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论坛】清白宽容 ——论文彦博家风(山西)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清白宽容 ——论文彦博家风

山西 高巨寿  高炬红

家风,即门风,指一个家族(家庭)的传统风尚、习惯、生活作风等。“清白宽容”乃史称宋朝第一名相文彦博之家风,指文彦博家族(家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传承操行纯洁、清廉公正,气量宏大、厚恕容人之门风。

“儒学治家”家训乃“清白宽容”家风之宗旨。

家训,指父母的教导,往往成为家风的宗旨,即指导思想。

文公彦博之曾祖父文崇远,曾率文氏家族数十人定居介休崇仁里(文家庄)武家马道,提倡以“儒家治家”为家训,主张礼治。他常给后人们讲解儒学启蒙名著《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物格而后知至,后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道理,对文彦博“清白宽容”家风的形成,奠定了指导思想。

文崇远,名文时,曾追赐燕国公,仕后唐,历任晋城天池、平城主薄;仕后晋,历任崞(今山西原平)、太谷(今山西太谷)二县县令;仕后汉,终岚州录事参军,盛年退隐介休崇仁里务农、兴学。

他在介休崇仁里牛王(白龙)庙西配殿悬挂儒家至圣先师孔夫子像,效仿崇仁里北面邻村——郭家村的东汉第一大儒郭泰(字林宗、号有道)创办林宗书院之举,创办崇仁学堂(私塾),亲自任教,并聘请一名先生,招收六岁以上男童,有教无类,不论家境贫富,竭尽全力教导学生修身懂道理、识字长见识、健体开智慧、立志做好人。此学堂,文氏一直坚持至清末民初。

文公彦博之祖父文锐(字挺之,文崇远之次子),曾追赐周国公,仕后汉,曾荫补郊社置丞(掌管祭祀天地的小官),不久升为石州(今山西离石)军事推官。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率部亲征“北汉”,灭掉了最后一个汉族割据政权,下令“凡刘氏之旧臣,率度材而被用”,朝廷曾多次诏用文锐任官,但其以病为由坚辞,长期退隐故乡介休崇仁里。

他在崇仁桥东端北侧的牛王(白龙)庙东配殿悬挂神农像,创办神农塾,观农书、习水利、研农事,常召集村民以传农学;每逢四、八大集,约诸老农塾中商讨改善耕种事宜、求增产增收之良方,并将自家的三十亩菜园子地划为“神农园”,作为试验田。

他多次于重阳节在崇仁里文家巷南口大槐树下给年长者赠送“寿银”、“寿面”;多次在牛王(白龙)庙舍腊八粥;多次于除夕给佃户及贫困人家送年货,让乡亲们都过好大年。

文公彦博追慕未曾谋面的祖父,通过父辈的言谈而了解其品性,在《赠尚书祠部员外郎文府君墓志铭》中记述其“局量闳深,性资端厚,信行著于乡党,仁爱洽于族姻……惟以清白传家,不以业产为事。识者以府君为林宗、干木、西河之后出也。”

至于介休文氏宗祠祭堂“敬仲堂”之楹联:“儒学治家崇文尚武”、“一心为公护国佑民”,乃文氏家训之诠释,遂成为文彦博一生之座右铭。

从孩提时期抓起,乃传承家风之良方。

文锐之长子文洎(jì)即文彦博之父。文洎一生为官,心忧天下,曾追赐魏国公。《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1019——1086)曾在《文潞公家庙碑记》评价文洎“以儒学进,历十三官,所至以强直勤敏、振利攘害,名闻达不可掩。”授御赐匾额“教忠积庆”。

