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无意识中的攻击性
01
分析性心理治疗的经验告诉我们:许多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恐惧、愤怒和仇恨等内在所隐藏的感情,却从身体的血压方面表现出这些情绪。通过心理治疗以后,他们在能够正视、认识和承认这些情绪之后,血压就变得容易管理。
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近5年的血压偏高,收缩压经常高达200毫米汞柱,内科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她因为突然丧失了赖以为生的写作能力来心理卫生科求助。这是她唯一的主诉症状。两年来,她没有写出过任何东西,她对此十分绝望和沮丧。但是,在心理治疗一段时间后的某一天,她在治疗室内突然开始写作,并且是自动地写作,仿佛不是以她的文风。她写下一些人名,一页又一页地写了好几百个人名,终于以这种方式宣泄自己的内在情感。只是在写完以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写了些什么。她所写的人名告诉她(也告诉治疗师)她是多么恐惧和害怕,她是多么想杀了他们,以及她是怎样地濒临自杀或“疯狂”的边缘。当她把这一切(包括这些可怕的情感的起因及其全部细节)都写下来以后,她认识到这是真实的。此后,她极其惊讶地发现自己先前居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与此同时,她的血压也降了下来。
02
还有一位长期持续高血压的病人在做心理治疗后收到了不寻常的治疗效果:病人的症状突然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这个病人32岁,患高血压已10多年。在其家族史中,他有许多亲人患过心脏病和高血压。他本人早在18岁时血压就已经偏高了。他在两家三级医院做过全面的检查,没有发现其它躯体问题,而仅仅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他来做心理治疗不是因为高血压,而是有其它原因。但有一天,在经过心理治疗之后,他的血压降至正常而且一直持续在理想水平。医生并没有对他做其他的治疗,他的生活习惯也没有什么改变。
事情是这样的:病人在陈述他童年一件事的过程中,突然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变得异常愤怒,抓起沉重的烟灰缸,做出要袭击治疗师的样子,但他所说的一切都像是针对他自己的母亲。他的愤怒到了顶点,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怒张。最后,他的脸重新变得苍白、出汗,完全忘记了这段插曲。
但是渐渐地,他不仅回忆起这段插曲,而且回忆起其最初发生的场面和细节。在先前那段插曲中,他说到过一条鞭子。后来通过自由联想,他回忆起小时候他经常被妹妹取笑,直到他忍无可忍地揍了她。此时,他母亲顺手抓起一条碰巧就在身边的鞭子,显然十分愤怒地跑过来要惩罚他。他出于恐惧而从母亲手中夺过鞭子,拔腿就跑,却不幸被床拦住了去路,不得已举起鞭子做出要打母亲的样子。但他终于没有勇气,乖乖地交出鞭子,希望或许能免于惩罚。但他母亲还是愤怒地鞭打了他一顿。此后,他完全忘掉了这段经历。
回忆起这样一件简单的往事,就能造成如此深刻的变化,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心理治疗师可以认定的是:这段往事所浓缩的情境,代表了病人童年一个关键时期中长时间存在于母亲、妹妹和他之间的关系。治疗师相信,鞭打给他的自尊和自信造成的痛苦是更加难以忍受的。由于恐惧和软弱,他既不能保护自己,又不能攻击他人,甚至不能充分感觉到自己的愤怒。他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将愤怒压抑在心中并使之与人格的其他部分脱离,因而导致由受压抑的愤怒引起的疾病症状。
在这一病例中,无论体质上的高血压倾向是否存在,人们都能看出他对专制的母亲的反应是导致疾病的一个因素(在母亲面前,他既不能保护自己,又不能表现出愤怒)。心理治疗使他能将这一往事整合同化在他的经验总和中,从而使之在理智的处理下得到正确的位置。这就使他的血管舒缩系统免除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不再对大量无意识的、不这样就得不到表现的情绪做出病理的反应。
03
类似上述案例的治疗在我的著作“禅疗四部曲”之《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这本书中有很多,并专门论述过高血压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首先,高血压常见于具有焦虑性人格特点的人。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发病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降低血压水平。慢性应激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起明显作用,研究发现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的城市居民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农村居民,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少的职业高血压明显增多。高血压发病率与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缺少运动、过量吸烟喝酒等因素有关,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又直接或间接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其次,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高血压是将愤怒压抑在潜意识中造成的,潜意识的愤怒活动是血压持续增高的根源。调查结果也显示,个性焦虑和压抑的人血压偏高,而高血压患者多存在明显而持续的心理冲突,如人际关系紧张等。行为学习理论认为未被当事者觉察到的学习机制可能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的原因,其核心是内脏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外部刺激反应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输出增多、外周动脉血管收缩,从而造成血压升高,慢性应激时,这种外部刺激-血压升高反应持续存在,不断强化、泛化,血压升高成为常态形成高血压病。
第三,从心理生理学角度看,心输出量和外周动脉血管阻力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一切能影响二者的因素都能引起血压变化。神经系统接受环境刺激,对其作出反应,同时支配着全身各器官的活动,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刺激都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引起血压变化。通常,以上刺激一旦短期内得以消除,血压自动恢复正常,但如果心理社会应激反复发生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某些敏感体质者血压调节系统紊乱,引起高血压病。
04
总之,在心理治疗师看来,包括高血压在内的绝大部分身体疾病都存在着无意识方面的原因,《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这本书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