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再回来读经典。

当你学会了读书,习惯了思考,再去看经典,就会觉得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比如,中国人熟悉的“四大名著”。小时候读,是一个故事,长大了再读,是另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红孩儿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红孩儿没有一丁点“牛”的特征?

图:82年版《西游记》中的红孩儿和牛魔王 

原著里写红孩儿: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

哪吒,可是托塔李天王家的三太子。你个社会闲散野妖怪的小屁孩,竟然比太子哥还富胎??

我说点提示吧。

第一,红孩儿的绝活是三昧真火,但牛魔王和铁扇公主都不会吐火。事实上,三昧真火只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出现过。第二,铁扇公主有一把芭蕉扇,巧了,太上老君也有。前者的功能是灭火,后者的功能是生火,天生一对。第三,火焰山,是当年孙悟空踢翻太上老君炼丹炉形成的。铁扇公主住在火焰山附近,啥都不用干,每年村民献贡,就是丰厚的睡后收入。

第四,红孩儿最终被观音降伏。当初观音听孙悟空说,红孩儿变成观音的模样骗了猪八戒,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

但是将红孩儿制伏后,不但没有打死这小妖精,反而收编他当善财童子。野猴子孙悟空既要被压五行山五百年,要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经历那么多生死才能给自己搞个编制,而熊孩子红孩儿只管称霸作恶却可以直接修成正果,一跃成了高层领导的贴身秘书。

咦?!

现在,红孩儿到底是谁的孩子,相信你有了自己的思考。

再比如《水浒传》,表面上是一百零八将结义,但其实,梁山才是山头林立。小说写得清楚,梁山好汉其实来自“四山”:梁山(松江、吴用、李逵等)、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少华山(史进等)、桃花山(李忠等)。

宋江整天想着“招安”,弟兄们反对的声音很响。宋江怎么处理?

对李逵,宋江就是大喝:“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李逵是宋江最亲密的小弟,是宋江的绝对死忠。谁不知道!宋江说要斩了李逵,谁TM信,自然跟着演戏,跟着劝。而且这招敲山震虎,那些'不是李逵'的小弟已经懂了老大的意思——再反对老大,是砍了你的脑袋——自己掂量掂量吧。

但对鲁智深、武松这样的山头大哥,宋江就选择安抚和诓骗。“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水浒传》的结尾是征方腊归来,梁山三分之二的人马都阵亡了。史进李忠杨志死了,鲁智深、断臂的武松、病危的林冲留在了杭州。注意了,跟着宋江回京城的十二名主将,没有一个是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的。回京领赏的,都是宋江的嫡系,其他山头的人,死的死,残的残,走的走。

这当然不是偶然。而是你白天办公室生活的延伸。

02

除了乐趣,读书还能带来什么?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很多人期望,读书会让我们收获世俗的成功。

很遗憾,这是假的。

在这个遍布精巧人设和刻意包装的世界,“读书让你成功”,是最大的谎言。

事实上,看一看身边,不买书不读书却挣大钱的人比比皆是。而腹有诗书气自华,却多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读书能带来什么?我更认同加缪的一句话(如果我没记错),读书不会让我们过得更好,但是会让我们过得更多。

我至今都记得,自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身处江南水乡一间窗户向南的教室,一口气读完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尤其是那篇《寒风吹彻》,直接一刀一刀地刻进了我的骨子里。

刘亮程生活在新疆伊犁州塔城县的一个村庄。在他的童年,人和大自然还保留着最原始的相处方式,生活艰苦。《寒风吹彻》记录了一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冬天。

“提前糊好窗户,挂上棉门帘,炉火通红,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但是脊背依旧凉飕飕。”——没办法,寒风比人更熟悉墙上每一道细微裂缝。

有一天,“我”把一位满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烤火喝热茶。“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一小时后,“我”以为老人暖和过来了,告别。但是第二天他就冻死在村西边,“半边脸埋在雪中”。

最冷的一个故事有关砍柴。

当时,整个村庄都要靠长在沙漠里的梭梭柴取暖过冬,但是因为砍挖,有柴的地方越来越远,要一天半夜才能拉回一车柴。那一年,刘亮程14岁,就要独自去拉柴。母亲半夜起来做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

牛一出村子,寒冷就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这一次,一路上没有任何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对付“我”。而“我”只能掖紧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寒冷发现我。

天亮后,牛车终于到了有柴禾的地方。“我”的腿失去了感觉,烤了很久火,缓过来了,但是随后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腿上的一根骨头永远的冻坏了。

太阳落地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父亲一见就问: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什么都没说,也没说腿的事。

那么残酷的环境,那么悲痛的故事,但是,至始至终,刘亮程的语气克制、平和,就好像在说别人的事。

其实,文人写寒风的太多了。为什么刘亮程的寒风最特别,足以影响一个17岁少年的人生?

