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直通车】大同市2022届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作文审题立意及作文示例
【读写直通车·敝帚清尘】
大同市2022届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作文审题立意及作文示例
撰稿:同煤二中 张国勇
孙东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二期成员
【文题展示】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怀疑,是指心中存疑,也指猜测。信仰,是指某人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怀疑与信仰中摇摆,有人怀疑一切,有人坚定信仰,有人深陷迷惑。班里有几位同学对此展开讨论。
甲:尽管社会上怀疑之风盛行,但在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乙:怀疑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没有怀疑就没有信仰;
丙:信仰必须建立在一些具有恒久和普遍意义的价值之上,即使在现实中眼见无数破坏这些价值的行为,但仍然对这些价值坚信不疑,才可以说是真正的信仰。
丁:我们现在只是学生,谈不上什么怀疑和信仰,提高学习成绩,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高三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你对这个话题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注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代青年身份。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山西省大同市202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试题(2021年7月8日)。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以学生对于信仰的讨论为情境展开,展现了不同学生群体对于信仰的思考认识。同时要求学生联系自我学习生活中如何应对高考压力、党史学习教育等现实情境。在作文审题立意和行文写作的过程中,务必要确立自我的思考认识,体现党史学习感悟。四类学生的观点可以肯定支持,也可以作为靶子批判质疑。甲生认为在怀疑之风盛行的时代,信仰对于个人成长尤其是青年人成长更具有重要意义。乙生认为怀疑与信仰是辩证统一的,信仰的追求、树立和保持需要在批判和质疑的过程中逐渐升华、愈加坚定。丙生认为真正的信仰具有恒久意义,能够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境遇的考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丁生认为高中阶段侈谈信仰,须以学业为重。考生在选择立意角度时,既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容易入手的、与个人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角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体现对信仰的深邃思考和个性化认识。
2.典型任务的限制。
作为一名高三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你对这个话题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注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代青年身份。
内容指令:围绕信仰的话题谈思考和认识,呈现自我的观点。同时要融合党史学习的体会。
结合材料内容,联系今天生活,从大钊先生留给当代青年的精神遗产和人格魅力汲取搏击梦想、砥砺青春的不竭力量。在行文中要语词恳切、饱含深情,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追思过往,俯瞰今朝,将个人梦的追求同祖国梦、民族梦的实现融合起来。关键是明确精神品质的具体内容和传承路径,以较为清晰的结构思路明确当代青年对共产党人的理解、认同和追思,把崇敬之情转化为践梦之行。还需要考虑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时间节点、李大钊先生的身份、复兴中学的学校文化、爱华的姓名内涵等要素,要综合考虑精神内涵、代际传递、时代价值等多重因素。阐述过程要展现辩证色彩,有层次性。
作者指令: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受学校文化熏陶,对当下的时代特点、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青年的身份定位以及同龄人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思想认识。
其他要求:对文体和读者没有特殊要求,但是既然要呈现自我的观点,以议论文为佳,体裁上对学生有所束缚。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本次作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关注为革命成功、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他们身上所凝结的中国精神。同时引导青年人思考在当今时代如何树立和守护信仰,通过班级讨论的情境,呈现了对于怀疑与信仰的不同看法,让我们辩证统一地看待信仰与怀疑、个人与时代、历史与当下的关系,以激发学生对于信仰的崇高追求和理性认识。通过追溯百年党史,引导新时代青年赓续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所凝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薪火接力,砥砺追梦初心,完成复兴伟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青年人需要传承先烈遗志,为了理想和信仰而不懈奋斗,砥砺品格成就人生,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途、民族振兴联系起来,当代青年需要为梦闯关、奋勇拼搏,要以信仰为帆、初心为桨,开拓进取,融入新时代火热的追梦之旅中。