文洎生三子——彦博、彦若、彦伯。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岁次丙午年九月初五日,文公彦博出生于介休崇仁里武家马道文氏老宅。文洎给其嫡长子取名彦博,字宽夫,乳名宽宽,皆用心良苦。彦:指有才学之人;出自杜甫《赠李白》诗“李侯金闺彦”句;李侯指李白,金闺指朝廷。博:宽广,广博;出自屈原《离骚》名句“思九州之博大兮”(九州指天下)。宽:宽宏,度量大;出自《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僈:通慢,懈怠;懈——松懈;怠——不恭敬。夫:成年成熟的男人。宽宽:宽容再宽容。文洎期望文彦博牢记“儒学治家”家训,从小立大志,清清白白做人,宽开仁道,宽厚待人,忠厚成习,得理让人,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宽宽孩提时代,崇仁里槐树底有该村北门圈子,北门外是打谷场,打谷场东侧有钉马蹄、卖茶水的小舖,打谷场北边沿有一座不大的介子祠[若干年后移至祆(玄)神楼东侧]。祠旁有条能走马车的路,通向义安至义棠的官道。宽宽常和小朋友们在介子祠前聆听父亲文洎及其他老人们讲春秋兴晋贤臣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孝敬父母、焚身绵山、忠孝双全的大义之举,在宽宽心里撒下了忠孝文化的种子。宽宽六岁进曾祖父创办的崇仁学堂(私塾)第一天,父亲就给他上了一堂“清白宽容”家风课,让他勤恳精读圣贤书,一生甘做忠厚人。宽宽十三岁至十五岁时,跟随时任通判的父亲去往四川阆州求学。他与张昇、高若纳拜颖昌(今河南许昌)史炤为师,受泰山学派孙复思想影响,弘扬华夏国学,崇拜霍光、魏征等前朝贤臣,常与先生史炤纵论治国方略,演示兵家阵法,立“天下为公、忠君佑民”大志。

宽宽曾接受父亲提议,找了两个瓷罐“积豆修身”。做了好事,往瓷罐里放一颗红豆;做了错事,往另一瓷罐里放一颗黑豆;每天数红查黑,红豆越来越比黑豆多起来,如此修身励志,为其仁宗天圣五年(1027)22岁登进士甲科,入仕伊始,一贯秉承公正,清廉从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公彦博忠直亮廉“无班垢”,堪称弘扬“清白宽容”家风之典范。

文公彦博二十二岁入仕,任官七秩,出将入相五十年,逮事四朝,封潞国公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成为晋省“无斑垢”名贤24人之一、介休三贤之一。他曾将亲笔题写的文氏家训“儒学治家”中堂悬挂于自家客厅,配以对联一副“尚武健体风云三尺剑”、“崇文修身花鸟一床书”,激励自身及子孙弘扬“清白宽容”之家风。

宝元三年(1040,二月改为康定元年),文彦博受命调查取证,弄清了大将刘平家族二百口人被捕入狱的冤案真相,击败了大将黄德和诬陷刘平投敌卖国的阴谋。朝廷另派一御史欲接替审理此案。文彦博坚持不让新御史插手,秉公将黄德和等恶人就地正法,荡平冤狱,名震朝野。皇祐元年(1049),文彦博针对军队庞大、开支靡费、将领用权不专一、军法不严肃等弊端,向朝廷奏请淘汰冗兵八万以节约军费开支。推行精兵减员过程中,既对所减人员妥善安置,又为国家减轻了负担,并未发生任何不测。文彦博担任河东转运副使时,秉承父志修复故道,使运饷路途缩短而畅通,粮草积聚颇丰,将士备战充分。西夏王元昊率军进攻麟州,围城十日未能攻克,慌忙退兵,数年未敢侵犯。另外,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文彦博请命征讨王则兵变,围攻贝州,猛攻北城,在南城挖地道入城,里应外合,活捉王则,平息兵变。为稳定纸币“交子“市场,扼制铁钱使用,文彦博将自己家里的高级丝绸拿来在市面上销售,宣布只收铁钱,稳定了民心,平息了市场混乱。康定元年(1040)以户部员外郎、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曾率部属由汾州赴故里——介休,在洪山“三分胜水”,制订《三分胜水章程》,刻于碑石监督实践。文彦博与军民共劳作,整修渠道、筑固堤防,使洪山胜水旱则资溉,涝则资泄,川沟相通,众民安居乐业。文彦博婉言谢绝了乡亲们送万民伞的请求,仅收了民众们自愿凑的一瓷罐红豆豆,激励自己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神宗元丰四年(1081),75岁的文彦博携季女晓英及婿包缓(包拯次子)奉旨回故里省亲,明查暗访,弄清了洪山水讼案真相,秉公执法妥善处置之,乡亲们赠“红豆”赞谢之。

