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代史】美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近代历史资料文化介绍

  英属北美殖民地

  1607—1733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纷纷前往探险、移民,并为争夺殖民地展开激烈竞争。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瑞典先后在北美建立各自的殖民地。英国为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同上述国家展开激烈争夺。英国通过三次对荷战争(1652—1654、1665—1667、1672—1674)击败荷兰,夺取了它在北美的殖民地;继而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战胜法国,夺取了它在北美的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即现在美国东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 Moun-tains)的狭长地带先后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弗吉尼亚(Virginja,1607)、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1630)、马里兰(Maryland,1632)、罗德艾兰(Rhode Island, 1636)、康涅狄克(Connecticut, 1638)、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1679)、南卡罗来纳(South Caroli-na,1670)、北卡罗来纳(NorthCarolina,1663)、纽约(New York,1664)、新泽西(New Jersey,1664)、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1682)、特拉华(Delaware,1703)、佐治亚(Georgia,1733)。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居民主要来自欧洲、特别是西欧的移民,以英格兰的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居多。此外还有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德意志、法国、荷兰、瑞典、瑞士以及犹太人移民。他们移居北美大都由于不堪本国的封建暴政、宗教迫害、连年战乱和经济贫困等。少数贵族、资产阶级和冒险家来此则是为了发财。殖民地的主要劳动力是白人“契约奴”和非洲黑奴。独立战争前十三个殖民地共有居民约二百五十万,其中“契约奴”占白人移民的一半,黑奴占居民总数的五分之一。英国对北美十三个殖民地采取三种统治形式:①英王直辖殖民地,由英王直接任命的总督进行统治。共八个,即弗吉尼亚、佐治亚、新泽西、新罕布什尔、纽约、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马萨诸塞。②业主殖民地,英王把土地封赐给他的宠臣或大贵族,受地者称业主,业主代表英王进行统治;业主有权任命总督,但需经英王批准。共三个,即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和特拉华。③自治殖民地,移民擅自建立的殖民地。居民遵循自己订立的自治公约自行治理,总督由殖民地议会选举经英王批准认可。共两个,即罗德艾兰、康涅狄克。十三个殖民地按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北部殖民地,工商业和航海业较发达;②中部殖民地,农业发达,有“面包殖民地”之称;③南部殖民地,盛行使用黑奴劳动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移民来自不同民族。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各族居民间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以及反对宗主国共同斗争的加强,使近代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到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同英国统治集团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了打碎殖民枷锁,于1775年展开独立战争并于1783年取得胜利,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伦敦公司

  全称伦敦弗吉尼亚公司。英国私人殖民公司。1606年4月10日英王授权成立。英王特许状将特拉华河(Delaware River)以南北纬三十四度到四十一度之间的土地划归该公司,称“弗吉尼亚第一公司”。该公司于1607年遣送首批移民一百二十名到弗吉尼亚,建立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詹姆士城(Jamestown)。以后又多次增派移民。1619年,一只荷兰商船把第一批非洲黑奴二十名从西印度群岛运至詹姆士城,同年该殖民地成立英属北美殖民地第一个议会一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并制定了自己的法律。由于该公司在殖民地肆意杀戮印第安人及其他原因,有人建议英国枢密院取消其特许状。1624年5月24日,该公司被解散,同年7月15日,弗吉尼亚成为北美第一个英王直辖殖民地。

  普利茅斯公司

  全称普利茅斯弗吉尼亚公司。与“伦敦公司”同时成立的英国私人殖民公司。英王特许状将特拉华河以北,北纬三十八度到四十五度间的土地划归该公司,称“弗吉尼亚第二公司”。该公司于1606年夏派先遣队赴北美,但船只在波多黎各附近被西班牙人俘获。是年秋与翌年5月,公司两次派船赴北美,但终未建成永久性殖民地。1620年该公司解散,另行成立“新英格兰理事会”,继续从事移民及其他商业活动。1629年与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合并。

