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的小命运,阿里的大棋局。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说这话时,王二只有21岁,但眼下陈航已经45岁了。

我毫不怀疑,相隔二十余年的两个人怀抱着同样的心气。

但不论是谁,或早或晚,总是会挨锤的。

2021年7月9日,媒体传来消息:“原阿里钉钉CEO陈航(无招),将离开集团,自行创业”。

01

这新闻,更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续集。

引起围观者情绪剧烈震动的消息发生在去年9月。

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发布全员邮件,在“云钉一体”的大战略下,陈航居然就从钉钉离开了

“震惊”、“冒进”、“难以理解”的声音充斥在各个场景。

一位阿里的朋友,更是直接用“杯酒释兵权”来向我表达对此事的判断。

在那之前,整整六年时间里,从“来往”的一片废墟上,从六个人的班底起步。从最原始的切入角度找寻,发展到3亿用户,超过1500万家的企业接入。

成为疫情期间的重要基建,以及“被全国小学生追着打差评”的高光时刻里,陈航都是该项目的绝对灵魂人物。

微信离开张小龙会怎么样?

某种意义上,阿里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现实参考系。

02

有人说,阿里段子共一石,来往独占八斗,博士一斗,其余共一斗。

要我说,来往十斗,博士一斗,其他业务倒欠来往一斗

最经典的一个是马云说的:“我让你们造一挺机枪,去跟人家大干一场,结果造出个甘蔗棒子,捅了人家一下,还反过来被咬了一口。”

“人家”是微信,“机枪”是社交产品,“甘蔗”是来往。

陈航,就是那个造甘蔗棒子的人

做到最后,山穷水尽,企业接班人(陆兆禧)都被他做“死”了。

全是聪明人的大公司里,每个人都在迅速地逃离沉船

很快,陈航的团队就从三百多缩水到只剩六个。

湖畔花园是钉钉的起点。

那里是马云和十八罗汉起家的“圣地”,丢人没够的陈航团队一心想离总部远点,顺便也沾沾风水。

后面的事让我们快进吧。

蹲点小企业,看社畜们卡点上班,排队打卡,指纹摁不出来,队伍后面就开始拼命叫——开玩笑,你一个人磨蹭,后面的全勤奖就没了。

那时候,整个中小企业的IT化进程都非常缓慢,2015年的一次访谈中陈航更是直言:“在IT能力方面,我们可能已经进入电子时代了,它们就还停留在农耕时代。”

这当然也带来了巨大的蓝海机遇。

打卡、开票、财务、会议日程、OA管理、文档协同、投屏硬件......

围绕着一个个具体的痛点需求,钉钉一个功能一个功能的凿,终究是做出了名堂

03

“向死而生,钉钉是自己的事业。”

这句话写在钉钉的办公室里,据说也是陈航的座右铭。

老实说,你想死在哪里都没关系,但你说“钉钉是自己的事业”,阿里听了以后恐怕会很不是滋味

作为地主家的佃农,你抱着“主人翁”精神来自我洗脑,努力奋斗,那当然是各方欢迎。

但真觉得脚底下是自己的土地了,恐怕就成了很危险的行径。

若干年前,马化腾在外面劝美团、滴滴这种超潜力独角兽接受投资时,往往会用微信上的九宫格来封官许愿,但每每说完最后都会补上一句:“如果小龙不反对的话。”

除此之外,小龙不爱开会,马化腾派自己的秘书去叫早,小龙说路上堵车,马化腾派专车去接他。

又及,微信因违规还曾先后封杀过腾讯新闻、QQ小程序、微信读书、朋友App等多个自家兄弟,体现出其超强的独立自主特性。

如此种种,君臣佳话,很难不让人产生“和尚摸得,我也摸得”的向往

但又是如此种种,封疆大吏,也很难不让人产生“藩镇割据,政不出于帝手”的担忧。

04

上世纪80年代,微软和英特尔搞得“wintel”联盟,上演了教科书般的强强联合。

一个做操作系统,一个做硬件处理器。

二者之间通过协同配合,同步迭代,不仅拉动了整个产业,同时还收割了电脑市场长达二十余年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说:“我们生产一台电脑也就是一把大葱的利润。”

在在强大的“wintel”联盟面前,任何一个电脑厂商都难逃“打工人”的命运。

阿里在去年提出的“云钉一体”,本质上就对应着这样的野望。

一方面,二者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都是B端企业

另一方面,二者所提供的功能又完全互补

前者提供算力支持、资源部署、安全保障等硬核技术。

后者则直接与企业客户面对面连接,除了更低门槛的获客能力之外,还提供OA、出勤统计、代办审批、设备管理等大量的落地软件服务。

疫情之下,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都按下了倍速键。

无论软的“一站式服务”(SaaS),还是硬的“算力支撑”(云计算),整个行业都迎来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前者如Zoom,股价一度暴涨10倍。

后者则有数据显示(赛迪顾问),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922.5 亿元,同比增长25.6%,依旧迅猛。

金钱如同雨点般打过来时,人们会怎么做?

