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院承担的中科院STS项目“先进浮空器制造与应用”圆满完成应用示范飞行试验任务

8月29日至9月2日,光电院作为项目总体在内蒙古试验基地组织开展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先进浮空器制造与应用”的应用示范飞行试验。

试验现场

  本次试验首次将系留气球与低空飞艇组成静止和移动的对地服务浮空器平台,搭载对地观测、通讯与导航有效载荷,组成了基于浮空器的区域立体观测与通信导航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利用“超视距无人驾驶低空飞艇”平台搭载激光雷达和面阵相机载荷,进行立体测绘以及数字三维地形建模,实现了区域高精度的地表形态测量;利用“机动式系留气球”平台搭载无线网络系统,作为通讯中继,实现了飞艇—系留气球—地面终端的组网系统,为覆盖区域的用户提供通讯保障。

  参与此次试验的“超视距无人驾驶低空飞艇(KF16)”飞艇采用了快速集成技术,攻克了长航时飞行中的主被动减震技术、飞行航路稳定跟踪技术及控制技术,实现了飞行全过程中航路点的在线修改、飞行预案的临时切换以及指令跳转等复杂的飞行操作。

  参与此次飞行试验的“机动式系留气球”,能够快速展开,单次系留驻空时间可达3天,采用了无副气囊球体压差调节及外形保持技术,验证了锚泊平台与通用载重卡车底盘的连接实现锚泊及机动转移的可行性,解决了球体、锚泊平台及有效载荷的遥测遥控问题。针对快捷部署监控、通信等应用需求,实现了机动性强、系统可靠、使用操作方便的要求。

  此次应用示范飞行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已突破对地观测、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浮空器系统的低成本制造、快捷部署、通用搭载、信息获取、导航区域增强等关键技术,全面达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先进浮空器制造与应用”的任务目标。也标志着我院从浮空器平台研发到组网、全链路应用数据获取的应用服务上了新的台阶,为我院浮空器系统的市场化应用推广方面奠定了基础。

  参加此次飞行试验的部门包括气球中心、对地观测部和导航技术室。

对地观测部研制的艇载激光雷达对试验基地三维建模效果图

这是无人机拍摄可见光照片对比

艇载激光雷达三维重建动态视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