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的逍遥游不仅仅是哲学,也是童话,是美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二十年前,我读中国哲学,也读西方哲学。

但很快被西方哲学里完美的逻辑推理所折服,诸如《社会契约论》、《政府论》等人文社科论著,几乎没有结论不像数学一样,一步步推理演绎得出,绝无信口开河,更非主观臆断。

所以,我爱西方哲学,爱它缜密的思维逻辑,致使现在的阅读中也常常敏感地从文本中寻找原因和结果的正当性。

一次在讨论贾宝玉抓周时专拣脂粉钗环,是不是像他父亲所说,长大后会成为酒色之徒?

孩子们明知不对,但一时半会无法形成有力的论证逻辑,只能提出零散的理由。

后来用数学中

因为A=B,

又因为B=C,

所以,A=C的推理示例,和孩子们把纯粹的文学形式变成了数学推理:

因为,脂粉钗环是女性的日常用品;

又因为女性是宝玉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人;

所以脂粉钗环也是宝玉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所以,脂粉钗环与酒色之徒没有必然关系。

迷上西方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之时,不自觉地会与中国哲学相比较,不能不说后者的含蓄与哲学学科不大匹配,诸如“道可道,非常道”,诸如“一生二,二生三”等等,真真玄乎得不得了。

无怪乎不少学者寻根究底,认为中国科技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源于国人的逻辑思维整体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因为逻辑对于科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纵使平常的说话,没有逻辑便不能合适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想法;平常的做事,没有逻辑便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又无怪乎有人说,中国不缺少“朗读者”,缺少的是“赛先生”。想想5000年的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唐诗宋词,从幽深小径里的青砖白瓦到深冢古墓的白纸黑字,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江南的晨钟暮鼓,随便撷取吉光片羽,就能使人感动泪流满面。

但缺少逻辑,只有华丽的辞藻,容易造成短暂的感动,未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不过现在,我认为以上庄子“鲲鹏展翅”的天马行空想象同样必不可少,一方面给人以感性之美,另一方面这种想象原本是孕育科学的土壤,要不是人类想飞的想象,有关空气动力学等一系列关于飞行的科学恐怕不会诞生了。

所以,大漠孤烟直的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本应比翼齐飞的,含蓄模糊的中国哲学与缜密清晰的西方哲学也应交融共生。

更何况考试还要考古文呢!

换个角度,“鲲鹏展翅”的逍遥游不仅仅是哲学,也是童话,是美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