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大唐向突厥赔了什么,为什么让李世民觉得是奇耻大辱

对于李世民这个人物,从古至今总是褒贬不一,他的国家,他的操作,他的政治,他的人生,无不充满着让人质疑的地方。但是,从个性方面来讲,他却是个担得起有仇必报的主儿,而且,不管国事还是家事,他都从来眼里不揉沙子,比如渭水之盟事件就能非常清楚地彰显其为人行事。

说起来,渭水之盟也是一场趁火打劫的操作过程。

当时,李世民刚刚完成了他的人生大事:玄武门射杀,成功登临帝位。但刚刚坐上龙椅二十几天的时间,屁股还没坐热呢,突厥颉利可汗大举兴兵,气势汹汹朝着大唐来袭,甚至一路攻到了武功。也就是当时的陕西咸阳的一个县,离大唐的首都长安已经非常近。

其实,突厥之所以敢这样挑衅,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大唐江山初设,国内一切还不稳定。加之李世民这一上位,国内各方权力更加多动。据历史记载,李世民登基时,全国也不过三百万子民。这就说明,虽然大唐有着盛大的领土,可却是屋大人少,绝对的“烟火尚希,灌莽极目”。

而突厥呢?他们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作为一直与大唐对峙的力量,从唐朝建立之初就已经不断觊觎其山河了。那段时间里,他们几乎每年都有入侵的行动,反正唐朝建立八年的时间里,突厥曾有40多次进攻侵略事件发生。不管是灵州还是原州,包括朔州、幽州等重要的战略之地,突厥都发起过进攻。

因为年年不断地进攻,且屡战屡胜,那是兵马、战力日盛。非但如此,突厥还在各战略重要之地扶持傀儡政权,这让大唐江山内争不断,权力不稳。这样一来,突厥倒捞了不少的好处,让自己日渐壮大,形成如日中天之象。所以他们一听说玄武门事件,立刻就认为机会来了,在长安不稳之时,马上出兵进攻。

李世民当然不是吃素的,他一听当下就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人气势浩荡地来到了渭水之岸,与颉利可汗两军对峙。突厥在内心里是对李世民有所忌惮的,他的身手与能力也是闻名于外的,所以颉利可汗一见李世民亲征,心里有些慌乱起来。

李世民是什么人,对于颉利可汗的心理了解得一清二楚,加之自己身边谋士计划,他先是极力声讨突厥背弃盟约,再是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样子。果然,颉利可汗怕了,于是成就了“渭水之盟”。当然,立盟可以,好好捞一笔也是真的。

不过,李世民虽然退了突厥大军,可却感觉耻辱不已。

为什么呢?这当然是大唐以一个中原正主之身份给了突厥若干的牛、马、羊,据说,当时光是战马就给了三千多匹,而羊则超万头。除此之外,还送了大量的玉帛。这明明就是花钱买和平的操作,这事传出去,谁会看得起他李世民呢?

不仅如此,这些东西人家带走了,并没有直接将被掳掠的大唐子民还给李世民,而是在第二年九月,大唐派出外交使者,对此进行交涉才释放了一部分。

这就充分说明,当时李世民与突厥签订的所谓盟约,不过是用钱买了人家退兵的一个事实,其他的都免谈。如果将这件事按《左传》中的说法,那就是“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公然与人家进攻者签下这样的盟约,如何能不丢人呢?

所以,李世民对这事那叫一个咬碎了钢牙,突厥刚一撤兵,他就这样狠狠地说:“将予取之,必予固之”。一句话:咱日后算账!但实话实说,在今天,作为局外人,我们今天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客观地讲:不丢人。

为什么?大唐当时兵力其实并不强,加之人也不多,又政治未稳,如果再与突厥来个持久对抗,那想要强大起来还真得用点时间才行。所以,先给点好处,将他们打发走,这未必不是一个权宜之计。

果然,此事之后,李世民一边打理不稳的山河,一边对兵士大加锤炼。这就是经济、军事一起抓,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李世民的大唐天下就改头换面了:屯田大增,平定周边力量,梁师都、薛延陀、回纥等部落都被大唐搞定。如此一来,突厥就有些兵单力孤了。

于是,李世民于贞观三年下令,大兵兴举突厥,一雪前耻。这是一种忍隐之后的报复,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北方草原,只一战便将突厥的中心给夷平了。当年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也很悲催,直接被捆到了长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一战虽然前仇尽报,但李世民这个人的个性也一览无余地被描绘出来了吧?不敢说睚眦必报吧,但也是有仇必还。这样的行事是好是坏呢?可能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从李世民当位那些年的行事来看,这种有仇必报的行为多少影响了他为人的品质。大概也正是如此,后来的盛世之功也就要功过相抵了吧?

