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19问:休闲农业规划如何与其商业经营模式相契合?
这里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首席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由谈再红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发布。关注我们,多赚钱,少走弯路!近期平台计划推出“休闲农业100问”大型系列讲座,为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不少休闲农业项目都死在了伪劣的规划上。这是因为,以农旅有机结合为主的休闲农业规划,除了有农业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外,还必须开展休闲农业项目商业分析、商业策划及落地方案的制定。
离开商业盈利模式可行性谋划的经济类规划,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是投资陷阱。那么,休闲农业规划应该如何与其商业经营模式相契合?
休闲农业规划一定要做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才会实现盈利与持续发展。如,水稻生产区做休闲农业项目,一产水稻生产之后的产品就不能只卖稻谷产品,而必须要卖二产的加工产品大米,最好还要卖甜酒、米酒、米粉、粽子、年糕等系列产品,并结合水稻生产提供丰富多彩的三产服务产品:如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亲子活动等。只有这样,才叫融合。
休闲农业项目想盈利,其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已经在从事农业一产、二产或三产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做休闲农业规划就要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联、三产走“高端”(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
休闲农业项目只有建立以产业支撑为发展模式的规划设计才会实现真正的盈利。休闲农业规划与其商业经营模式的有效契合主要还是“产业植入模式”的设计。
但现实过程中很多投资人与规划设计单位很任性,单靠个人情怀玩个性,自己盈利模式不清晰,对于如何植入适宜的产业项目和完善产业落地条件,全然不懂。其结果做成了夹生饭,欲丢不忍再投无力,艰难运营。
还有的投资人与规划机构喜欢以旅游景区与房地产的经营模式来设计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靠大投入,大开发等资本经营来规划,其结果也是不能盈利的。
休闲农业规划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产业对接,注重结合,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规划项目。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合理规划观光休闲体验项目,做到一年四季都能够为游客展现一幅忙闲有序、农业景观四季变化分别有致的乡村场景。
休闲农业规划方案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种,发挥其天然的优势,减少基础性投资,实现轻资产发展。
做休闲农业规划要学会做减法,要聚焦主导产业来规划设计,使其做深、做足、做长产业链。通过主导产品的规划设计,从而实现一拖三,甚至一拖N,就像一个茶壶,可以配N个杯子。
目前很多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总是贪大求全,菜、果、药、花都想种一点,鸡、鸭、渔、猪也想养一点,总想规划齐全,看起来繁华似锦,说起来是农旅结合,但是因为品种太多,盘子太散,投资人很难落地。如果按规划方案做出来后要规模没规模,要特色没特色。
在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今天,农业的内涵与边界不断在拓展。因此,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必须加快转变农业融合发展方式,跳出“就农业谈农业”的旧框框,寻求现代农业的“接二连三”,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
做休闲农业规划设计,要跳出农业做农业,登山不看山,才能登高望远。不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如果规划设计的方向错误,投资人累死苦死也是枉然。
休闲农业规划,只有找准市场商机,紧跟市场需求,正确判断市场发展趋势,将农业种植、养殖、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乡村文化、节庆创意等元素有机融合,才能有的放矢,走向成功。
休闲农业规划需要整合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打造当地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项目租赁土地的综合经济价值,引领当地农业产业振兴。
在开放、包容、融合的大经济环境下,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已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资源整合成为休闲农业项目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休闲农业规划只有整合资源、资本、知识、技术等相关要素,在规划中尽可能多的设计出投资省、见效快的盈利点,才能实现投资人在合作中共存、共荣、共赢,从而减少投资风险,获得安全感、归属感,真正实现休闲农业项目的持续发展。
我们给你帮助转发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