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伤寒论|第六十三讲(319)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先看心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有心中烦不得卧。看上去好像不一样,一个不得卧,睡不着。一个不得眠,睡不安稳。不得眠应该是睡能睡得着,但是总要起夜,或者是半夜总是醒来。而且它是心烦,不是心中烦。心中是心窝那个位置。心烦可能就是心烦意乱。但是这个字面上解释,好像临床上也没什么用。
我们看到五苓散有烦渴,有烦。舌上干燥而烦。有烦。包括之前五苓散治疗的一个案例。一个家长总是叨叨小朋友,五苓散一吃就好了。然后看着小孩很顺眼。然后这边猪苓汤也有心烦,我就感觉心烦是猪苓证。
另外我们常用猪苓汤治一些淋病。包括在金匮要略里也有小便痛啊,小便阻塞感呀,小便烫呀。小便烫呀热呀,可能是里边受伤了,就是比较敏感嘛。比如说皮肤划开一个口子,你去碰一下就会特别痛啊什么的。可能是阿胶能起到作用。阿胶是止血的嘛,小便不利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条文里没有提小便不利啊。他提到了什么?咳而呕咳,咳是吧,所以又符合那条了,就是咳嗽等价小便不利。
然后猪苓汤还有一条比较重要。就是咳而呕渴,里面有呕。包括我们之前看阳明病里面三阳合病。有口苦咽燥。最后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用猪苓汤。为什么不用五苓散。三阳合病。这里又出来了,呕渴。呕渴可以认为是有呕吐有口渴。也可以认为是不呕不渴,把两个不去掉,指代了有少阳有阳明,也可以。
我记得娄绍昆讲刘渡舟的一个医案。就是一开始他治不好,最后发现他又呕吐又口渴,然后又下利。然后一看不就是这一条条文吗? 他之前用理法方药去治,没治好。刘渡舟早年就是和郝万山打成一片的时候。还是比较笃信阴阳五行的。到了晚年以后,他思路是有转变的,他更相信方证了。所以在临床上你看到可能是五苓散呀,可能是茯苓白术呀什么的,发现他有呕,可以考虑一下猪苓汤。当然这个呕到底是哪个药去治呕的?是茯苓吗?是泽泻吗?泽泻治渴。是滑石吗?这个说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去治呕的还不知道。
因为我们药证是这样的,单独的一个药是一个药证,对吧?为什么方证有的时候和药证不一样?比较特别的就是柴胡桂枝汤。这个方子太特别了。柴胡桂枝汤居然能治心下支结。从药证里看不出来。那说明什么呢?可能某两个药组合在一起。或者三个药组合一起。就是组合药证。单独的一个药是药证,几个药组合在一起还是药证,什么时候我们能把一个药的药证,两个药的药证。一直推推推推到方证。那就强大了。那个时候说不定就能加减了。现在不要加减啊。东汉末年第一戒,戒加减合方。诸位呀,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