  五月花号

  第一艘被获准运送清教徒移民到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三帆双甲板英国商船。1620年9月16日,运载一百○二名清教徒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驶往弗吉尼亚,但风浪使他们偏离航向,于同年11月21日在科德角(Cape Cord)登陆,补充给养后驶往邻近的普利茅斯。航程中,船上的男性移民于12月11日订立《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规定按多数人意愿进行管理,组织公民团体,拟定最利于殖民地福利的公正而平等的法律、法令、规章、条例及官职等。该公约与1619年的弗吉尼亚议会并列,成为美国制度的两大奠基石之一。1620年12月21日,该船驶抵普利茅斯,在此建立了永久性殖民地。

  列举商品法

  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一系列航海条例中限制殖民地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条款和英国议会的法令。被列举的商品都须运至英国,不能同其他国家进行直接贸易。1621年烟草成为最早被列举的商品。1660年,又列举了糖、蓝靛、姜、花木和各种染料木; 1704年,扩及大米、糖蜜;1705年,柏油、沥青、松香、松油、大麻、桅杆、帆桁和牙樯等也包括在内;1721年追加铜矿石、海狸皮及其他毛皮; 1764年又增加咖啡、辣椒、可可、兽皮、鲸鳍、生丝、铁;至1766—1767年囊括了殖民地的所有产品。这些法令严重阻碍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商人纷纷从事走私贸易。美国独立后这些法令失效。

  纳坦尼尔·培根起义

  英属北美殖民地早期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7世纪60年代,弗吉尼亚在英国航海条例和自然灾害打击下,经济濒于崩溃,人民生活急剧恶化。他们对该殖民地政府大肆征收人丁税,不给贫民选举权以及对印第安人剿杀不力等极为不满。1676年8月,纳坦尼尔·培根(Natha-niel Bacon,1647—1676)率领一支由农民和奴隶组成的起义军进占殖民地首府詹姆士城,宣布弗吉尼亚为“平民的弗吉尼亚”,并没收总督随员财产。弗吉尼亚议会重新选举后,通过法令,将选举权扩及一切男性公民。总督在英军增援下围剿起义军。起义军由于与印第安人多次冲突,力量削弱,加之培根在1676年10月26日猝然病逝,起义很快被镇压。

  莱斯勒起义

  1689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纽约农民与市民的联合起义。殖民地时期,纽约的阶级矛盾尖锐。该殖民地政府的税收名目繁多,对选举权限制也极严。1689年5月,英国1688年政变的消息传来,长岛(Long Island)等地农民纷纷起义,城市平民亦踊跃参加。商人莱斯勒(Jocob Leisler, 1640—1691)成为起义的领袖,号召反对航海条例,将斗争矛头指向英国。起义军驱逐总督,组成由莱斯勒任主席的公安委员会,定于1690年5月举行殖民地联盟会议。马萨诸塞、普利茅斯、康涅狄克派代表参加,罗德艾兰提供财政援助,马里兰和康涅狄克以兵员支持。该政权存在期间,起义扩展到南卡罗来纳、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蒙特等地。1691年初,英军击败莱斯勒领导的起义军。5月,莱斯勒被绞死。

  南卡罗来纳黑奴起义

  英属北美殖民地黑奴起义。黑奴在种植园劳动条件恶劣,动辄挨打,温饱及生命均无保障。1739年9月9日,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斯图诺(stono)种植园的黑奴在奴隶卡托(Cato)领导下起义。他们袭击军械库,夺得武器弹药,向能够获得人身自由的西属佛罗里达进发。沿途许多逃亡黑奴和贫穷白人陆续参加,起义队伍不断壮大,震动了全境。奴隶们同追击的白人民团数次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血腥镇压。最后只有十人幸免于难,抵达佛罗里达。

  阿尔巴尼会议

  英国政府命令召开的英属北美殖民地联席会议。会议目的是联络易洛魁(Iroquois)族印第安人对加拿大的法国殖民地作战。1754年6月在纽约的阿尔巴尼 (Albany) 开幕。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罗德艾兰、康涅狄克、纽约、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等殖民地派代表参加。会上北美殖民地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提出著名的阿尔巴尼联盟计划,建议由英王指定行政长官,建立殖民地联盟议会,每个殖民地派二至七名代表参加。该议会有召集军队及征税权。由于英政府认为该计划有损王室特权,各殖民地政府认为它过于集权,未能实现。该计划是英属北美殖民地走向联合的初步尝试,是1765年纽约反印花税大会和1774年大陆会议的先导。从此,殖民地联合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一七六三年英王敕令