北宋皇佑三年(1051),殿中御史唐介弹劾时为宰相的文彦博,说他“阴结贵妃,专权枉私”。时隔三年,唐介连连奏本弹劾文彦博。仁宗恼怒,免去文彦博宰相职务,贬至许州(今河南许昌);把唐介轰出朝廷,贬春州(今广东春阳)。

后来仁宗弄清了真相:张贵妃之父与文彦博深交,张贵妃称文为伯父,张贵妃的一套蜀产灯笼锦衣裙是伯父赠送侄女的元宵节礼物,与抢功升职无关。仁宗念其对社稷的种种贡献,下诏让文彦博官复原职。文彦博表示:“召臣不召唐某,臣不敢行。”经文彦博保举,唐介提升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给文彦博当副手,二人相知为深。“宰相肚里能撑船”成千秋佳话。

《宋史·文彦博传》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

传承文公彦博“清白宽容”家风,乃平天下壮举。

悉洛阳伊川《宋太师文潞国公彦博之墓碑》初立于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1994年4月25日文彦博后人重立碑,曾载:“有英雄信国公文天祥皆其支派也”。文天祥堪称华夏民族英雄,尊祖敬宗,传承文彦博以“儒学治家”家训为指导思想的“清白宽容”家风之佼佼者。文天祥(1236-1282)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宝佑四年(1256)宋理宗钦点其状元。开庆元年(1259),蒙古忽必烈进攻鄂州(今武昌县),太监董宋臣主张迁都避敌,文天祥建议分兵抵抗,并上书乞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后调江西赣州任知州。德佑元年(1275)蒙古统帅伯颜长驱东下侵宋,朝廷下诏勤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上万义军,捐家财作军费,赴杭勤王。二年,伯颜领兵到达临安附近的皋亭山,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赴敌营与伯颜谈判,被扣留。不久他从镇江逃脱,历尽千辛万苦,渡海南归。景炎二年(1277),元兵侵入江西,文天祥兵败,退入广东,在五坡岭被扣。后被押至燕京,元帝忽必烈、丞相李罗多方设法劝降,不屈。至元年十九年(1282)殉难,年仅47岁。他的著名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之爱国主义绝唱,也是其对文彦博“清白宽容”家风的一种深度传承。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文氏家族“儒学治家“之家训、”清白宽容“之家风,不仅本氏族人世代传承,而且融渗文家庄(崇仁里)各姓氏村民,效而广之,风气大正,还波及邻村和故城,出了许多贤人。文家庄、东顺城关两村之村民将文家巷向北延长,与东顺城关正街衔接,巷口竖起表彰文彦博后人——进士文瑞的“绣衣坊”。文家庄还竖起了表彰举人张纲的“掇科坊”,表彰举人贾共公俨的“冲霄坊”,表彰举人武琦、举人武道修的“祖孙并美坊”。并将文家巷文家小庙底北侧的一个小巷巷命名为齐家巷,彰显文氏家训、家风,以文彦博为楷模,争做“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好人。

明清以来,晋商崛起、潞公故里——山西介休文家庄文氏家族经营的五胜长面粉铺,弘扬“清白宽容”家风,坚守“诚信至尚、以义为利”店规,做到童叟无欺、和气生财,日日物美价廉,年关让利于民。五胜长之善举,给介休各类商铺(作坊)树立了文明经商的榜样,禄盛园、允兴蔚、积泰厚、自成公等字号皆效仿之,真正体现文潞公彦博“日月大光,万象皆昌,太平天下,降福无疆”之胸怀。

若我辈能弘扬文公彦博英豪之气,传承文公彦博“清白宽容”之家风,定能为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多做贡献。

作者简介

高巨寿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国煤矿影视剧协会会员、中国词作家音乐文学社社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剧作家、词作家、群众文化理论家。1942年生,男,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人,汾西矿业机关退休干部。从21岁起,先后从事部队、煤矿群众文化工作,并研究介休本土文化,业绩载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报界知名编辑记者辞典》、《东方之光—共和国英才全集》、《三晋群众文化人物谱》。

高炬红  1946年生,女,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人,退休干部。毕业于唐山煤矿医学院中专部,在中华针灸进修学院学习3年,曾任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卫生所所长,多次获先进工作者及服务能手光荣称号。

热门

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