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艾、艾蒿、家艾、五月艾、祁艾、医艾、蕲艾。
〔来 源〕为菊科艾属植物家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叶。
〔成 分〕艾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
野艾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含侧柏酮、豆甾醇、β-谷甾醇、α-香树脂醇及其乙酸脂、α-及β-蒎烯、羊齿烯醇。又含炔化合物去母菊酯等。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的50%,其余为α-与β-蒎烯,侧柏酮等。叶尚含二十四醇、β-谷甾醇、L-甲基肌醇、L-肌醇等。此外,尚含腺嘌呤、胆碱、鞣质、氯化钾、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C及淀粉酶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温经止血:艾叶有温经止血、调理气血作用, 《名医别录》: “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疮,妇人漏血”。《药性论》: “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脏痔泻血”。 《唐本草》: “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2.散寒止痛:艾叶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作用。 《日华子本草》: “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珍珠囊》: “温胃。” 《本草纲目》: “温中, 逐冷, 除湿”。 《本草正》: “辟风寒湿,瘴疟”。
二、近代研究
1.止血作用:艾叶煎液给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其水浸剂给家兔灌服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1~2〕。
2.局部作用:艾叶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发热及潮红〔3〕。
3.健胃作用:少量(3~5克)艾叶煎剂有健胃作用,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反之,如大量应用可以刺激胃肠,引起恶心, 呕吐。〔 3 〕。
4.镇咳平喘作用:艾叶煎液有扩张豚鼠支气管作用。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皆证明艾叶油有止咳、平喘、化痰作用,并有消炎作用,现已制成注射液用于临床〔3~4 〕。
5.中枢兴奋作用:艾叶挥发油有兴奋血管收缩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作用,大量应用可以引起抽搐〔3〕。
6.兴奋子宫作用:艾叶煎剂有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作用,产生强直性收缩。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5〕。
7.抑菌作用: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6〕。其水浸剂对常见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7〕。
8.吸收排泄作用:艾叶煎剂口服后很快为小肠吸收到达肝脏,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 1小时内即在小便内发经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 由小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
〔性 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 效〕温经止血,散寒除湿,止咳化痰。
〔主 治〕崩漏,妊娠流血, 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 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咳嗽喘促;外治痈疡,疥癣。
〔临床应用〕
1.妇科病症:艾叶为治疗妇科疾病的要药之一。如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等,类似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内分泌紊乱等。常配伍阿胶、当归、熟地、川芎等调理气血药,方例《胶艾四物汤》 (方见阿胶)。 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行腹痛等,多配伍棕炭、当归、香附子等,方例《艾叶煎》;并用治妊娠胎动不安,妊娠流血,类似于先兆流产。常配伍阿胶、当归、黄芩、熟地等养血理气、 安胎止血药,方例《加味胶艾四物汤》、 《胶艾汤》 (方见阿胶)。带下淋沥可配伍白术、苍术、当归、砂仁等健脾燥湿药,方例《艾叶散》。
2.腹痛泻痢:艾叶可用治虚寒性脘腹疼痛,单用煎服有效。并可用治泄泻、下痢,类似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可配伍陈皮、姜等,方例《香艾丸》、《艾姜汤》。近年用艾叶制成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有效。
3.咳嗽喘息:近年用艾叶治疗咳嗽、喘息等有效,类似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支气管炎以及结核病喘息等。单用有效,多煎服或制成注射液用,方例《艾叶注射液》。
4.痈疽湿疹:艾叶可治痈疽不合及头面部疮疖,出黄水者。单用煎洗或外敷。并可用治湿疹瘙痒,多配伍枯矾、黄柏等,方例《艾叶油膏》。此外,近年用治钩蚴性皮炎有效。
艾叶为灸法中使用的主要药料,多捣为艾绒后制成艾柱用,也可配其他药料。
〔用 量〕 6~10克,丸散酌减,外用适量。
〔用 法〕生用或炒后用,也可制成注射液用。
〔禁 忌〕阴虚血热者不宜用。
〔附 方〕
1.艾叶煎(经验方):艾叶、香附子、血余炭、侧柏炭、棕炭、当归、丹参、甘草。
2.加味胶艾四物汤(经验方):艾叶、阿胶、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芩、砂仁、苏梗、续断、菟丝子、桑寄生。
3.艾叶散(《本草汇言》) 艾叶、 当归、白术、苍术、砂仁。
4.香艾丸(《圣济总录》):艾叶、橘皮。5.艾姜汤(《世医得效方》):艾叶、白姜。6.艾叶注射液(《武汉新医药》 (3):1971):煎煮滤过: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也可用蒸馏法,制成艾叶油注射液及胶丸、糖衣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