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人定义的市区还在30年前?并非认知误区,而是仅存的尊严

在21世纪的上海市,主城区的连绵面积,已经是大约1500平方公里,轨道交通四通八达。

但是在很多老上海市民眼中,市区范围仍然停留在30年前,也就是浦西内环线以内的范围,其他地方都是乡下,一些老上海人(爷叔、阿姨)的嘴中,恨不得过了黄浦江就是农田,除了内环线就是农田?

老上海市民眼中市区范围停留在30年前?是因为上海老市民真的不懂吗?

事实上,老上海市民严重的”30年前的市区范围“,非认知误区,而是仅存尊严。

客观来说,上海市区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已经半个世纪没有增长,基本稳定在一个范围内,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浦西内环线“。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浦东开发的进行,上海市区的建成区扩张非常快,从市中心连续不断的建成区大约就是1500平方公里,这还不包括郊区五大新城。

但是,在很多老上海人眼中、口中,市区范围是”凝固“的,永远停留在30年前,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范围。

尤其很多住在浦西旧里弄、老城厢里面的老上海人,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仅存的尊严、优越感),那就是”出了市中心的弹丸之地,都是乡下“。

老上海人对于上海的感情是矛盾的,甚至非常纠结:

一方面,大部分老上海人希望上海市越来越好,浦东、虹桥的荣光,也让他们有”上海式的优越感“

另一方面,很多老上海人感觉,上海的发展与自己无关,15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各有所长,自己居住的”市区“失去了优越感”。

显然,上海市的扩张是不可逆转的,在15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横空出世五大新城都是必然会成就的。

老上海人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态度呢?这主要不是认知的问题,而是放下优越感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