  英王乔治三世(George Ⅲ,1738—1820)禁止北美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迁移的法令。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结束后,英国开始对北美殖民地人民实行高压政策。1763年10月,乔治三世颁布敕令,宣布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为皇室产业,英王将在此建立四个新殖民地,北美殖民地人民一律不得迁入。它打击了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纽约和南、北卡罗来纳的土地投机者以及西部皮货商人,包括未来的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激怒了渴望得到西部土地的殖民地人民及欧洲移民。这一敕令所引起的西部土地问题,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联合反英斗争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独立后,该法令失效。

  梅森——狄克逊分界线

  宾夕法尼亚与马里兰等州的分界线。早在17世纪,因英王特许状在划定边界上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宾夕法尼亚同马里兰就开始了边界争执。1760年双方达成勘测边界协议。1763—1767年,分别受雇于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业主的两名英国测量员梅森(Charles Mason, 1730—1787)和狄克逊(Jeremiah Dixon)最后勘定了两州边界线,位于北纬39度43分。称“梅森一狄克逊线”,英王于1769年批准。后又延长,成为弗吉尼亚与特拉华的分界线。后因弗吉尼亚与马里兰也发生纠纷,1784年,此线向西延长,成为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三州的边界线。美国独立后,这条线成为划分北部自由州与南部奴隶州的分界线。

  殖民地糖税法

  英国政府对英属北美殖民地实行的高压措施之一。于1764年颁布,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它扩大航海条例中“列举品”和对外贸易商品的范围,并增加了对后者的税收。糖税法严禁法国、荷兰的糖浆走私运进殖民地,规定殖民地只能从西印度群岛输入价格昂贵的蔗糖。作为让步,糖税法将从外国输入的糖蜜的税率由一加仑六便士减到三便士。为保证税法的执行,英政府增派税吏和军舰,取缔走私。新英格兰百分之九十的商人都靠走私发财,而食糖是走私商品中重要的一项。该条例实施后,走私商、制造商、手工业者及劳动人民都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引起普遍反对。

  殖民地货币法

  一称通货条例。为保障英国商人在北美殖民地的利益,英国政府于1764年颁布的条例。条例禁止北美各殖民地发行纸币,或用其偿还英国债权人的债务。它损害了北美殖民地负债小农、手工业者及南部种植园主的利益,使之不能再用贬值货币偿还英国债权人的债务,从而濒于破产。北部走私商和制造商也因取缔纸币而缺乏信贷,无法正常营业,并使大批工人、水手、渔民失业。该措施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利益,使他们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印花税法

  英国政府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强行征收直接税的法令。1765年3月22日由英国议会通过。规定北美殖民地一切新闻报纸、小册子、执照、商业文件、合法文书、毕业文凭乃至扑克牌、骰子等都必须加贴足够数额的印花税票,违者无效并受罚。它涉及面甚广,使殖民地各阶层人民普遍蒙受损失,激起他们的联合斗争。群众性的革命团体——“自由之子社”、“自由之女社”先后在各地成立,组织人民游行示威,捣毁税局,烧毁税票并将英国税吏身涂柏油,粘上羽毛,游街示众。1765年10月,九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举行反印花税大会,通过《权利与自由宣言》,提出“无代表就不纳税”的口号。一些殖民地还开展了抵制英货活动,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迫使英国议会于1766年3月16日废除该法。

  驻兵条例

  英国议会镇压北美殖民地人民斗争的条例。颁布于1765年3月24日。规定英国在殖民地的驻军须由殖民地人民供给给养,其营房不足时,可随时占用殖民地的旅舍、酒店或饭店。殖民地还必须为英军提供交通工具,违者受罚。该法令引起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对,但英政府非但不妥协,更于1774年扩充该条例,规定英军可以在殖民地自由驻扎,随意强占民房,该条例同英国其他高压措施一起,触发了北美独立战争。

  自由之子社

  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在反印花税法斗争中成立的革命群众组织。其成员包括走私商、小商人、技工、贫民、南部种植园主及边疆小农等。其基本群众是工人、手工业者以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领导人有拉姆(John Lamb)、亚当斯(Samuel Adams)等。他们为反抗宗主国的压榨和剥削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联合起来。在北美独立革命前,该社在反英斗争中起了先锋、领导作用。在一系列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重大事件中,如反印花税斗争、“波士顿惨案”、“波士顿倾茶事件”及列克星敦(Lexing-ton)战斗中,自由之子社都起了重要作用。

