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7-01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殇皇帝 延平元年 公元106年
秋,七月,庚寅,敕司隶校尉、部刺史曰:“间者郡国或有水灾,防害秋稼,朝廷惟咎,忧惶悼惧。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多张垦田,不揣流亡,竞增户口,掩匿盗贼,令奸恶无惩,署用非次,选举乖宜,贪苛惨毒,延及平民。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假贷之恩,不可数恃,自今以后,将纠其罚。二千石长吏其各实核所伤害,为除田租刍稿。”
【译文】秋季,七月十五,朝廷敕令司隶校尉和州部刺史道:“近来有些郡和封国发生水灾,祸害了秋季即将收割的庄稼,朝廷检讨自己的过失,深感忧虑惶恐。然而各地方官府为了获得丰收的虚名假誉,便隐瞒灾情,夸大垦田面积,不去统计逃亡人数,却竞相增加户口;掩盖盗贼活动情况,使犯罪得不到惩罚;不依照规定程序任用官吏,举荐人才不当,却将贪婪苛刻的祸害,加在百姓身上。而刺史却垂头塞耳,徇私包庇,在下面互相勾结,既不知畏惧上天,也不知愧对于人。不能让他们一再仗侍朝廷的宽容恩典,从今以后,将加重对不法官员的惩罚。现在命令二千石官员各自核实百姓受灾情况,免除他们应向国家交付的田赋禾杆。”【解析】这年六月,大暴雨席卷东汉三十七个郡国,发生水灾。东汉一共只有一百来个郡,几乎三分之一受到水灾影响,更要命的还是在六月份。
六月马上入秋了,是粮食成熟的关键时候,在这个时候发水灾,庄稼全完了,基本等于颗粒无收。而发水灾的地方大多临河,临河的又是主要粮食产地,可见这一年,水灾对于粮食收成的影响非常大。紧接着九月又是发大水,十月又是发大水。天下十三州,排队被水灾折腾了一年。
106年抠抠搜搜的过完了,想着107年会好一点,结果愿望又落空了。又是地震又是大水又是大风,夹杂着雨雪冰雹,将东汉统治者砸的焦头烂额。
是岁,郡国十八地震,四十一大水,二十八大风,雨雹。
周章以众心不附,密谋闭宫门,诛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劫尚书,废太后于南宫,封帝为远国王而立平原王。事觉,冬,十一月,丁亥,章自杀。
连接着几年的天灾人祸,由于地主豪强居中赚差价,中央政府的财政税赋,仅能勉强维持运转。再加上连年水灾,邓太后为了防止农民造反,不得不把这两年的税免了,财政状况就更加的雪上加霜,根本没有能力进一步救灾,因此民怨沸腾。
诏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
打仗是要钱的,东汉为啥都这么穷了还硬要打仗?只是为了权力问题,一旦进入战时状态,邓太后就更有权力,这是为了防止潜在谋反者再次策划宫变。毕竟哥哥邓骘领着五万大军在驻扎在外,这五万人说是备羌,不如说是防范国内叛乱,有五万随时可以调动的军队在手,洛阳谁敢动?到了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国家财政维持不住了,开始盘剥百姓,国家就出大问题了。
是岁,京师及郡国四十一雨水,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
看看,多惨,连首都洛阳都发生饥荒,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地方上的情况是个什么样,不用想了。为什么天灾可以把东汉搞得这么惨?这其实就是中央政府不够强势,没有力量,底子太薄,所谓的政府也只不过是一个维持会,钱粮都在豪强世家手上,指望他们拿出钱来救灾,那是不可能的。一旦某一环出现了问题,形势就如同多米诺骨牌,轮流倒,先是水灾;接着就是中央财政收入变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野心家反对派一看有机会就开始谋划政变;掌权者也不甘示弱,为了巩固权力,直接发动战争将军队拉出来自保;常备军队要大量的资源供应,财政供应不起了就开始进一步盘剥百姓;百姓没粮了因此饥荒,人相食;随之而来的就是逃亡、起义、死亡;紧接着继续打仗,继续逃亡,继续死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掌控的人口进一步减少,种地的人少了,纳税的人少了,仗还在打,中央财政举步维艰。这种形势是恶性循环,是改朝换代重新洗牌的征兆,没处理好要亡国的。接下来的近二十年,东汉几乎年年都有水灾、蝗灾、地震、外战、内叛,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东汉的由盛转衰就是这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