(0)

相关推荐

  • 《汉宫秋 . 渭水怀古》

    汉宫秋 . 渭水怀古 作者:王英军 渭水秋风,卷起层层浪,落叶纷扬. 豺狼突厥挑衅,杀气如霜. 江山万里,问谁固,披就霞光? 正此际,太宗奇谋,立盟社稷无伤. 高唱秦腔一曲,梦回明月望,千古流芳. 而 ...

  •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战,领军的统帅,功绩远超卫青、霍去病

    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争,产生过很多位名将,然而,这其中最大快人心的一场战役,一定是李靖率三千骁骑,奔袭颉利可汗,大破东突厥. 为什么?因为这位对手把中原王朝压得太久了,甚至差点灭亡了 ...

  • 李世民与便桥之耻——好男儿当与青山比雄奇

            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百废待兴,隐太子李建成的余党仍未肃清.突厥的颉利可汗以为有利可图,陈兵二十万,与唐军对峙于长安城西的渭水两岸.李世民智设疑兵,百姓扮作的军队整齐划一.突厥见对方已 ...

  • 李世民一手促成渭水之盟,大唐究竟赔了啥,让他认为是奇耻大辱?

    李世民一手促成渭水之盟,大唐究竟赔了啥,让他认为是奇耻大辱?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即位,皇权交接之际,突厥借此机会率兵入侵唐朝边境.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是清楚的,而且当时唐朝本身的实力仍 ...

  • 《隋唐300年》第79篇:渭水之盟,李世民需要背锅吗?

    本文共36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资治通鉴>这本书中所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书写下来. 让大家又久等了,因为太忙,所 ...

  •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李世民做皇帝和别人不一样,他有胜利"洁癖",公认的胜利标准对他来说不算,他给自己定了更高的标准,他要觉得自己赢了才是赢,不然就是输了. 渭水之盟,突厥趁着李唐权力交接时期一路南下跑 ...

  • 渭水之盟大唐赔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渭水之盟,唐朝赔银子都是小事,但尊严,却直接扫地!这即是唐朝的奇耻大辱,更是李世民的奇耻大辱! 公元626年,东突厥颉利. 突利二可汗率领二十万人马,一路势如破竹来到了渭水河畔,此时大军离唐朝首都仅4 ...

  • 大唐劲敌突厥汗国一路向西之后的前世今生

    最近与朋友谈到突厥汗国,这个在著名历史题材电视剧<贞观之治>中,被称之为草原十八部,曾经兵临渭水,直抵长安,敢教一代明主唐太宗单骑相迎,于城下结盟的骁勇游牧部族是如何在浩瀚的蒙古草原扬鞭兴 ...

  • 刘备与孙权的“湘水之盟”,究竟谁的让步更大?谁放了谁一马?

    刘备与孙权<湘水之盟>的达成,本质是刘备过于贪婪的战略大失误,才不得不吞咽下的苦果,承认孙权割取荆南之地. 刘备与孙权的荆州之争,必须首先明确一个前提. 如果刘备能靠自己抵抗挡住曹操大军, ...

  • 任雪莉:渭水之滨

    作者简介:陈仓月色,女,实名任雪莉,商洛人,常驻宝鸡,近几年开始写诗,有零星作品发表在网络和宝鸡地方报纸刊物,本无志写诗,却借诗抒怀. 任雪莉 作品 渭水之滨 渭河晨曦 自梦境里升起 我的所爱 从诗经 ...

  • 从叶尼塞河到渭水之滨:卡拉苏克文化弯炳兽首刀

    聊聊博物馆讲解员不太会提及的那些文物,比如下面这件兽首刀,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并不起眼,征集品,出土地点缺失,年代为西周(个人认为此说不太恰当,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晚商西周,原因下面会解释). 陕西还有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95):没有表叔阔气,李世民只好做孤胆英雄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95) 第二阶段作战:围攻安市. 现代作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叫拟制打击清单:敌人那么多目标,哪个先打哪个后打,哪个打毁哪个打残,打残的是打成一级伤残,还是二级.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