  纽约反印花税大会

  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印花税法的斗争。1765年3月英国政府通过了印花税法,激起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弗吉尼亚议会率先反对这些新法令,马萨诸塞议会则建议召开讨论印花税法的代表大会。1765年10月7日,九个殖民地的二十八位代表在纽约召开反印花税大会(弗吉尼亚、新罕布什尔、北卡罗来纳及佐治亚未派代表参加,但也致书表示赞同)。大会通过《权利与自由宣言》,提出著名的“无代表就不纳税”原则,即:殖民地无权选代表参加英国议会,殖民地就不纳税。大会还向英国国王和议会呈交了请愿书,要求废除印花税条例。这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继阿尔巴尼会议之后在殖民地联合的道路上迈进的又一步。

  唐森德条例

  1767—176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旨在进一步剥削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一系列法案的总称,由当时财政大臣唐森德(Charles Townshend, 1725—1767)提出,故名。它规定:①凡从英国运往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等均须缴纳入口税,以支付殖民地司法与行政开支。②英海关税吏有权搜查殖民地船舶、店铺、货栈及私人住宅。③殖民地必须交纳特别税供养英国驻军。该条例宣布纽约议会暂时不许活动,·还解散了反对缴纳特别驻军税的马萨诸塞议会。在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及抵制英货运动的压力下,英国议会被迫于1770年3月5日废除该条例(茶叶税除外)。1770年波士顿惨案及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即由该条例和该条例中未被废除的茶税引起。成为促发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之一。

  波士顿惨案

  英属北美殖民地波士顿城人民反对唐森德条例而惨遭英军镇压的事件。1765年英国颁布《驻军条例》,规定殖民地人民有义务向英驻军提供住所,1767年的唐森德条例进一步规定由殖民地人民支付英驻军费用,殖民地人民对此强烈反对。英驻军的胡作非为激化了他们与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1770年1月,英军与“自由之子社”发生冲突,群众一人被杀,数人受伤。2月,英军又无故开枪,故意打死儿童。3月5日,英军又蛮横行凶殴打一学徒,冲突再起。英军中尉普林斯顿下令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打死五人,打伤六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波士顿惨案”。5月6日,波士顿举行市民大会,抗议英军暴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接受撤军、惩办凶手等要求。英国统治集团还被迫宣布废除在北美殖民地施行的一切税法,仅保留一项茶税。因此,茶税在当时成了英国暴政的象征。波士顿惨案对促进独立战争的爆发起了很大作用。

  通讯委员会

  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在反英斗争中成立的革命群众组织。在爱国志士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1722—1803)建议下于1772年11月在波士顿成立,以后扩展到各个殖民地。它加强了各个殖民地人民的联系和团结,在反英斗争中起组织、宣传和协调行动的作用。波士顿倾茶事件及英国颁布“不可容忍的法令”,之后,通讯委员会迅速传递信息,协调了各殖民地的行动。它在独立前和独立战争初期,起过重要作用。

  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属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唐森德条例》取消后,茶税仍保留。为逃避茶税,北美殖民地人民多饮用走私茶叶。英政府为帮助东印度公司倾销积存茶叶,于1773年通过茶叶税法,规定该公司输入北美的茶叶免缴较高的进口税,并明令禁止殖民地人民饮用走私茶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773年12月,东印度公司满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并拒绝当地市民要它离港的请求,坚持卸货。12月16日晚,波士顿青年组织的波士顿茶党乔装成印地安人,闯进船舱将价值一万五千英镑的三百四十二箱茶叶全部倾入大海,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为报复波士顿人民这一行动,英国颁布了五项高压法令,导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不可容忍的法令

