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队》在浮华中沉淀,在静默中爆发
不得不说,正在热播的《中国乐队》,给人太多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仅是节目形式,更是节目中所呈现的一支支乐队,让普罗大众看到了中国原创音乐的隐藏力量,《中国乐队》的发掘与推荐,不啻为一次中国原创乐坛的大革命。
数字化时代虽然加速了音乐的流行与传播,却让更多毫无意义的口水歌大行其道,浅白而肤浅的无病呻吟,已经占据了中国乐坛的大半壁江山。幸而,近年在综艺领域,一系列的音乐类节目,在拼力的“捞”起一个个歌手,一支支乐队,一首首金曲,无论是已经走过几届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还是今年爆红的《中国有嘻哈》,以至于到而今的《中国乐队》,都值得点赞。相对于前者的四平八稳,后面的两档节目,更是出其不意,剑走偏锋,却又足够真诚的为观众呈现出中国乐坛的真实面貌。
其实,中国从不缺乏好的乐队,只不过他们大多散落在民间,相对于“财大气粗”流行巨星,他们往往偏安一隅,用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来铺就动人的乐章。《中国乐队》的诞生,则是给了乐队们“公之于众”的机会,让他们从民间走向全国性甚至是全球化的舞台,从“小众”音乐格局变成大众音乐体量,而节目所采取的“无海选、不PK、不淘汰”的全新概念,也确确实实的摒弃了许多的概念炒作与噱头吸引,而是沉下心来寻访和呈现,一心一意只为好乐队、只为好音乐。
播出的第一期《中国乐队》,已经让公众感受到了真正的音乐力量,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乐队,给大家展示出音乐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但他们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好的音乐,总有触动人心的力量。无论是来自藏族的尼玛乐队的《生命之河》,还是“沉寂”了二十年的刘迦帝的《树枝孤鸟》,以及由曾经的选秀红人贝贝所组的“贝贝波娃”带来的《Wake Up》等等,都让人难忘。
第二期《中国乐队》,同样惊喜满满,开场便是谭维维与北京客乐队共同带来的《煎饼侠》,而随后登台的衣湿乐队、A公馆乐队、王梵瑞和鼓楼先生乐队以及古未来乐队,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衣湿乐队的《芹菜牛肉丝》是少有的方言作品,一如他们在表演前的小片中所捧出的七道风格菜,独具个性,而他们首次参加音乐节的“惨状”,则让人看到了乐队为了追求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但终究,他们在《芹菜牛肉丝》唱出了更蓬勃的生活力量,这,便是音乐之于生存的护佑。
A公馆的《放漾》是本期节目的第三首曲目,而看似年轻的A公馆,却已经成立了8年之久,相继发布EP《A》、《这个时代的爱》以及专辑《请用身体砸碎欲望逃生》等作品。2016年,在乐队跨年专场演出上,A公馆乐队与皮影戏结合,玩转音乐与民间艺术的大胆尝试,艳惊四座。从A公馆的身上,我们会发现,“民族的就是世界”,也会发现,“年轻就是世界”,这是一支特别有活力有思想的乐队。
另外两支登场乐队,一是王梵瑞和鼓楼先生乐队,一是古未来乐队,一“鼓”一“古”,同音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呈现。王梵瑞这位生于西安鼓楼下,打拼于北京鼓楼前的歌手,经历了太多的生活磨砺,终于在沉淀后,得以在静默中真正的爆发。而古未来乐队,却始终漂浮于天空,不仅成员不固定,连乐队的名字都“朝令夕改”般随时变幻,但幸而,音乐又让他们在浮华中沉淀。由此也能看出《中国乐队》在每期表演阵容搭配上的良苦用心,不仅讲究平衡,也讲究对仗,甚至是对抗,由此才让节目呈现出跌宕起伏又波涛汹涌的快意。
或许,在静默中爆发,在浮华中沉淀,是大多数乐队的生存态.当我们许多人一提起乐队,就想起摇滚想起狂躁时,《中国乐队》真正的从乐队出发,用一期期节目告诉观众,乐队也可以很流行,也可以很爵士。不同的乐队,不同的组建,不同的风格,是《中国乐队》千变万化的魅力所在,话说本季《中国乐队》,共邀请到46支乐队登台炫技,不仅有流行、爵士,还有民谣、摇滚、民族、R&B、布鲁斯、电子说唱等多个领域,完全是一场视听盛宴。
当然,《中国乐队》并不仅仅是一场场音乐节式的展演,它的欢乐并不仅仅属于乐迷,而是属于我们所有人。在节目中,曾经发掘出“华阴老腔”的唱作女歌手谭维维,与音乐人陈伟伦,担当了推荐人的重任,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谭维维更是寻找人、发掘人,陈伟伦则更多的是给予乐队画龙点睛般的点评。除此之外,《中国乐队》还有一个暖心的设置,那便是“中国乐队调频,谭维维化身DJ,将每一期节目,都变成了一档值得聆听的电台节目,从开场词到结束语,娓娓道来,相当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