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刘志勇//重游绵山(二)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重游绵山(二)
其次说绵山宗教渊源。
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山上文物古迹颇多,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时至今日,绵山内共计寺庙88座,殿宇2000余间,仅大罗宫道教建筑面积就达30000多平方米,为全国之最。
佛教寺院遍布方园数十里的岩峦之间,众多寺观或高耸峰巅或镶嵌绝壁,其中悬空建筑和亭台楼阁不下30余处。
这里是风水宝地,更是修行道场,佛、道、儒文化兼收并蓄。千百年来,众多佛子、道众在此修成了正果,如今留下的十六座包骨真身舍利,更为绵山圣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介之推为绵山之神;绵山之佛为空王佛,俗名田志超,原是一名唐代高僧,是汉人成佛的第一位;初唐大将尉迟恭;北魏净土宗先驱昙鸾,他们都是绵山特有的神佛,且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
沐浴神佛的光辉,下面我借大罗宫和抱腹岩,一起领略绵山的宗教文明。
大罗宫依山而建,共有11层,垂直高度130米,层楼迭阁,金碧辉煌。
翘首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然屹立的纪念碑,八个镏金篆字熠熠生辉,“大罗仙境,永襄多福”,高端大气,摄人心魂。碑侧古树虬枝,老态龙钟饱含岁月的沧桑,偏有一缕山泉摇曳婆娑,飞珠溅玉得灵气四溢。伫立沉思,常让人在古朴与鲜活碰撞跌宕中,得到顿悟和点化。
沿着石阶蜿蜒蛇行,登临“三清宫”心旷神怡,一幅楹联引人注目:“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极言当时的盛景。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大罗宫内处处可见唐、宋、元、明雕塑,形态逼真,气韵生动;宝鼎、丹炉工艺精湛,巧妙绝仑。
第十层为群仙殿,供奉着七位尊神,体态各异,或手捧圣物,或双手虚捧,皆为天地万物的最高主宰。令人肃然起敬。
最高层为藏经阁,谢绝参观。令人遗憾,但忽然觉得,“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缺憾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绵山之神从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到山神、土地,绵山之佛从灯明、妙光、燃灯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神、佛之多之全,也为全国之最。
仙鹤晾翅的雕塑让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大道无形,孕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含意隽永,耐人寻问。
拾阶而下,路过“众妙堂”顶礼参拜,忽听有钟声悠扬,循声而去,一口大钟扑入眼帘,钟侧有同行者正有序等侯一一击打,我也加入其列,用绳牵的鱼形木槌悠撞了几下,“咚~”
“咚~”,口中不忘念念有词,着实享受了一次仪式感。
转乘旅游车,再攀127级石阶抵达抱腹岩(又称云峰寺)。
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坐东面西,为一高50米,长150米,深50米的巨大岩洞。洞呈券拱形,弯如半月,壁有巨掌痕迹,传为空王佛手印,因岩洞形如两手抱腹而得名。
话说其“腹”之大,可容200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游人于其内而不满。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曾题写长联赞曰:“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抱腹岩洞顶壁上有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的铜铃。自古抱腹岩挂铃为绵山一绝,每逢庙会善男信女们为求许愿之铃(谐音“灵”),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惯性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待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
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云峰寺(抱腹岩)石佛殿,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龛内。
殿内全部斗拱和其它构件都是用石料精心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寺下《大唐汾州抱腹寺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文隶书共1200字。其内容翔实精当,书法结构宽纾,拙中见巧,颇有汉隶遗韵,闻名全国。
抱腹岩登高眺望,远处莽莽苍苍,群峰叠翠,绵延不绝,而近处面临深谷,深不见底,两侧山峰相望,烟寺相依,喁喁私语,冥冥中给人启迪,恰似醍醐灌顶。
以抱腹岩为中心,向东行百米有铁索岭,铁索如巨蟒从崖顶蜿蜒而下,胆大者可攀援而上到达山巅,则别有洞天,上有银空洞、竹林寺、铁瓦寺、摩斯塔等景点。
不身临其境者,无可为外人道也。
(未完待续)
2021.6.23.
后
稷
文
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