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 P.4566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

敦煌写经

法藏 P.456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

尺寸:29×126厘米

说明:北朝写经六十六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系所诠之义理,而'经’则为能诠之言教。

本经系如来成道后之第二个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此一华严经教乃教法中之根本法轮,故称'称性本教’。又因本教法属顿教法门,故亦称初顿华严。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华严经》虽出于印度,然尚未发挥本经玄旨,直至我国华严宗成立,才充分发扬其真谛奥义。

关于本经之梵本,自古以来即有诸种异说,据法藏之《华严经传记》卷一载,龙树菩萨于龙宫中见本经有上、中、下三本,其上本与中本之颂数品数浩大,非凡力所能受持,故隐而不传;至于所传之下本,即是十万偈四十八品(或谓三十八品)之华严经。其后,世亲菩萨作《十地经论》以释十地品,金刚军、坚慧等论师亦造有十地品之释论。又《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将本经分为恒本、大本、上本、中本、下本、略本等六本。《华严经旨归》、《华严经疏》卷三等则举出异说经、同说经、普眼经、上本经、中本经、下本经、略本经、主伴经、眷属经、圆满经等十种之别。另据大智度论卷一〇〇所载,不可思议解脱经(四十华严经)之梵本共有十万偈。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五亦称,《华严经》有百千偈,故称百千经,百千即十万之意。

关于此经古来传播的情形,相传佛灭度后,此经在印度曾经隐没,后龙树菩萨弘扬大乘,便将它流传于世。龙树还造出《大不思议论》十万偈以解释此经,现行汉译的《十住毗婆娑论》十六卷,便是该论的一部分,为此经《十地品》中初二地的解说。在这以后,世亲菩萨也依此经《十地品》造出《十地经论》,发挥了《华严》的要义,金刚军、坚慧、日成、释慧诸论师又各造出了《十地经论》的解释(日成、释慧两释现存有藏文译本)。

编辑|谦斋

主编|谦斋文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