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讲台风范是怎样炼成的?这五招很重要!(现学现用)

文/职场逗伴匠

1.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hey,不要用你的爱好来挑战我的专业。”

至于什么意思,明眼人一看便知。所谓隔行如隔山,事事皆学问。同一件事儿,这个人做起来咋看咋别扭。让另一个人去展现,哇,就是不一样,看上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这到底差在哪儿?

每个人身上其实都自带能量,放在讲台上来讲,这是一种个人气场,也称之为讲台风范(台风)。

2.

何为讲台风范(台风)?

如果你理解起来不够形象,我可以先拿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每位讲者(老师)只要一登台,其实就已经开始向观众传递一种感觉,yes or no?

举例,假如在你的眼前有一个长方形的讲台,此刻有一群风格迥异的人,正从台上依次走过。有的是身着牛仔套装,有的穿着略显臃肿的羽绒服,有的是阳光帅气的运动装备,有的则全套商务职业装,有的是时尚混搭风格。大家的服装选择各不相同,每个人所散发出来的感觉和气场,自然而然也千差万别。

好的讲台风范,是一种细节专业呈现后的感染

就像眼前的某位,一登台就能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球,他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很是专业,如沐春风。具体来说,卓越的讲台风范是怎样炼成的呢?

把握关键的五招:眼手步身心。

3.

接下来,逐一解析。

①眼法

《身体语言密码》一书的作者亚伦.皮斯(Pease)说:“只有当两个人彼此眼神相交时,才算是真正形成了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在我们和别人交谈时,有的人会带给我们舒服愉快的感觉,有的人则会令我们局促不安。这些感觉的产生都是从眼神开始的。”

在早期讲台经验不足的时候,我见过无数台上的分享(老师)人员,都有一个纠结的事儿。刚刚台下还好好的,一旦上台,就不知道怎么和观众做眼神交流,瞬间不知道眼睛该看什么地方,到处躲躲藏藏。

别做“五板讲师”

由于经验欠缺,底气不足。上场后,眼睛通常不太敢看台下的观众,于是固定只看这五个地方:平板(笔记本)、白板、墙板、天花板、地板。

如果一直如此这般,作为分享者的你,是无法传递自我情感并影响观众的。

眼睛,可以传神的,是影响力中心。

比方说大家所熟知的六小龄童老师,在《西游记》里所扮演的孙悟空,一双火眼金睛,看到哪里,都十分聚光而且炯炯有神。记得六小龄童老师在访谈中也聊过眼神的话题,早期他的眼神不聚光,难以有气场。那时候,他有一套简单的自我训练方法:

如何练习眼神的固定?白天盯着日出看20分钟,一直要到流眼泪才停下来休息。如何保持眼睛的灵活和反应度?常常看乒乓球,来来回回之间反复练习。如何让眼神聚光?经常晚上看香头,以此来训练眼神的聚光。

其实,很多行当都需要去进行眼法的训练。

比方说演员也是需要进行眼神训练,从两三米的距离盯着蜡烛看,注意力高度集中,每次5分钟到30分钟不等。梁朝伟,以前喜欢独自对着镜子练说话,现如今他练就了迷人的眼神。因此,通过持续不断地的刻意练习,你的眼神自然而然会“迷倒一片”。

讲台风范(台风)之眼法

A.会场层面

有意识划分区域去看,别全程把视线目光停留在某一个区域,前段、中段、后段、左边、中间、右边都得兼顾。

B.观众层面

近距离跟某个观众(学员)面面相视时,看对方的眼睛最好别超过3秒钟,一般建议看其面部的倒三角区(两侧眉毛到嘴巴)为宜,为加深大家的理解,补充一个知识点“三庭五眼”,详细请看如下图示:

C.方法层面

平视、仰视、俯视、点视、虚视、扫视。根据不同的现场状况,选择具体方法去发挥应用。

②手法

举手投足,尽显有无,这是一门基本功。

就像过去剃头的学徒,不可能你才过来,就拿别人的头发给剔起来。这学徒的起步阶段,练手什么的,很不容易。当师傅的,首先给学徒挂一个大冬瓜,因为冬瓜上面有白霜,要求这个学徒把表面的霜刮下来了,而且不能伤到表皮。做到这一步,基本手法才算过关,最后,才开始给人剃头。