文人笔下的寒风大概分三种。第一种,是抒情的背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预雪,能饮一杯无?”,你看,白居易《问刘十九》里的寒风一点也不冷,甚至没有寒风和雪,这酒都不香了。

第二种是,用来衬托精神品质的工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你看,《论语》里的这场寒风有点冷了。但是,寒风的冷,只是为了衬托松柏的牛逼,因此并不让我们觉得残酷。

但是,只有刘亮程的寒风,是大自然的寒风,是真的冷,是可以冻坏骨头,可以冻死人,可以把生命和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罗素说过,支撑我活下去的是三个原因,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透彻肺腑的怜悯。

那么,怜悯从何而来?在我的阅读体验里,来自于刘亮程。《寒风吹彻》让习惯空调和名牌的我还能知晓,这个世界上,还有寒风的重量。看到寒风的残酷,你才能理解温暖的可贵。看到他人的苦难,你的心里才会有“咯噔”一声。

这就是,读书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多。读书帮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之外,一个更大的世界。

中国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我看来,在交通极度便利的今天,“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要重要很多很多。没有读过刘亮程的人,到了伊犁旅游,无非拍照、修图、发个朋友圈,仅此而已。

多读书吧,否则,即使你行了万里路,也不过只是一个到处盖戳的邮差。

03

俞敏洪提过,男人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一直在奋斗的自己突然感受到,哇,我有钱了。

俞敏洪自己的这个瞬间是:买活鱼。——他家爱吃鱼,但是为了省钱,他老婆只买死鱼。当然,死鱼口感很差。因此,家人常常守在小摊边,等鱼死了,赶紧买回家。有一天,俞敏洪下班回来,发现老婆竟然买了条活鱼。很开心,自己搞的英语培训真的赚到钱了。

我也有这样的瞬间,和书有关。

大学看上一本书,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广西师范出版社的影印本。图书馆借不到,当时亚马逊售价200多一本。

200多啊,我心疼坏了,放购物车里一年多没舍得下单。

大三开始,我去四大实习,100块一天。一个深夜,又打开了购物车,看到在那里静静地躺着,等了我一年多的《艺术的故事》,噙着喜悦的眼泪,买了下来。

大学,许久以前的事了。很多记忆早已模糊,但是那一刻,我一直记得特别清楚。

这些年,流行薅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羊毛。我当然也参与了,书是我薅羊毛事业里最重要的一环。

当时我先开通省钱月卡,再参加免单特权(满15单必免1单),去年为了推“百亿补贴”还有拼1单计3单的福利。因此,我只需要买5件百亿补贴,就获得一张25元-50元的无门槛券。

唯一的遗憾,这张无门槛券不能再用来薅“百亿补贴”。我不是个物质上特别有追求的人,拿着50元的无门槛券一度很为难。突然发现,可以买书。当时中信出版社、当当网等已经入驻拼多多,正品有保证,我就在这些旗舰店里挑。

2020多多阅读报告显示,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80%;其中,收货地址为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增速也都突破了152%。

什么是“知识普惠”?我觉得,就是让更多人能买到书,买得起正版书,让更多人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趁着世界读书日,拼多多推出“众声创作者计划”。未来一年,将至少邀约百位创作者入驻平台,打造明星IP店铺,协助更多的优秀作家、优质图书走向大众。易中天、郑渊洁、雪漠这些我从小就看的作家,已经来了。

当然,和我更相关的是这个:借着多多读书月,“百亿补贴”大规模地对图书下手了。我刚才上APP看了一下,《一个人的村庄》,当当网旗舰店被补得只要13.5元。

这本教给我寒风的重量、生命的温度的书,竟然只要半杯热奶茶的钱。

当然,读书人的毛病,我全有。比如,书架上很多没有拆的书。

显然,趁着活动,我最近又买了不少。

爱书的人自然懂。挑书、买书、摆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唯一的遗憾,朋友来家里做客总是指指点点,你看看你,包装都没拆。每当这时,我还是有点羞赧。

不过,最近我在另一本书里看到一个观点:警惕算法——你越喜欢什么越认同什么,系统就越给你推送什么,越让你看什么。为了打破信息茧房,我们必须更积极地拥抱自己未知的道理和知识。因此,越是核心的书架位置,越是应该堆满还没有看的书,而不是自己已经看完、已经吸收、已经认同的书。

让我们一起义正言辞地回击吧。

你看,读书多,真的太有好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