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愿做竹根伏十年【5025】
上卷 第五十回 第二十五节:
【原文】
李纨又问宝玉:“你可有了?”
——中间省略部分见同期另外一篇文章——
宝玉笑道: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端木持易见解】
话无闲话,且来看看宝玉这首《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要解读这首诗,倒不难。我们还是从故事开始讲起吧。
话说苏轼有一天寄宿到水陆寺,为寺庙里的清顺和尚写了两首诗:《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其一)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其二)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这首诗,第一个重点看“年来渐识幽居味”,幽居什么滋味?很多人不知道啥滋味,说自己没有被幽居过,哪晓得啥滋味?其实你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的样子,就是幽居的样子。你要是一认识到这是一种幽居,你就有滋味了。
第二个重点看“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后身,佛教有“三世”的说法,谓转世之身为“后身”,这里代指清顺和尚。为什么说清顺和尚是贾岛转世呢?来看看贾岛的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今北京市房山区贾岛村(贾岛峪)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艮。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后被韩愈认可推荐,还俗后却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去赴任即病逝。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苏轼遥想穷贾岛,寒夜里瑟瑟发抖,人发冷的时候就会耸肩,贾岛就这样一边耸肩发抖一边苦吟做诗的样子,清顺和尚也是这个样子,岂不是贾岛转世吗?
贾岛是阆苑仙葩,清顺和尚也是,苏轼呢?其实也是啊。妙玉呢?那就更是了,都是幽居之人,不都是美人耸肩吗?大观园里这些孩子们,不也是过着幽居的生活吗?难道不也是耸肩吗?现代的学生、打工人、士农工商,不得自由的人们,不都是耸肩无奈的活着吗?
记得前面邢岫烟做的诗里谈到的大庾岭吗?
大庾岭的故事可多了,六祖慧能,在唐高宗年间刚刚接受了师父弘忍的衣钵,为了躲避师兄神秀的迫害,不得不难逃,为了躲避神秀的追捕,惠能被迫在大庾岭中隐居下来,二十多年后,才回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因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吏,经过梅岭时写下《秋发庾岭》: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那个时候,被贬就形同于幽囚啊!他在大庾岭听了一个传说,即《杜丽娘慕色还魂》,创做了《牡丹亭》,这倒是另一个收获啊!
那个徐闻县,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据说因为是三面环海,徐徐而听海涛声,故名徐闻。是不是幽居之地呢?
柳宗元被贬柳州,他的好朋友刘禹锡被贬连州,他们往南边走,都要经过大庾岭。那个连州市地处南岭之中的萌渚岭南麓,它的名字很有意思,连州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1、连州有黄连岭(今属连山)盛产黄连,因物得名。2、连州群山起伏,三面踞险,一水潆环,故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说,因山川得名。3、连州盛产铅锡矿,古语“铅之未炼者曰连”又有“铅锡璞名曰连”之说,因矿产得名。4、连州山岭延绵,河流环绕,但交通阻塞,人们渴望车船畅通。“连”字有车船合并之意,因意愿得名。这个鬼地方,难道不是幽居之地吗?
刘禹锡二次被贬,在衡阳写了一首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你看他难受的那个样子,有多难受!
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大庾岭时做过一首诗《度大庾岭》中说“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
可你们不知道,有一个人,那可真是比以上这些人都惨,先从东京开封,发配湖北黄州,然后是广东惠州,再发配到海南,那个时候,他都六十多岁了。你们以为这是做官吗?这和幽居早已经没啥区别了。
列举了这么多人,你看看,是不是都是妙玉一般的命运呢?
可是,“槎枒(chá yā)谁惜诗肩瘦”?槎枒,形容错落不齐之状。这里形容我说的形形色色不得势不得时的人们。谁来怜惜他们呢?
由于作者就是这形形色色被“幽居”、被压迫、不得时势的人之一,所以,他对同样命运的这些人,报以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诗肩”,不正是“世间”吗?人们瘦着,受着,可怎么是好呢?
我是不主张哀叹的。时势固然是客观规律,有其必然性。但那又如何?难道就此沉沦吗?不。我不会接受这样的时势。任何时候,我相信,人总是能做出别样的成就的。哪怕明知时势不成熟,我们依然可以未雨绸缪,为未来做出铺垫。就像教员曾经面对同样的困境,他知道有一天,他去世以后,社路要反复,非走弯路不可,这是历史规律。但他依然为遥远的未来准备力量,下一场大雪,激起红梅千万朵,哪怕自己花落成灰,但能有几个梅子长成,留几个希望的种子,自己也就酸心无恨了。
这难道不是真正的战士,应该具有的样子吗?
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红梅,应该具有的品格吗?
如果我是梅花,我不争春,我只把春报,我告诉你们,春天不远了。我知道我等不到遍地花开的时节了,但无所谓啊,将来遍地山花烂漫时,我就在你们中间,我就是你们,我看着你们遍地盛开着,我就笑了。
就像他种下的梅子,他哪里能等到这梅子再长成梅树,再一次梅花盛开呢?但那又怎么样呢?
他已经把能做的全做了,他已经做了最好的自己,而我们呢?而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