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军铁道兵部队里,大家都知道马寿昌有...

在志愿军铁道兵部队里,大家都知道马寿昌有三项创造:第一项是洗沙器,这一创造,不仅提高了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而且工作效率提高了七倍;第二项是木制卷扬机,代替了许多笨重的活计,大大减轻了战士们的体力劳动;第三项就是'丹型水鹤',这是一种能够适应战争环境的火车机车给水设备,它解决了当时铁路运输线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给水难题。

1948年,马寿昌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铁道部队的给水连工作。在新的环境里,马寿昌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锻炼和发挥,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铁道兵的技术人才,参加过全国许多铁路干线的抢修工作。

朝鲜战争爆发后,敌人地对志愿军的铁路运输线进行毁灭性轰炸,企图切断朝中前线的后勤保障。许多站台上的水鹤和水塔都被炸裂了,严重地影响着火车的出站。重新修建水鹤,无论从时间上或是材料上来说,都不可能办到。即使修成以后,也躲不开敌机的轰炸。于是,站台的给水工作不得不采用各种临时的办法。用水桶来挑,挑上两三个钟头,还不够火车走一站趟;用水泵抽水,又缺机器,而且上水的速度也慢。

一个夜晚,马寿昌忙了一天的抢修工作之后,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营长的紧急命令,要他带领一个排紧急赶到顺川至元山的铁路线上的石汤温泉车站去执行新任务。这里是个小站,站上的给水设备本来就很简单。因为其它车站的给水设备都已破坏,许多列车都要挤到这里来上水。

马寿昌决心设计一个构造简便、炸毁以后又便于修补能适应战争环境的水鹤。但当他一看到眼前的机车需要大量给水的情形,又不得不把这个打算暂时搁下来。他还是采取救急的办法,把水箱上的单水管改成双水管给水,尽量增加给水量,缩短机车上水的时间。

可是,没有水塔,水的压力太小,水流量小,所以上水的实际时间并没有缩短多少。马寿昌决定修建临时水鹤,把河水引到山上,用大型水箱做成水塔,再从山上流下去。这样,就可以增加水鹤的水压。临时水鹤正在建设时,马寿昌被选为志愿军模范代表,回国参加全国铁道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当他返回连队的时候,已经是冬天。朝鲜战场铁路运输线上的反'绞杀战'更加激烈了。

马寿昌刚到车站就看见从国内运来的粮食、物资、武器 、弹药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数不清的汽车、马车、手推车,从四面八方来到车站,装载各种粮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那庞大的坦克和大炮刚从车上卸下来,一辆辆地开往前线;一队队的战士背着粮食、弹药。

'为什么都在这里卸车?'

马寿昌正摸不清情况,恰好碰到九班班长刘云亭,就急急地问。

'火车不能再往前开了!'刘云亭回答。

原来是列车给水困难,阻碍了运输。马寿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中乱麻一团。

这时。一列重车又开进站来。机车摘掉挂钩就去上水。马寿昌急忙跑到那里去察看。

调度员提着绿灯,吹着哨子,指挥着机车前后移动。机车前走后倒,折腾了十几分钟才勉强对准了水管,两个朝鲜铁路工人急忙爬上机车的存水箱,双手抱着冰冷的水流子,人就像在雨天里淋着。两个工人像从河里捞出来的一样,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自从增加了水管和造好了临时水塔,上水的速度确实比以前加快了。但因为水管是死的,不像水鹤上的水流子随意转动,上水依然受到影响。尤其到了冬天,这个缺点就更加严重,往往因为要用人工来刨冰,浪费了很多时间。

他下定决心,夜以继日地开动脑筋进行研究,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水鹤的设计上。马寿昌费尽心思,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水鹤终于成功设计出来了。

他把图纸拿到班里,让战士们讨论提出建议。大家先是仔细听他讲,然后又反复研究了图样,都说可行。可是,有个战士却冷冷地插上一句话∶'副连长,没有滚珠,鹤脖怎能自由活动呢?'

马寿昌一听,有道理。马寿昌从一群在卸运大锅炉战士身上得到了启示∶4 吨重的锅炉,只用1个班的人力就转过来了。要是在水鹤的脖子中间用—根小铁棍顶着 ,让小铁棍也起重点支撑作用,水鹤的脖子也一定会像这锅炉一样转动起来。

马寿昌不停地往回奔。回到连队,全连战士都动起来了!有的画图样,有的找材料,有的做铁工,有的做焊工,整个被炸得破烂不堪的车站好像一座工厂。几天后,马寿昌设计的新水鹤出现在车站上。从远处看去,这水鹤的形状很像个'丹'字,所以大家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丹型水鹤'。车站上有了这个新水鹤,机车上一次给水最多只需 8 分钟,给水工人不再挨冻了,司机不再担心上水太慢了,火车也不再一列列地拥堵在站上了。'丹型水鹤'很快就在许多车站上发挥作用。

志愿军铁道兵领导机关给予高度评价∶'丹型水鹤'的创造,解决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难题,为前线的后勤补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52 年2 月 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一等功,同年 9月,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2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马寿昌'三级国旗勋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