举起口袋,尽量把入口撑得大一点。

05

据说,阿里做来往时拨款了十个亿。

整个集团几乎以“ALL in”的姿态,寄希望于此,来帮助企业抢夺“移动互联网”时期的船票。

只有明白来往之于阿里的“救命”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陈航的压力,和职业困境。

眼下,整个科技互联网又一次来到了时代的渡口

网民人口红利见顶,C端需求已充分挖掘驶至红海,所有的头部企业都在跨界征伐,移动互联网接近尾声。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什么叫改变社会?

To B,To G。

根据最新财报,阿里云计算在2021财年中累计收益达601亿元,同比增幅50.2%,已成为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群。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跑马圈地”的亏损时期,阿里云已经率先开始了盈利

前不久,行业内最权威的两家机构Gartner和IDC发布的2020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中,前三位依然是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

阿里云稳坐国内头把交椅,该排名已维持了六年不变。

横向对比国外的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云计算也早已成为其第二增长引擎。

今年一季度,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营收达135亿美元,连续27个季度保持增长;

微软的云计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50%至151亿美元;

谷歌同比增长48%至40.47亿美元。

目前来看,整个行业仍处于蓝海阶段,庞大的市场依然容得下所谓的“差异化服务”。

但鉴于过往经验和行业特性,综合考虑各家的迅猛增长,投入巨大,云计算市场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进一步演变成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

船票的门槛越来越高了

下一站的宝藏也无疑是越来越丰饶。

在2B市场上,还有比钉钉更有力的抓手吗?

丰饶宝藏前,阿里会放过这个抓手吗?

陈航在上一个周期欠下的船票,终于在这一个周期还上了。

06

最近一段时间,阿里几次公告,若隐若现出组织结构的全面改造。

在7月2日张勇的全员信中,“经营责任,板块治理”是阿里不容忽视的一个举措

信中表示,在多引擎驱动,多业务赛道发展的局面下,必须形成“各业务单元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板块治理模式。”

“由总裁代表集团分管基础上的,板块治理建设”。

此外据晚点报道,BG(事业群)自主化也在逐渐成为阿里的最新设计

具体来看,即在BG层面放权,由 BG 的业务负责人自己开始独立计算损益,“比如房租、技术、流量等等都要算钱,把业务自己的账算清楚”。

此次陈航的离职,也有阿里方面的公关人员出来回应,称“阿里集团正在进行内部机制改革,鼓励多元化创新。这次无招创业就是新机制下的一种尝试。”

是不是新机制,股权结构不会说谎。

报道显示,陈航此次创业的新公司名为两氢一氧(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该企业于6月28日成立,所属行业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经营范围包括进出口代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法定代表人正是陈航,持股比例高达68.75%。

此外,原阿里钉钉副总裁任卿(花名“易统”),原阿里钉钉市场部负责人甘聪,以及原阿里钉钉首席架构师、CTO朱鸿(花名“一粟”),分别在两氢一氧持股12.5%、11.25%、7.5%。陈航任该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从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很难说这家企业与阿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但不排除随着投融资的进一步演进,会有新的资方入场。

“新机制”究竟是公关辞令,还是确有其事,股权结构的变化是重要表象。

另外从人员的配置来看,这确实很像是阿里内部的一次“试验田”

毕竟,如此大规模“挖角”出走,考虑到孙宏斌、孙彤宇等人的命运走向,恐怕结局会很难收场。

但说回来,既然已经有了“BG自主化”,硬是要拉出去另起一摊的做法,显然是有些令人玩味的。

这背后话语权的大小博弈,与陈航自身在钉钉扎下的深厚根基,密不可分

许多年前,陈航曾说过有这样一条路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路的名字叫丹普斯特(Dempste highway),从加拿大直抵北极圈,是人类史上最北的高速公路。

在路的尽头,写着这样一句话:到这里,路已经没有了,而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回顾这些年,陈航总是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

但一个人,只要还有“再次开始自己故事”的心气,那或许真的什么都锤不了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