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理血剂止血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 止血剂
十灰散 《十药神书》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荷茅茜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组成】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 (各9g)
【功用】 凉血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四生丸 (《妇人大全良方》)
四生丸用三种叶,鲜荷鲜艾加侧柏;
生地共捣如泥煎,吐衄妄行因血热。
组成: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各等分(各9g)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鉴别】 四生丸与十灰散均为凉血止血之剂,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上部出血证。但十灰散诸药炒炭,意在治标;四生丸四药生用,为标本兼顾之方。
咳血方 《丹溪心法》
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石栀子共瓜蒌;
青黛泻肝又凉血,咳嗽痰血服之瘳。
【组成】 青黛(6g) 瓜蒌仁(9g) 诃子(6g) 海粉(9g) 山栀(9g)(原著本方无用量)
【功用】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黛蛤散 (《医说》引《类编》,
名见《医略六书》)
组成:青黛 蚌粉 用新瓦将蚌粉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每服三钱(9g),米饮下。
功用:清肝化痰。
主治:肝火犯肺,灼津为痰。症见咳嗽,痰多黄稠,或黄白相间,胸胁作痛等。
【鉴别】 咳血方与黛蛤散均有清肝化痰之功,治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之证。但黛蛤散以咳嗽痰多黄稠为主,而咳血方则专治咳嗽痰中带血证。
小蓟饮子 《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组成】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各等分 (各9g)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槐花散 《普济本事方》
槐花散治肠风血,芥穗枳壳侧柏叶;
等分为末米汤下,凉血疏风又清热。
【组成】 槐花炒 柏叶杵,焙 荆芥穗 枳壳麸炒,各等分(各9g)
【功用】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便血证。肠风、脏毒,或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槐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
血热得凉自可止,檀治肠风又脱肛。
组成:槐角去枝梗,炒,一斤(20g) 地榆 当归酒浸一宿,焙 防风去芦 黄芩 枳壳去瓤,麸炒,各半斤(各10g)
功用:清肠疏风,和血止血。
主治:肠风下血,诸痔,脱肛属风邪热毒或湿热者。
【鉴别】 槐角丸与槐花散均有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之功,用治肠风下血诸证。但槐角丸清肠祛湿之力尤佳,且有养血和血之效,适用于湿热壅遏肠道较甚者。
黄土汤 《金匮要略》
黄土汤中术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
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
又:
黄土汤将远血医,胶芩地术附甘随,
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宜。
【组成】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各9g) 灶心黄土半斤(30g)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鉴别】 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胶艾汤 (《金匮要略》,又名芎归胶艾汤)
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
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组成:芎䓖 阿胶 甘草各二两(各6g) 艾叶 当归各三两 (各9g) 芍药四两(12g) 干地黄四两(12g)
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症见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