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误区] 涨知识,这是“肝硬化”吗?真相在这里~~~

暴发性肝衰竭的假性肝硬化
影像表现

暴发性肝衰竭可造成肝表面弥漫性细小结节样改变(图1),不应解释为潜在肝硬化的指征。

重点

暴发性肝衰竭患者误诊为潜在肝硬化可能对肝移植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因为与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相比,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应优先接受肝移植。

相关临床知识

在此种诊断误区的首次研究报道中,35例中15例(43%)暴发性肝衰竭的患者肝移植前影像检查显示肝表面结节样改变。这些患者的大多数病理可见融合性再生结节与坏死灶交替分布于全肝,提示此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影像表现的基础(图2)。

鉴别诊断

根据病理学基础可以想见,与暴发性肝衰竭相关结节的特征性表现为弥漫分布的细小结节。此种特殊类型的结节病因仅有有限的几种。主要需要鉴别的病变为肝硬化,除暴发性肝衰竭这种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来说结节状肝表面为肝硬化最为正确、特异的征象。日常临床诊断中,与肝硬化相似的较为常见的病变,只有乳腺癌肝转移治疗后的假性

肝硬化,但其临床情况完全不同。粟粒性转移与结节病患者肝弥漫性细小结节偶见于文献报道。

教学要点

在遇到暴发性肝衰竭这种特殊情况时,肝表面弥漫性细小结节不是肝硬化可靠的诊断征象,不应将其作为潜在肝硬化的指征。

图1 A.男性,61岁,肝炎暴发性肝衰竭,肝表面超声影像。腹水层(短箭之间)勾绘出了肝表面,呈结节状(长箭)。B.次日对比剂增强CT扫描也显示腹水对比下的结节状(黑箭)肝表面,提示肝硬化。5d后因肝移植摘除肝的病理显示融合性再生结节周围环绕较大坏死区,而非肝硬化
图2 A. 67岁女性患者,因长期高血压开始服用甲基多巴后不久发生暴发性肝衰竭。超声影像显示肝表面呈细小结节状(白箭)。B. 3d后行肝移植,摘除的病变肝表面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病理(20 × )示肝表面不规则,是由融合的再生结节(*)与交替分布的坏死带(白箭之间)结合形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