开放性:
考生在内容侧重、谋篇布局、素材引用、论证分析、语言风格上有一定的自由度。结合材料、自主立意,切入点也较为多元。
比如文体结构可以别出机杼,内容可以侧重几类学生中观点评价的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的整合,也可以先批驳再树立自己的观点。
比如素材的引用上可以具有地域化特点,围绕身边人、身边事来佐证说理也未尝不可。
比如论证分析上,可以例证、喻证、引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比如在语言风格上可以参考借鉴,也可以自成一家,有自己的特色为佳。
【解题】
仔细阅读材料发现,材料分为三部分:
作文材料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立意核心材料,包括五段,第一段为总括段,对关键词“怀疑”和“信仰”进行了释读,并罗列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人们在怀疑与信仰中摇摆,或怀疑一切,或坚定信仰,或深陷迷惑。创设班级同学讨论情境,之后罗列四类学生的看法。
第二部分为任务情境语言,要求站在高三学子的身份定位上、以高考大战在即前的压力应对为时间背景,阐述自我对信仰的思考认识。并且明确提出要在文章中渗透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代青年的身份。
第三部分为常规性要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效先辈之志,领时代风骚
2.承红色信仰,展青年芳华
3.以党史镌刻心头,以信仰照亮前路
6.信仰永不朽,浩然气长存
7.在怀疑的时代保有纯真信仰
8.铭记·笃信·开拓
9.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
……
【作文审题和行文偏差】
1.担复兴大任,谱时代华章。抛开材料中信仰的关键词。
2.缺乏身份定位,没有体现新时代青年人的思想特点和语言口吻。
3.缺乏任务情境的意识,没有联系高三生活和党史学习的体会来阐述观点。
4.引述例证材料不恰当、分析不到位
……
【教师写作示例】
赓续红色信仰,砥砺追梦初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非常荣幸能够主持今天的班会,班会的主题是“赓续红色信仰,砥砺追梦初心”。
华年三载,匆匆而过。而今,我们即将踏上高考战场,为了青春梦想,为了入学初心,砥砺鏖战,奋勇搏杀。高考一战是我们人生的关键节点,毕其功于一役。临战厉兵,我们是从容的,因为我们坚信不疑,点滴的付出终将换来累累硕果。背水而战,有的同学又难免忐忑不安,惶急焦躁,甚至自我怀疑。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出选择?是在自我怀疑中默默走向沉寂,还是在短暂犹疑后毅然选择笃信?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同观看一段微视频《我,就是中国》。
通过刚刚这段视频,我们伴随着镜头回溯历史,在栉风沐雨的百年征程中,无数的共产党员选择了用生命佑护心中信仰,优秀的华夏儿女选择了风雨兼程笃定前行。那些硝烟炮火中倒下的年轻生命依然骄傲地屹立,成为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那些慷慨赴死时永恒的灿烂笑颜仿佛定格成我们心中最美的画面。我们仿佛能聆听到穿越时空的精神脉动,我们仿佛沐浴着那些伟大灵魂所萃聚的信仰之光。因为选择相信,所以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因为选择相信用信仰可以改变未来,他们每个人都活成了中国青年的成熟模样。接下来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谈谈你对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如何走出怀疑的怪圈,拥抱永恒的信仰。
同学们刚刚的讨论非常热烈,分享也十分精彩,先为大家点十二个赞。
作为即将赶赴高考场的平城中学的学生,我们应当对历史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信仰与初心有一定的思考认识。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氤氲着历史的气息,弥漫着时代的味道。大同军民齐奋起,平型关头首捷传。云中儿女恸天地,千秋代代忆英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想想慷慨赴死的守常先生,想想盛年捐躯的乔年、延年兄弟,想想江竹筠、赵一曼等巾帼英雄,想想抗日战争中的四大名团、抗美援朝战争中长眠异乡的英魂。缅怀那些革命先烈,赓续伟大的红色信仰,同样是我们青年学习的使命和荣光。前圣先贤穿越历史时空而来,感召我们新时代青年在为国为家中接续奋斗、不懈追梦,实现小我和大我的亲密交融,实现个人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什么,信仰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不能忽视体内潜藏的红色基因,不能忘却身上流淌的红色血液;我们的先辈用鲜血染红了旗帜,红色的后人仍需擎举起红色爝火,就像丹柯一样,用信仰来照亮前路,指引我们走向更好更光明的未来。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蓦然想起了狄金森的诗歌。是呵,“御河迤逦润春水,云岭巍峨起滂沱。平城今日风光好,至今犹记白氏人。”在怀疑的时代里保有一份纯真的信仰,在逐梦的征程中不忘儿时的初心,我们就能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找到心中问题的答案。
好了,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