  英国政府为报复波士顿倾茶事件,于1774年颁布五项高压法令。因内容及其苛刻,被北美殖民地人民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法令规定:①在波士顿未偿付损失的茶叶款项前,封闭波士顿海港。②取消马萨诸塞自治,置于英王总督管辖之下,不经总督许可,不得举行任何市民集会。③扩大1765年驻兵条例,规定英军有权在任何殖民地私人住房自由驻扎。④《司法权条例》,规定英国官吏在北美殖民地犯罪,不受当地法律制裁,须送回英国审判。⑤《魁北克条例》,将俄亥俄河以北、宾夕法尼亚以西的大片土地划归英属加拿大的魁北克,阻止十三个殖民地人民向西移殖。法令激起北美各殖民地人民的公愤,成为触发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导火线。

  大陆会议

  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会议,独立战争期间的革命领导机构。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颁布了五项高压法令。为采取统一行动,弗吉尼亚议会首先倡议举行北美殖民地全体会议。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1774年9月5日至10月22日)在费城(Philadelphia)召开。除佐治亚的代表因受总督阻挠未能到会外,其他十二州的五十五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要求殖民地自治的《权利宣言》,决定同英国断绝通商并呼吁各殖民地采取统一行动。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在请愿书中仍表示“效忠”于英王。独立战争爆发后,第二届大陆会议于1775年5月10日在费城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把人民组织起来同英军进行战斗。会议通过了组织正规军,任命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为大陆军总司令的决议。从此,大陆会议成为最高革命政治机关。1776年7月14日,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大陆会议积极筹备成立中央政府的工作。1777年11月,通过了《邦联条例》,并于1781年3月正式生效,成立邦联政府,大陆会议宣布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宣布解散。大陆会议在性质上是松散的州际联盟,但它在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创建美利坚合众国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83年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英国自1607年在北美取得殖民据点后,便以重商主义政策统治这些殖民地。1763年后,英国加紧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而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政治经济独立的要求日趋强烈。双方矛盾日益激化。1773年12月“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颁布了高压法令,并决定用武力镇压殖民地人民。殖民地人民不堪英国压迫,组织民兵武装抗击英军。1775年4月19日凌晨,八百名英军到波士顿郊外的康科德(Concord)搜查民兵军火库,并企图逮捕民兵领导人,途经列克星敦(Lexington),遭民兵伏击,三百名英军被消灭。列克星敦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帷幕。此后北美殖民地人民群起响应,纷纷拿起武器,组织民兵,到处打击英军。1776年1月,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发表小册子《常识》,引起强烈反响,在动员人民积极参加反英斗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决定组织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武装抗英,宣布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英军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均占优势,但殖民地人民所从事的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士气旺盛,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到1777年初,英军相继攻占纽约和费城。英军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求胜心切,采取了冒险计划,分三路大军进攻阿尔巴尼(Albany),以期占领哈得逊河流域,孤立新英格兰。由于缺乏统一指挥,英将约翰·柏高英(John Burgoyne,1722—1792)孤军深入,被新英格兰民兵围困在纽约的萨拉托加(Saratoga),被迫于1777年10月17日率部六千人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挫败了英国速战速决的企图,扭转了战局,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并造成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北美独立战争一开始,大陆会议就积极开展“民兵外交”,利用英国和法国、荷兰、西班牙之间的矛盾,争取外援。但由于各国对北美殖民地能否取胜信心不足,只是暗中运送军火。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促使法国公开承认北美独立,并于1778年2月与美国订立同盟和贸易条约,向英宣战。1779、1780年西班牙、荷兰相继参加美法方面作战。1780年俄国、普鲁士、瑞典、丹麦组织“武装中立同盟”,联合反对英国海上封锁政策。独立战争还得到欧洲许多国家革命人民的支持,法国、普鲁士、波兰、丹麦、瑞典、匈牙利乃至英国等国七千名志愿军赴美参战,加强了美军的实力。与此相比,英政府在国际国内都空前孤立。1778年后,战事转移到南方,战局逐渐由相持转向大陆军占优势。英军在南部除孤守查尔斯顿外,被迫退守海岸线。查尔斯顿守军将领康华利(Charles Cornwa-llis, 1738—1805)于1781年8月率军袭击弗吉尼亚,被英法联军围困在约克镇(YorkTown),10月19日康华利率所部七千人向华盛顿投降。至此英军在北美的主力彻底瓦解,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1782年8月5日英国议会通过停战协定,10月,英、美、法、西举行巴黎和谈。由于法国和西班牙提出苛刻要求,美国遂于11月单独与英国签订和约草案。1783年1月20日,两国宣布停战。同年9月8日,英美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北美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赢得民族解放的战争。它推翻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鼓舞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列克星敦枪声

