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一解封就敢9.4

开!播!了!
终!于!开!播!了!
疯的不止Sir。
久违的激动,化为豆瓣一个个五星好评。
3年啊。
他可算舍得复出了!
哦不,是他们——
锵锵行天下2
介绍它回归前,Sir必须提到两次“失踪”
2017年9月12日。
凤凰卫视招牌节目《锵锵三人行》官宣停播,一句“感谢厚爱”后,这档开播19年,以“色情小主播”窦文涛为中间人的谈话节目,从此查无此片。
此后,窦文涛连开好几档“番外”节目。

△ 圆桌派、圆桌跨越派、圆桌时光派、圆桌武侠派、圆桌讲究派

其中,有一款嫡系最令曾经的三人行粉丝惊喜,名字都像在做接龙。
锵锵三人行天下,2018年开播。
节目形式“时髦”了一点,窦文涛带着老《锵锵》的俩好友嘉宾周轶君、许子东,不坐演播室,跑到土耳其和希腊,一路赏,一路唠。
人送tag:#有文化版花儿与中年#

另一次失踪,2020年。
自锵锵停播后到2019年间,窦文涛和好友在各种“派”里侃天侃地,出镜率不低。
唯独去年,消失一整年。
干啥去了?
跟你我一样——
宅家。
只不过他宅得更彻底。
因为疫情,窦文涛做了整整大半年宅男,头三个月连电梯都没坐过……
《锵锵行天下》第二季的录制推迟。
今年开春,它总算姗姗来迟。
第二季首期名:久别重逢
点开片头就馋得不行。
辽阔的画面配上一段内蒙呼麦,带出这一季目的地:中国大西北
房车驰骋,穿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经过山川、草原,深入广袤大漠……
坐着房车出去耍的,依然是窦文涛和他的老友——
独立女性1.0小君君(周轶君),曾是全球唯一常驻以色列加沙走廊的国际记者,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穿行2年,输出过不少优质报道;
为了找出“什么样的童年最美好”这一答案,走访五国,拍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2万人在豆瓣打出9分。
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攻郁达夫、张爱玲、“文革”小说研究。
戴副眼镜,总是笑眯眯的,冷不丁出来一句扎心金句。

只有爱这个东西才克服所有一切,那些地位、名声、钱其实真的都是表面的,人在世界上,就活几十年。你跟一个人在一起建立的各种各样的细节,足以克服那些地位、名声、钱,最后到你人生快走下去的时候,你发现什么是最重要的,只有细节是最重要的。

鲁迅不讲过一句话嘛,说“路本来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错本来是有的,犯的人多了,渐渐就不觉得是错了。
好,打住。
《锵锵行天下》不是那种坐着讲金句的节目。
它是出其不备“蹦金句”的意外。
去伊斯坦布尔,逛阿加莎用来写稿的酒店。
从一个展柜就开始插科打诨。
周轶君:多少位国王都在这住过
许子东:窦文涛也来过
窦文涛:来来来你对着镜头再说一遍(

坐个世界上最老的电梯,也能感慨调侃一番。
1892年的速度感受到了吗,在电影里就是那种能跑步追上的速度。

进了阿婆的房间,非不好好进,以窦文涛为首的一行人蹑手蹑脚,猫着步子,美其名曰,闻见“推理味儿”。
不到半小时,仨人彻底享受状态了。
儒雅教授变脸可爱喵,“色情小主播”笑倒在床,知性美人儿小君君笑出牙花。
第二季,Sir一看还是原阵容,想着肯定还会是原来的味道。
没成想,刚开场就遇到坎儿。
小君君在香港机场和许子东汇合时,许突然身体不适,无奈只能去医院,暂时录不成节目。
幸好,窦文涛找到了外援救场。
罗朗。
罗朗也是个妙人,外国厨子但深爱中国饮食。
专门去西北拜师学艺,在西宁找好吃的,比窦文涛和轶君懂得都多。
另一个坎儿是窦文涛。
先来看看他曾经的脸。
一张大俗脸,有名嘴的狡黠沉稳,也有五谷杂粮里长出来的俗劲儿。
作家胡赳赳评论他——说人话、鬼话,但不说神话。说生活正确的话,但不说政治正确的话。
可节目里,他成了这样。
冷静里带一点生疏。
和轶君第一次见面,好友拥抱,他反应堪称新冠疫情科普教科书:“口罩别粘脸啊”。
进房车唠嗑,口罩舍不得摘,戴得一头汗也不肯摘。
小君君一眼道破:一张好久没社交的脸。
少了点平日里如鱼得水的分寸和镜头前的责任感。
一切不适和坎儿,一个动作就解决了:出发。
随着房车启动,开往青海湖,那个熟悉的小主播很快又回来了。
说实话,只出了一期的《锵锵行天下》真没啥看头,简单概括就是,“我们在西宁无所事事的三餐”

