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不等于“胡作非为”,遵守共同规则,才方便实现自己
这两年,经过和网友大量沟通,以及了解生活中遇到的人们,发现国人一个明显的思维黑洞:
非黑即白,极容易走极端。完全不会理性、全面的思考事情真相。
你让他直爽,他就去出口伤人;
你让他克制,他就去委曲求全;
你让他为他人着想,他就干脆成为他人的傀儡;
你让他学会做自己,他就又胡作非为。
就像抹了油的泥鳅,别指望他停在正确的地方。
今天就来谈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做自己”。
最近几年,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做自己就好”,“不要管别人,做自己就行了”,“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高兴最重要。”
之所以这样的观点会热起来,是因为很多人觉醒了,他们发现,以前的生活方式里,每个人都在为别人活着。
儿女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报考大学不能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结果一辈子郁郁寡欢。
适龄青年受不了亲友催婚,仓促选择,婚后苦闷,无奈离婚。
父母完成了上一辈的心愿,又陷入生儿育女的操劳中,直到暮年常常感叹:一辈子为别人活了。
在职场中,个人的想法不敢随便提,疲于应付自己不擅长的业务,才能发挥不出来,业绩平平。
于是有些人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
但关键问题出现了。
有的人完全误解了“做自己”的真正含义,反而被网络毒鸡汤教育的胡作非为。
前几年,我在呼和浩特的家出租了两个卧室,都是九零后小姑娘,相处两年非常和谐。
为了日后能够相处好,一开始我就会告诉大家相处规则。包括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卫生,尽量不打扰他人休息工作。
以往,在大家共同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相处融洽。
有人休息时,晚归的人关门总是很小心。有人在工作,别人看电影基本带耳机。
除了轮流打扫卫生,谁用过的厨房和卫生间,谁都会及时打扫干净。
时间久了相处的很好,互相有了类似家人的感情,生活上也能互相帮助。
但后来遇到了问题,因为搬来一个不同的新室友,她和我同龄,但没上过学。
首先,她说她要在家里做抖音直播。
于是我和她商量,在她的房间门上贴隔音条,她稍微小声点,这样即不影响她的工作,也不影响其他人生活。
对方马上说:“凭什么在我的房间贴隔音条?谁觉得被打扰谁贴去!租个房子还不让人说话啦!”
我讲了半天道理没有讲清楚,她说:我干什么是我的权利,谁也无权干涉我做自己!
其次,她从不打扫卫生,还到处乱扔垃圾。她当初来的时候,看中了我房子的雅致布置,有字画,古筝,团扇,梳妆镜旁有鲜花,环境雅致,还经常熏香。
可如今,洗手池上有她泡在水里的半截香皂,刮完腿毛扔在那里的刀片,上面还带着毛;
带着粉底印的卸妆棉,甚至擦过屁股的卫生纸都随便扔在卫生间地上;随手用过的纸巾仍在餐桌上。
住了一个星期,尤其卫生间区域杂物乱堆,一片狼藉,让人作呕。
同住的小姑娘帮忙收拾了几次,终于受不了,在微信群里警告她注意卫生。
但是她说:“我自己想扔哪里,管你什么事?这是我的自由。”
我们都告诉她:你在自己房间里怎么脏乱也没事,但在公共区域,不能影响别人生活。
她说:“谁说了租房子不能扔垃圾?你不知道我受了多少苦,我现在只想做自己!”
连说几个“做自己”,我一看完全讲不通,就想办法让她搬走了。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这几年,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鼓励人们:“你要做自己”,很多人歪曲了这句话,变得飞扬跋扈,胡作非为,给旁人和社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处处碰壁,严重的甚至走投无路,被社会抛弃。
比如,
有的人造谣诽谤,或者恶语伤人,还说这是”言论自由“;
有得人把辱骂别人,看作是自己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最后搞的朋友不欢而散。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自始自终没从“为他人而活”的逻辑中走出来。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人是集体中的一份子,每个人行动依照的规范是满足社会期待,受到他人肯定。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他人为出发点,久而久之,人们都看不见自己了。
思考问题,不再会从自己出发,起心动念,都是他人。
所以,既然之前生活的方式是为了他人。现在要改,那么就是侵犯他人,影响他人。
至于从自己出发,从没有过这样的角度。
从来没向内看过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所谓追求做自己,都是虚妄。
此刻的“做自己”,必然会从为了他人,变成伤害他人。
在我们目前的土壤里,绝大部分人,没有真正“做自己”的认知基础。
因为他们从小被教育的只关注外在规范和别人的看法,从没看见过自己。
跟随内心的前提是有内心;做自己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如何才能看见自己?
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时时内观自己升起的每一个念头和情绪。
分清楚情绪和想法的区别;欲望和梦想的区别。
剖析自己,长处和短板都是什么;长久以来,热爱的和厌恶的分别是什么?
在什么事情中能得到长久而巨大的喜悦,以及精神的反馈,让自己更加充实,更加肯定自己。
做自己的前提是,找到自己。看清楚自己的局限,搞明白自己的的优势,分清楚自己的热爱和梦想。
哲学家泰勒在他的《本真性的伦理》中讲的很明白。
我们不能放弃个人自主性。
如果我们总是盲从外在的压力和影响,那我们活的就不是自己,而是他人的翻版,我们就把自己活成了赝品。
保持“本真性”,忠实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做人的理想。
是作为真正的,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的要素。
真实,是拥有完整人格的基础。
的确,人只要忠实于自己,跟随自己的内心,就能创造出价值和意义。
但这并不代表,外部世界是多余的,是做自己的障碍或敌人。
如果这么想 ,就陷入了“唯我论”的误区。
任何一个人,都和其他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背景里,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每个人都在和世界上的人和物建立着关系。
待人友好,尊重共同的行为规范,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共同世界行动的基础。
哈贝马斯有个理念叫“主体间性”。
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世界里的主体,但每个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我们的任何活动都会在人与人之间产生。
你必须重视主体和主体之间的互动,也就是“人间”规则。
做自己不是将自己抛到一个荒岛,与世隔绝。
人是在关系中实现自己的,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让自己尽量理解别人的体验,互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在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前几年的讲课提纲)
如果像那个号称“做自己”的女性,不顾共同生活背景,连最基础的居住都成问题,还有什么余地去实现自己。
所以,我们要追求本真性的理想,忠实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同时不能陷入唯我论的误区。
积极的与他人和世界对话,思考,才能将自己和更加广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方便的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变得更加丰富,清醒,生活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