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书法气质出众、身材曼妙、五官标致
文化提升品位,阅读改变生活
传播:国学|文化|艺术|哲理|养生|视觉|美文|教育
一、关于气质:
我们现在用于临摹学习的古人书法作品,由于当时纸张尺寸的限制,都很小。如书谱、古诗四帖等,我们看起来是长篇大作,实际上是如A4纸一般单张拼接的,所以不便做到通篇的空间、块面处理。
加之原字都较小,古人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单字、字组及相邻行的处理之上。我们现在的情况变了,纸大了字也跟着写大了,书法完全变成了艺术的范畴,加之西方建筑空间理论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临摹的时候,照原帖抄肯定是不行了。
当你用六尺的长卷临一段书谱,即使你临的与原帖相差无几,你通篇看的时候,会发现韵味不够、缺少生机。
你如果重新临一段,即使用笔、结字等不是那么接近原帖,但你加入并放大块面虚实这一项对比元素后,你再挂起来两者对比,你会发现更喜欢后者。
如果我们再有意强化中侧用笔、加入怀素、米芾的元素,你会发现更有味道了。
再强化点线面的布局、大胆留白,出来的结果或许会让你惊喜。“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缺乏气质,再好无非是个死花瓶。
二、关于身材:
气质是通篇气息,是整体散发出来的魅力,是给我们的一种全局感受。而身材则是局部的表达,我们或许可以把一行或一个字组看作是身材。
提到身材大家可能会马上想到什么,没错,说得简单直白点需要婀娜多姿,需要曲线美,需要气息畅达。
我们在临摹或创作的时候,往往把一行或一节写得很“平”,这个平包括纵轴线垂直、纵轴线缰硬、纵轴线紧绷、纵轴线孤立。
纵轴线垂直是说常常把一行写得过正,或许如我们照身份证头像要居中、放正、正面、无美颜,想想生活中我们谁都不想这样照相。
纵轴线应根据相邻行作出适当向左或向右倾斜,让整行看起来有一定的“势”,左倾或右倾的“势”实际上是一种视觉动感。
与纵轴线孤立放在一起说,其实纵轴线也可以垂直,但应照顾到相邻行彼此的关系,不然这个纵轴线垂直是孤立的,是有问题的。
纵轴线缰硬是说纵轴线是一条线直线,没有摆动。如果我们一行行草书下来,所有字的中心线基本与本行纵轴线重叠,这是一种什么视觉感受?
无非就是缰硬没有活力。如“之”字形摆动起来一是需要上下字之间的左右移位,还包括上下字之间的欹侧关系,表达出来的结果就是曲线美。
再加上大小变化,方圆、中侧、点线面、浓淡、轻重等等,想想都美死了。
脱离了纵轴线缰硬,基本上也解决了纵轴线紧绷的问题,只要再调整一下书写节奏、疏密关系,自然就变得活泼放松了。
再照顾到相邻行彼此的关系,如相背、间距、对比、呼应等等也就摆脱了纵轴线孤立的问题。“一字乃终篇之准”,一行或许为全局之基。
三、关于五官:
何谓美女?气质出众、身材曼妙、五官标致!
至少先要从视觉上感受到美。书法何谈不是如此!
一幅书法作品通篇神采奕奕则为气质出众,身材曼妙自然气息畅达,点画入微才能五官精致。
布局看块面,单字看结构,点画看用笔。五官则是点画组成的结构,这个点画组成的结构可以是单字的点画结构,也是块面的点画结构,再引申可以说局部与全篇的点画结构。
简单点说需要用笔到位、点画精致、线质淳厚。用笔到位无非是起行收交待清楚,使转、方圆、中侧、虚实、疏密等表达有序;
点画精致是更进一步用笔到位,以至完美;
线质淳厚需要力透纸背,通过中侧、藏露、方圆表现出淳朴古厚的质感。说起来都容易理解,关键在手的表达上。我们的观念和思想可以在一时得到转变,但手的表达功夫是非一日之寒可以做到的。
手上功夫需大量的书写和经年累月的练习才能有所得,这是一个长时感受体会并积累的过程。
在方法得当的前提下,我们都可以做到,但也得三五年才有所体味。“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划何尝不是一字之范。
在气质、身材俱佳的前提下,五官不端正可以毁所有。或许气质身材五官三者必须做到和谐统一才是大美,不可此消彼长,也不能独秀一枝。点线面是书法的基本表达,空间结构需要点线面来营造。
当点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用线或面来化解;当面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点或线的中和。方和圆、藏和露既对立又统一。
没有虚哪有实,无欹何谈正。
什么样的点线面组成什么样的身材体现何种气质,或许这就是拙与妍、美与丑的来源与根蒂。
所以,我们在日常临摹时,需要以一种创作的思想来表达。
照原帖抄,抄得再像也只是简单的复印,王羲之自己都不能写出第二个兰亭序,抄得再像似乎意义不大。
我们在临古人用笔结字的同时,必须夸大并强化其特征,辅以现代的创作理念,假以时日,不成功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