整期节目,就像翻开了书的一本扉页。
它太薄了,但你相信,后页会很丰盛,很精彩。
·早餐
仨人汇合后,他们慕名来到一间在小巷子里的面食店,循着菜籽油、胡麻油、香豆粉的味儿,老罗很快确定了位置。
一进门,冲击不可谓不小。
什么低油脂零糖分,在一个能顶3天的青海大月饼(而且价格贼便宜,只要6块)、淀粉扎实的开口笑猫耳朵、黄澄澄的大油饼面前,通通滚蛋。
·午餐
午饭,一盘慢火煮了4小时的手抓牦牛肉,配上当地面食狗浇尿和青稞饼,上桌就馋人。
窦文涛剔了一把牦牛肉,抱怨说有点硬,打算吸骨棒里的髓,但也不忘唠嗑。
好家伙张嘴就是知识点。
人类的大脑之所以长到现在这样(大部分靠)这个玩意儿。
敲骨吸髓促成了我们大脑一个很大的进化。
我们竞争不过那些大的剑齿虎那种动物,它们把肉都吃了,人类的祖先只能用石头砸剩下的骨头找髓吃。
唠叨完还不忘总结。
总结完了才安心把一大筷子肉送嘴里。
这就是中国人说的
弱能变强
看这仨人坐下来,你就懂——
金句该往外“蹦”了。
几块牦牛肉,聊到文明繁衍、人性弱点。
关键,你一点不觉得他们“装”。
因为三个人说的,就是自己坚持的三种观点。
聊到素食主义。
文涛选择“不多想”。
他坦白,原本吃肉没有负担,但被某文章“吃而不觉”的餐桌理念影响,明明让你吃的时候不要去察觉这是在撕咬动物的肌肉,反而被时刻提醒。
轶君选择反思。
她联想到日本人教小孩吃东西的教育,用这个过程让“吃肉”自洽。
他们教孩子,不管吃什么都要3个心理过程:忏悔、感恩、共生。
忏悔吃了动物的肉
感恩它的肉给了自己吃
我们两种生活方式是共生的
这个过程我觉得能把这个“吃肉的负疚感”解释了
都有道理?
罗朗急了。
作为西方人,他对这种“自洽”和“不觉”完全不赞同。
说出来才发现,一个厨子,却对自己最狠——
“觉”是一种尊重,能克“贪”。
我希望我杀了动物后,永远会觉得不舒服
到哪一天杀了一只动物什么感觉都没有这才可怕
你吃这个动物,消耗它,就应该知道这个肉是从哪来的,才会有这个责任感
……
素食把素材做成和肉一样的口感我也不能理解,豆腐你就吃豆腐的味道不好吗
……
我们按照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不能负荷现在的人口和资源,但我们还是想保持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想谈“你需要那么多吗”
三人意见交锋后,窦文涛很快拾起了主持人的责任。
搬出东方哲学理念里的“得中”和儒家理念“过犹不及”,适时兜底。
不是说都别吃肉了,没有不近人情到那种地步,但他会说,你要调整,树立两个极端,你要在这两个极端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分寸。
完了吗?
当然不。
《锵锵》系列,严肃也好,轻松也好,一条铁律不会变——
它从来是反掩饰的节目。
对窦文涛这种“打圆场”的行为,轶君毫不客气再添一把火……
窦:找到合适的分寸
周:但谁能站在那么高,觉得(判断)那个平衡点在哪
行。
从吃肉到节欲,这顿饭越吃越长。
三个对世界、对生活有表达欲,又肯留出空间给他人的人,很难按时吃完一顿饭。
而屏幕外的观众,“吃”得更有滋味。
当然这种激烈不会一直持续,毕竟还要赶路呢。
到晚上,嘉宾们都柔软了。
晚餐最没存在感,因为下午零食吃多了

酸甜清爽的甜醅,脆脆的馓子,一看就鲜咸辣的土豆片。
吃到天黑后,他们到街边小馆喝起了小酒。
仨人聊起了去年那件让节目延播的大事,疫情。
一天也在三人的微醺中结束。
曾经华商报的记者问过许子东对谈话节目的看法。
他提到了一个字“平”
其实我们在家里看电视一类是受教育,另一类是娱乐,可是偏偏缺少一种“平的”
“平的”什么意思呢,就像你和家人一起在餐桌上吃饭,大家说说见闻,谈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其实这是非常真实的,直接体现价值观的时刻。
这也是Sir认为《锵锵》最可贵的地方。
尤其于这个日渐撕裂的时代,这个日趋强调“三观”的社会。
它始终在不紧不慢地提供一种“平观”
什么意思?
——嘉宾用平视自己的方式,引导我们平视世界。
Sir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期结尾。
窦文涛聊起去年丢脸的宅家生活。
再胆小的人都难以想象——
一个人在家呆了200天,100天都没下过电梯。
2020年5月5日,窦文涛终于出门了。
他头戴护目镜、口罩N95,外还有个大挡风透明帽,手里攥着牙签,包里放着酒精洗手液、酒精喷壶。
用牙签摁好楼层;电梯门一开,对着空气左喷右射。如此反复,3天后,他可算是坐上电梯下楼了。
这种事后聊起来有点丢脸的恐惧,一碰到小区里的土地和植物,全线瓦解。
他还用手机录下了当时的失态,那声音仿佛刚见了大世面,饱含深情——
真亲啊
怪不得连坐牢每天都得放风啊
看见个土疙瘩都感动
太阳从柳叶间照进来
好稀罕呐
真新鲜啊
以后要好好活着
丢脸吧,好笑吧。
这种失而复得的激动,你我又何尝没有。
珍贵的是,这种转瞬即逝的喜悦,他替你说出来了。
“最糟糕的不是有这个问题存在,而是你觉得只有你一个人有这个问题,而且你必须得藏起来。”
这份平视的温柔,让《锵锵》系列不衰。
今天是《锵锵2》开播第4天。
豆瓣1704人打分,1232人在看。
算不上火。
庆幸的是,最后那个数字:3116人想看。
不愿“藏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