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经抑郁

文/小宋老师

01.

(一)抑郁症的发病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曾经抑郁

很多人觉得离抑郁症很远,其实抑郁症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中国约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来自美国的研究者认为,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可能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间点遭遇过抑郁。

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名人,都曾经患有抑郁症。国外的名人包括林肯、丘吉尔、海明威、马克.吐温、J.K.罗琳等等。国内的名人包括张国荣、崔永元、张朝阳等等。

在高校工作这些年,遇到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最近这几年,这一类学生的数量有增无减。

在这些学生当中,症状较重的学生,有的人会选择休学去治疗;有的人会在症状得到控制的前提下,选择一边治疗,一边在校学习。

还有很多人,患上抑郁症却并不自知。他们只是感觉自己最近状态不好,他们会长时间感到伤心、无助、失眠、乏力、压抑、焦虑、生活毫无意义、并且无法自行摆脱痛苦。

其实,这部分人只要去医疗机构诊断,就有极大的可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02.

(二)抑郁症的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效果最好

抑郁症的治疗可以分为两大类: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凡是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通常会谨遵医嘱,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他们会开始服用百忧解、左洛复、帕罗西汀等这一类的抗抑郁药物。

也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想要去尝试心理治疗,但是这条道路看起来并不是很通畅。

我认识的几位来访者曾经告诉我说,当他们向精神科医生提出想要接受心理治疗而非药物治疗之后,医生给他的答复是:“先吃药,等到病情稳定之后,再考虑心理治疗。”

那么关于抑郁症的治疗,哪一种治疗的效果最好呢?大多数的专家会认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时候,治疗效果最好。

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药物治疗成为主流,心理治疗反而成了非常规的的做法。

在美国,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有关抑郁症疗效的研究往往是由药物公司资助的,他们当然不想去支持“心理治疗其实很管用”这样的结论。

不过对于重度抑郁症来说,应当尽量尝试进行药物治疗。

因为在这个时候,药物会真的有所帮助,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抑郁症对大脑的损伤,有时候还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我们对抑郁症的治疗应当有充分的信心:因为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前提是,抑郁症患者要采取坚持不懈的积极行动。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抑郁症有复发的可能。

03.

(三)抑郁症的具体症状:表现在情绪、思维、身体、行为四个维度

有学者将抑郁症分为了四个维度,分别为情绪、思维、身体和行为。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维度分别对抑郁症的具体症状进行一个解析:

第一,从情绪方面来看,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常常会感到心情低落,在这种心情低落里面,包含着悲伤、沮丧和绝望这些情绪。

除此之外,抑郁症也常常包含“烦躁”这种情绪——患者很容易对身边的人或事感到不耐烦,也很容易被激惹。对于年轻人这个群体来说,患者表现出来的烦躁比悲伤更为明显。

另外,抑郁症患者在情绪方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即使是非常好玩的事,也很难让抑郁症患者笑出来。

第二,从思维方面来看,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存在着大量扭曲的思维方式(非理性的认知方式)。例如,“只有被别人接受和认可,我才能感到快乐和有价值。”“如果我犯了一个错误,那么我就彻底把事情给搞砸了。”

充斥在这些扭曲的思维方式当中的是两个主题:无价值感和自我苛求。这些扭曲的思维方式对于正常人来说是明显错误的、不合逻辑的,但是抑郁症患者却把这些思维方式奉为真理。

第三,从身体方面来看,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很容易在饮食、睡眠等方面存在问题。在饮食方面,患者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是不思饮食,从而导致体重不断下降;要么是过度饮食,导致体重不断上升。

在睡眠方面,患者要么是睡得太多,出现嗜睡等现象;要么是容易失眠,他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在半夜或者凌晨醒来之后,就再无睡意。

第四,从行为方面来看,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容易表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做事拖延,他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不停地工作,但是他们在工作中往往分不清主次,无法取得任何成就。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高风险因子。有研究发现,在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人群当中,有15%的人最终会选择自杀。

所以,对从事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从业者来说,要对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人要格外警惕。

04.

(四)对待抑郁症的态度:别把抑郁症当敌人

你可以把抑郁症当成是一种病。但是更加积极的一种认识是:抑郁症其实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它对我们的生存具有一定的价值。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抑郁症的起因来看,当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障碍、痛苦、挫折的时候,抑郁症会使我们停止前行。其实,它是在阻止我们进行盲目的努力,以便节省体力和精力,为今后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做好准备。

换个角度来说,抑郁症就是在提醒我们说,“你太累了,该停下来好好休整一下了。

吉尔波特曾说过:“抑郁的目的是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看起来有点痛苦,却能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如果从上述角度来看待抑郁症,你就不会那么害怕这种病了。

如果你不小心患上了抑郁症,不妨把它当成是身体内在智慧对我们的一种提醒。然后尝试在生活中做出一些新的改变,从而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

接下来几期的订阅号文章推送当中,我将分别从“情绪、思维、身体、行为”四个维度来详细讲述一下:如何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更好地走出抑郁的阴霾。

同时我也推荐大家阅读两本有关治疗抑郁症的好书,分别为:《走出抑郁:让药物和心理治疗更有效》、《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参考文献:

[1]21世纪经济报道.100个人至少3个抑郁症患者创新药亟需纳入医保[EB/OL].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190613/34f8cf3cb079e5733738832a5ccb03a2.html,2019-6-13.
[2](美)奥康纳.走出抑郁:让药物和心理治疗更有效[M].张荣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英)威廉姆斯.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M].童慧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