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气短命就短,气长命就长,自己的呼吸能到这里就不得了了

前言:本文是南怀瑾老师讲安那般那呼吸法门修法系列文章。按照南师传授的安那般那的修持方法做工夫,上一篇讲到体会鼻根呼吸的妙用,呼吸更深入,这一篇则讲到,进而慢慢感受呼吸能够到达脚底心。气短命就短,气长命就长!(由本平台独家摘编汇总)

*****

一个真到达静定境界的人,鼻子呼吸没有了,不是完全停止,其实还在很轻微的进出。要做一个实际的实验的话,过去中国人用灯草,灯草很轻的,或用头发、鸡毛放在鼻下,没有被吹动,才是真到这程度。实际上还是有呼吸的,只是非常微细。这个在中国的天台宗,叫“止息”。“止”的境界,也是“息”的境界。这样一来,你自然地感觉到有下沉的作用,充满了。慢慢地,到最充满以后,就不需要鼻子、也不需要肺部了。这种原来呼吸的进出的感觉,落到下腹,到男人生殖器的顶点,女性则到达阴道口,都在呼吸了。

中国道家的庄子有两句名言是事实:“众人之息以喉”,一般人的呼吸只到喉部到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的呼吸可以到脚部,气沉下去。气这样一沉下去,并没有说完全断了,很久会来一下呼吸。那么像牙齿、这个骨头这里,当然气都充满了,这两边都绷紧了以后,气自然冲到顶,使脑下垂体的荷尔蒙下来,口水就愈来愈多。最后一种最好的口水排下来,是甜的,但不是白糖那种甜,这种特别清凉,你让它自然吞下去,慢慢下去之后,你的皮肤、身体整个都会改变的。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

------------

佛叫你从脚底起观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你从脚底一观,或者做太阳的日轮观,作明点在脚底观,作白骨在脚底观,有高血压的,血压就降下来了,血就平和了,气就归元。气一归元,所谓庄子说的“常人呼吸以喉”,普通人的呼吸只到喉咙,“至人呼吸以踵”,有道的人气一直到脚底心、到脚趾头,那就寿命长了。所以,这个观法一定要从脚趾来观起。同时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最下面,所以要了先了地狱道,一节一节上来,这是理论上的。

那么《禅秘要法》全部的方法里面,到后来佛也说了,修持到某一步工夫的时候,不从脚底观了,换一下从头顶上观。从头顶上观下来也就是密宗后来特有的灌顶法,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修长寿法。老年人身体不好了,可以从上面修下来,是这个道理。

《禅密要法讲座》

------------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就是道家所说的,夜睡无梦,睡了就睡了,醒来就醒来。“其觉无忧”,醒来也不做梦。我们一般人睡觉,睡着仍在思想的时候,眼睛因为闭着,就形成一个境界,我们叫它是梦。现在白天是张着眼睛在做梦,我们以为眼睛张开就是醒,其实也在做梦,是有悲欢喜乐的白日梦;夜里的梦也有悲欢喜乐。但是真人“其寝不梦”,他不做梦;换句话说,其醒也无梦,白日也不做梦,就是那么坦然,所以“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吃东西无所谓,什么都可以,吃一点饱了就算了,没有什么叫做咸甜苦辣,好吃不好吃;因为饮食的欲念没有了,解脱了。这个食的欲念很严重喔!食欲还存在的话,气脉是不会通的。

“其息深深”,一呼一吸的中间,好像停了一样,叫做息。学佛的人修止观修到息,不是靠鼻子的呼吸,鼻子一来一往是呼吸,一呼一吸中间那一段是息。普通人息很短,得道有定力的人长一点,好像没有呼吸,停止呼吸了,那个是真息,是呼吸功能最初的能,所以他的息深深。大家不要搞错了,不是深到丹田;一般人叫你守小肚下面的丹田,那是装大小便的肠子,你守它干什么!搞久了以后,不是大便秘结,就是血崩,道也不是在小肚子上!这个“其息深深”,是深到无底,不是在身体上搞的;当然身体有感觉,就是呼吸自然到达足底心,到达足趾头。

