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家人由于生活...
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家人由于生活窘迫,只好由儿子苏迈带着去投奔隐居颖州的叔父苏辙。苏辙一生清廉,也没有太多的钱。只能先勉强帮助亡兄一家人生活下去。
故乡眉山路途遥远,要扶柩归蜀必须付出很大一笔费用,无论是几度官拜尚书的苏东坡,还是一度高居宰辅、位极人臣的苏辙,都拿不出这笔可以让他们魂归故里的资费。
苏轼一生历典八州,本来没有汝州。不过,1094年,苏辙知汝州,恰逢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途经汝州。多年来天各一方的兄弟俩,终于在汝州重逢。
苏辙领着兄长游览汝州名胜,而汝州郏城县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尤以黄帝钧天台闻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商量百年之后,以此作为归焉之地。
于是,苏迈找到叔父,安顿好一家老小之后,于1102年,遵父亲的遗嘱将苏轼的灵柩运至汝州郏城县安葬。十年后,也就是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他的儿子将他与苏轼葬于一处,时称二苏坟。
几百年后的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远赴眉山苏坟山拜谒,想到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在生前就聚少离多,死后仍天各一方,心中不忍,又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
从此,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中国第一文人家庭也和汝州有了千年的不解之缘。
苏轼兄弟死后不久,一个令后世无比敬仰的帝国也被埋葬了。但苏氏兄弟的坟茔却没有沦陷,无论是谁入主中原,又无论他们怎样耀武扬威,他们对这两座北宋文人的墓冢都十分敬重。
在戎马倥偬间,这片坟地还不断得以扩建。宋高宗赵构在仓皇南渡的路上,批准在二苏坟旁边建造广宁寺。僧人四时守护坟院,每逢春秋大祭和苏轼兄弟的祭日,众僧则要为长眠于这里的苏氏兄弟超度亡灵。
到了元代,随着政权的巩固,对这片墓园的规模又有较大的拓展,从封树筑垣、竖碑神道,到为苏洵置衣冠冢,都是元朝时代的故事。
三苏坟一直保存到现在,而且历朝屡经扩建。不得不说,中华文化的力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也征服了所有的朝代。死亡,只是一种符号。而精神,却可以永生!
是处青山可埋骨!苏大文豪,一路走好!#古史传奇#
图一:苏洵剧照
图二:苏轼剧照
图三:苏辙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