讲台风范(台风)之手法

A.不恰当表现

手没地方放:一到台上,这双手好像就是个累赘,不知道怎么放,总是万分别扭。

太过于夸张:台下就三五十人,却整的跟三五千人的会场一样,表现过于夸张,得收一收。

小动作太多:每一个手法动作要干净利索,别拖泥带水,并且指向精准,意义明确。

B.常用手势

上手位:在肩膀以上的手势,慷慨激昂或鼓励号召类常用。

中手位:在腰部到肩膀之间的手势,常规的手势展现区间。

下手位:在腰部以下的手势,表示异议怀疑等消极否定含义。

C.关于手持麦克风的秘籍

使用前,分享者(助教)务必提前到场进行相关调试,进行确认。

确认麦克风的数量,用一备一,再多准备一对电池,有备无患。

在分享过程中,别让麦克风对着音响,否则大家都知道会出现什么噪音。

讲师(分享者)手握麦克风靠下端三分之二处,大拇指建议放在开关处(便于应急反应)

麦克风距离嘴巴大约一个拳头的距离,这样讲起来声音好听,而且不费嗓子。

手持麦克风的倾斜角度,有垂直与大于30度不同的说法(看个人的演讲习惯和风格)。

③步法

坐在台下永远是观众,唯有上台你才能出众。

优秀的讲者,只要一登台亮相,就惊艳全场。步伐稳健,走动得当,每一个动作都似乎让观众受到感染触动。

讲台风范(台风)之步法

A.三步定场法

走入中场(笑定+眼定)→站定环视→开口说话

B.步法的移动方位

关于步法,要记住台上站得稳,表达才会稳。减少下半身的移动,能够大大增强个人气场。

C.以“谢”离场

《一个广告人的自由》中奥格威说:“不要用最高级形容词,一般化字眼和陈词滥调,讲事实,但要把事实讲得引人入胜。”

结束分享那一刻,也是如此,表示感谢后微微鞠躬,总结升华后自然离场(记得停顿下,享受现场观众送给自己的掌声)。

④身法

关于这身法,全是细节功夫。没有内外兼修,何以成为高手?

自己平时喜欢听演讲看大咖分享,比方说俞敏洪,他在大学期间每年平均看200多本书,就算现在他已经非常忙碌的状态下,还是保持一年60多本书的阅读量,所以,难怪人家往台上一站,那个自信满满,气场十足,妙语连珠,这就是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讲台风范(台风)之身法

A.对细节的执着要求

候场→登台→演讲→收尾→离场,速度适当、标准站姿、走动自然、轻松有序。

比方说站姿,对男士来说,脚跟并拢,脚尖分开,大致形成一个八字步的站立姿势即可。对女士而言,一只脚的脚尖朝向前方,另外一只脚中心的窝点要靠在前脚的脚跟位置,形成一个小丁字步(大丁字步)

B.应避免出现的减分项

驼背耸(缩)肩,垂头晃脑。

切忌抖腿、前后晃动、垫脚。

躲在讲台里面,不露真身。

手扶着桌子(讲台),拿着翻页笔,到处乱指。

眼睛无法离开笔记本或PPT投影

C.身法的核心呈现在于平衡

讲师(分享者)的外在优雅之美+内在涵养之美+呈现内容之美

⑤心法

《菜根谭》里说:“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

成大事者,都有其强大内心。干一行爱一行立一行,专注其中,全力以赴把这个方向做好。的确如此,我不是为了输赢,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每一次上台,都是一个强大自我内心的历练,上场or放弃,台前幕后经历无数次挣扎。

讲好一门课程,需要反复磨课试讲,每一堂成熟的课程都倾注了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制墨包括炼烟、配料、捶坯、晾墨、锉边、描金等十余道工序,每一块做起来捶打不低于200次,所以需要千锤百炼。

讲台风范(台风)之心法

A.内外兼修,才有可能成为你所在领域的高手

B.台风是一种气场,气场源自能量,能量在于日常

C.多研究别人在台下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台上的表现

自我前行的成长路上,持续修炼内心的强大,这也是一门必修课。正如尼采所言:“我的话,是说给两百年后的耳朵听的。”

4.

小结

卓越的讲台风范是怎样炼成的?学会这五招,台风没烦恼。

①眼法:传递自我情感,进行影响力输出。

②手法:举手投足,尽显功夫有无。

③步法:只要一登台亮相,就惊艳全场。

④身法:核心呈现在于平衡,一招一式都得深耕。

⑤心法: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让观众倾听你有温度的声音。

5.

我经常被问起一个问题,卓越的讲台风范(台风)到底有没有什么秘诀?

我想借用下面这段故事,来进行回答。

曾有人间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讲了一则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这个故事,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所谓的功底绝非一日而成,没有一个真正高手,是一瞬间变得很牛。

无需多言,我想你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加油!

Tips

(1)牛人,不过是愿意下功夫的普通人。

(2)绝大不多数的优秀并非天生,都是后天训练而成。

(3)世界上哪有什么大咖导师,被“拍砖”多了,也就成了名师。


逗趣职场每一面,伴随你我每一天,匠心传道每一言。

我是职场逗伴匠,一个跑马拉松的知识手艺人,助力职场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坚持码字,这是我热爱的事。对你有帮助,才是一种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