“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这个呼吸往来,那股保留元气的息,每一次都到达了足底心。“众人之息以喉”,我们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体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都达到足底心,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资格做大宗师了。但是修养到这个境界,还不到大宗师的程度,中国后世道家,称这个就是神仙。神仙分五等,死后精灵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层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宽广的人;进一步地仙;再进一阶是天仙;再进一级就是大罗金仙。大罗金仙就是大阿罗汉,佛家讲大阿罗汉就是佛。

一个人到达“其息深深”“之息以踵”这个境界,就是地仙之份;这个人也就达到了昼夜长明,夜睡无梦,身轻如叶。所以道书上描写,中国有些老祖宗们得了道的,到八九十岁时,身体轻灵,行疾奔马,看他走路快速到与那个奔跑的马并排,却好像没有动过一样,这个就是所谓地仙之份。

*****

“而机发于踵”。在这一句中的机,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修气脉。普通我们修道学佛的,现在很流行注重修气脉;气是气,但是要注意,不是修鼻子呼吸的气;鼻子呼吸的气是气的最初步。因为这个气没有什么可修的,大家拼命练气功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个气是往来的,是生灭的,一下进来,一下出去。吸进来尽力地把它控制不呼出去,呼出去了又要停住不吸进来,那样也不过多停留一点点时间而已!你工夫再高,停留时间再久,它仍然是一来一去。

所以,认为呼吸之气就是生命的气,完全错了。因为这个气,有生有灭,有来有往,所以修息修气,就是一生一灭。其间那个生灭的本能,那个作用才叫做气。原理上是如此,也是事实,大家自己去体会。所以机发于踵所指的这个气,就是我们讲气脉的气。

至于修脉呢,比气又更进一步了。脉不是血管,也离不开每一个微血管的神经,那是它的初步。真正的脉还不是微血管神经,而是我们生命同宇宙之间的交流、交通的,看不到,是无形无象的,可是有这么一个作用;只有拿自己本身做试验,修养工夫到达的时候,自然会知道。所以修气修脉,修成功了,就是庄子所讲的这个机了,机关这个机,就有把握了。“而机发于踵”,气脉,都是从脚底心发动的;这一点我们常常强调,非常重要。所以《庄子》内七篇之中,在《齐物论》、《逍遥游》也都说过;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肺部,或在喉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呼吸往来,所以普通人活到若干时间一定会死的。

但是至人,得道的人之息,每一呼吸都到达脚底心,这个就是机发于踵。所以我们这个脚后跟、脚底心非常重要。尤其是脚底心,古人讲的至理名言:“精从足底生”这个精,不是指精虫卵脏那个精,而是精神的精,就是生命的本来。精从足底生,是精神的生命,所以说机发于踵。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

真的“息长”,就是庄子说的一句话“众人之息以喉”,是真的哦!普通人到肺部为止;“真人之息以踵”,到脚底心。就是自己晓得那个境界,气进来,不是到丹田、肚子,是由小腹这里,一直通过两腿到达脚底心,这才是知道“息长”。那么,你说这个是进来那个“息”吗?不一定,就是有这个功能,看到了。所以,你们屁股上的环跳穴到两条大腿,到脚底心,气都没有到,如果你说是息长,那不就是妄想境界吗?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东方出版社)

-------------

工夫做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不需要男女之事,不需要吃饭、睡觉了,都是真的。所以真修到安那般那,也自然到达了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讲到知息长短,至于我们刚才讲的,站在水池边丢一块石头下去,沉到底时水泡冒上来,这个息是长还是短呢?或是更深长?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一直到脚底心。如果没有动,就不冒水泡了。最后你坐在这里,这个身体如庄子的话“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是孟子的话“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跟天地虚空合一了,那才到了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的阶段。

*****

庄子说“众人之息以喉”,记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体不好,只到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气一进来,一直灌到脚底心。我老实告诉你一个经验,像我呼吸,没有感觉到身体有呼吸,但四肢脚心脚趾头气都到了。你气长命就长嘛,气短命短了。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东方出版社)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