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唱片库的莫扎特歌剧

是否可以这样说,最好的《魔笛》录音都在EMI呢?如果只允许我在单声道版本里选择一个版本,我大概会对弗里恰伊指挥的DG版忍痛割爱,且不说卡拉扬的乐队表现不在他以下,西弗丽德和德莫塔在那个时代的《魔笛》演唱中鲜有对手,再佐以昆茨的活灵活现的帕帕基诺和丽普辉煌灿烂、光艳照人的夜后,这是一个在任何年代都应当居于显著地位的《魔笛》录音。

如果在录音方面有进一步的要求,那么克伦佩勒的版本无论从演员阵容上还是从声音效果上都不可取代。男高音盖达高贵的声音结实稳定,充满英雄气概;雅诺薇茨的帕米娜温柔纯净,楚楚动人,声音更是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只要听过一次就再也忘不了。花腔女高音露琪亚·波普当时还很年轻,担纲夜后这一分量极重的难唱角色,她创下奇迹,成为后世再也无法超越的夜后,可谓形神兼具,威力十足。在EMI另一个优秀版本中,波普改唱帕米娜,夜后由格罗贝洛娃担任,这大概也是海丁克版本中最光彩照人的角色。在这个版本中,瓦格纳男高音西格弗里德·耶路撒冷演唱的塔米诺接近于盖达的英雄气质,但多了几分优雅。另一个诞生于慕尼黑的好版本是萨瓦利什指挥的,演出阵容谈不上非常强大,但安娜莉斯·罗滕伯格是一个具有民间气息的公主,可爱而具亲和力,她的演唱技艺娴熟,有秘不示人的绝活;彼得·施莱亚的塔米诺儒雅而洒脱,年轻而有朝气;除了瓦尔特·拜利仍保持他演唱帕帕基诺的一贯水准之外,第一次演唱萨拉斯特罗的库特·莫尔以他完美的表演奠定了他作为近三十年来最优秀的萨拉斯特罗的地位;而蒂奥·亚当唱的辩护者也自有一番威仪,听起来比他唱的萨拉斯特罗更有分量。

在讨论EMI的《魔笛》时,绝不可忽略托马斯·比彻姆爵士1937年录于柏林的传奇录音。海尔格·罗萨文格是少有的同时把莫扎特和瓦格纳都唱得非常出色的男高音,他的塔米诺充满激情,富于浪漫气息,特殊的歌唱技法使今人听来不甚习惯,但这就是罗萨文格的莫扎特。此版本另一位传奇歌手是男中音格尔哈德·胡什,他将帕帕基诺演绎得具有学术性和文本性,却无法模仿也不可超越。迪亚娜·莱姆妮茨演唱的帕米娜举重若轻,于闲散平淡中透出前辈大腕的底气和傲慢。正当盛年的艾尔娜·波格尔嗓音和技巧都令人惊叹,但她好像对表演不感兴趣,显得有点幼稚。

在我的排列顺序上,我会把《费加罗的婚礼》排在《后宫诱逃》的后面,但它的知名度又使我不能以一己好恶任意为之。在这部歌剧版本的选择上,我最近的兴趣一直被哈农库特的TEDEC版和雅科布斯的HARMONIA MUNDI版所吸引。但如果让我把目光转向EMI的目录上,那么无论是卡拉扬的单声道版还是朱利尼的录音室版,或者是居伊在格林德伯恩音乐节的实况录音,都应当是名列前茅的一流版本。

卡拉扬的版本同样录于1950年,歌手中既包括施瓦茨科普夫、西弗丽德、尤丽娜克、居丹、昆茨和舒弗勒等熟悉面孔,也有乔治·伦敦和伊丽莎白·洪根等实力派人物。昆茨极具能量感的费加罗、西弗丽德仪态万方的苏珊娜、尤丽娜克阳刚帅气的凯鲁比诺、施瓦茨科普夫雍容华贵的伯爵夫人、伦敦道貌岸然的阿尔马维瓦伯爵,这一切似乎都成为日后效仿的标尺,如果录音不是那么音场狭窄,声音稍嫌枯干,我几乎就要把这个版本作为该剧目的首选版本了。

与卡拉扬的版本相反,居伊在格林德伯恩音乐节上的演出录音演出阵容一般,却充满鲜活的气氛,表演始终扣人心弦,录音温暖自然,现场感逼真,《企鹅唱片指南》给它“三星戴花”的荣誉并不仅仅是性价比的原因,从各方面来衡量这个录音,都必须承认它是《费加罗的婚礼》最经典的录音制品之一。当然,尤丽娜克在这里改唱伯爵夫人同样精彩,舒蒂的苏珊娜刁顽可爱,别具风情,布鲁斯坎蒂尼的费加罗很有权威性,这些都是为这个录音大大加分的重要因素。

朱利尼的版本同样来自录音室,所以音效不是问题。伯爵夫人当然还是施瓦茨科普夫,泰迪的费加罗、安娜·莫芙的苏珊娜、瓦希特的阿尔马维瓦伯爵、科索托的凯鲁比诺,如此强大的阵容,理应达到《唐·乔瓦尼》那样的高度。事实上,这套唱片在LP时代居于很高的地位,只是在CD时代被过早地做成了中价版。

富特文格勒1953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实况阵容几乎和卡拉扬的相同,只是由居丹替换了尤丽娜克。克伦佩勒版本有索德斯特洛姆和贝尔冈萨的光彩演唱,巴伦波伊姆版中的哈珀和布莉根颇有实力,菲舍·迪斯考的友情加盟使阿尔马维瓦伯爵的形象显得正派多了。穆蒂的版本汇集了1980年代的顶级明星,托马斯·艾伦的费加罗、凯瑟琳·巴特的苏珊娜、玛格丽特·普莱斯的伯爵夫人、安·莫莉的凯鲁比诺、约尔马·海尼宁的阿尔马维瓦伯爵,每个人都表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特别是巴特的苏珊娜和普莱斯的伯爵夫人,既可以与前辈大师一较短长,又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穆蒂精湛的乐队伴奏也激发了其他角色的表现,这个录音的整体感很好,既有莫扎特音乐的轻盈飘逸,又充满维也纳清爽宜人的趣味。有力证明了穆蒂是我们时代最好的莫扎特指挥之一,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版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