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篆刻家的沉与浮
各位印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唠一唠“北漂”,
关于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很多人为了野心和梦想,
抱着一腔热血踏上了这条路,
希望能够在北京“混”出一片天地,
希望能够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
挤着阴潮的地下室吃着泡面,
辗转反复地搬家,报喜不报忧的电话……
还有颗一直不想认命的心,
可以说已经代表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个看起来充满后现代的生活方式,
其实,它也属于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
倒回去看,古人也有不少“北漂”,
像孔子从55岁一直漂到68岁,
自从唐代推行科举制度,
文人墨客中的“北漂”更是不绝如缕,
唐代的诗人李白、王维、杜甫,
北宋时期的四川峨眉人苏洵
带着21岁苏轼和19岁苏辙东下北上,
来到京城开封……
虽然“漂”这个字眼,
有时不免带有丝丝伤感的意味。
然而,有很多文人、艺术家,
正是因为“北漂”的路径,成就了自己。
首先,说起“北漂”成功的艺术家,
就不能不提齐白石。
齐白石原籍湖南湘潭,出身贫寒,
二十六岁之前是个木匠,
业余时跟人学习诗词书画,
1920年,五十七岁的齐白石
背井离乡独闯北京。
刚开始他的画作根本卖不出去,
陷入困境的齐白石痛苦反思,
身居破庙日夜苦练,终使“衰年变法”成功,
名气大振,润格也与日俱增不断攀升。
1926年,齐白石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
1931年,六十七岁的齐白石
在北京买了房子,正式在京落户。
△故乡无此好天恩(齐白石刻)
△客久思乡(齐白石刻)
△客久子孙疏(齐白石刻)
△客中月光亦照家山(齐白石刻)
△木人(齐白石刻)
△杏子邬老民(齐白石刻)
这第二位“北漂”篆刻家是黄宾虹,
1936年,黄宾虹赴北平
鉴定留存故宫博物院的部分书画,
在北平期间,浏览名山大川,
还结识了不少朋友,各种宴席座无虚席,
日子过得不要太潇洒。
△黄宾虹
而且本身自己年事已高,不想折腾了,
索性算了不回去了,
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北漂”生活。
在这十年里,七十多岁的黄宾虹
开始了晚年的变法过程,
在北京成就了画艺和篆艺,
并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绘画。
△冰上鸿飞馆(黄宾虹刻)
△高蹈独往萧然自得(黄宾虹刻)
△黄山山中人 (黄宾虹刻)
接下来的这一位“北漂”篆刻家,
应该无人不识吧,
他就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
王福庵1920年受聘于
北京政府印铸局任篆刻课课长、技正。
1925年在北京时不慎触电,手臂受伤,
伤愈后端坐刻印总觉得不舒服,
于是躺在藤榻上刻印,
出了不少经典之作。
后来因为触电受伤以后,
王福庵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又因为官场上应酬太多,
他干脆辞职回到了上海,
以鬻书鬻印养家糊口。
△此心安处是吾乡(王福庵刻)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王福庵刻)
△古杭王褆(王福庵刻)
△乙丑闰月望是我再生辰(王福庵刻)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王福庵刻)
最后这一位则是
黄牧甫的入室弟子——易大厂
易大厂广东鹤山人,
才华横溢,精研书画、篆刻等,
曾在北京高等师范任教,
也曾任印铸局技师。
△易大厂
易大厂性嗜酒,无酒不欢,
因此而饮食不慎,成肠胃病,
易大厂在北京成立“冰社”,被公推为社长,
对于京派篆刻,贡献很大。
△曲向邦章(易大厂刻)
△忍寒庐(易大厂刻)
△万载龙佐(易大厂刻)
△子曰沐霖(易大厂刻)
思考问题
它是谁刻的?
下图这方印是清代一位篆刻家思乡时所刻,请问它是谁刻的?这位篆刻家的家乡在哪里?您还知道有哪些“北漂”艺术家吗?
金石君会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印友,赠送一份神秘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