  北美独立战争的开端。1775年4月18日,一支英军被遣往康克德搜查军火库并准备逮捕民兵领导人。波士顿的爱国组织探知此事,银匠保尔·瑞韦尔(Paul Revere, 1735—1818)和工人威廉·德维斯(william Da-wes,1745—1799)立即策马前往通知。当地农民组成民兵,埋伏起来。 4月19日晨,英军抵达列克星敦遭到迎头痛击。一些英军继续向康克得前进,亦遭伏击,共死伤近三百人,大败而归。该战斗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此后,武装斗争在各地迅速展开。

  班克山战役

  北美独立战争初期新英格兰民兵痛击英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775年6月17日,波士顿的英军猛烈攻击驻扎在班克山的新英格兰民兵。民兵顽强反击,一天击退英军三次冲锋。只是在弹药耗尽后,民兵才撤离自己的阵地。英军损失惨重,二千二百名英军中死伤一千多人。该战役增强了殖民地人民抗英战争的必胜信念。

  托马斯·潘恩著《常识》

  资产阶级著名启蒙运动思想家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的号召北美殖民地独立的著名作品。当时独立战争已经开始,但大陆会议中仍有不少保守派分子反对宣布独立。潘恩在《常识》中用通俗的语言抨击了英国在北美的黑暗统治,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北美人民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痛斥了力图与英国和解的保守派观点,主张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英国暴政,立即脱离英国而独立。《常识》在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出版不久即畅销十几万册,传遍十三个殖民地,为殖民地人民进行反英独立战争作了舆论准备,推动了北美殖民地独立。

  独立宣言

  北美独立战争初期大陆会议发表的宣布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的革命文告。北美独立战争开始后,尤其是潘恩的《常识》发表后,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776年6月11日大陆会议设立一个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委员会由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 (John Adams, 1735—1826)、罗伯特·利文斯顿(RobertLivingston,1746—1813)、罗杰·谢尔曼(Roger Sherman, 1721—1793)等五人组成,杰斐逊执笔。6月28日,由杰斐逊起草的宣言草案,经富兰克林和亚当斯修改后提交大陆会议。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7月9日在费城公布。《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宣言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等权利”。当着政府危害人民上述权利时,人民有权力去改变它;②列举了英王的种种暴行,阐明了民族独立的理由。《宣言》历数了英王自1763年以来对北美殖民地人民犯下的二十七条罪状,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联合起来的北美殖民地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废止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联系,成为独立的合众国。《独立宣言》的思想,导源于资产阶级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说的理论,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曾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0页)。《独立宣言》充分表达了美利坚民族用革命方式创建新国家的决心,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阵线形成的标志,是走向民族独立战争的里程碑。

  特伦敦战役

  北美独立战争初期华盛顿率领大陆军偷袭英军的一次战役。独立战争开始后,大陆军在纽约、特伦敦(Trenton)等地屡受挫折,被迫向宾夕法尼亚退却。当时大陆军士气低落,一些殖民地开始单独同英军媾和。为挽救危机,华盛顿于1776年12月26日率军二千四百人奇袭新泽西的特伦敦英军驻地,俘获英国雇佣兵近千人,并缴获大批物资。此次胜利使殖民地人民深受鼓舞,并初步扭转了战局。

  萨拉托加大捷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扭转战局的关键一仗。1777年,英军控制了美国沿海地区和城市。为求速战速决,英军拟分三路大军进攻阿尔巴尼,占领哈得逊河流域,切断新英格兰和其他各州的联系,但三路大军无统一指挥及作战布署。由圣·雷吉尔(Barry St·Leger)率领的第二路军在摩和克河(Mohawk River)遭当地民兵迎击,退回加拿大。由柯林顿(H-enry Clinton, 1738—1795)率领的第三路军正忙于对付华盛顿,根本未按计划行事。由柏高英率领的第一路军孤军深入,遭斯塔克(John Stark, 1728—1822)将军率领的新英格兰民兵狙击,退到纽约的萨拉托加,陷入新英格兰民兵的包围。1777年10月17日柏高英被迫向美军投降。该战役是整个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增强了十三州人民必胜的信心,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威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