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56)周信芳
周信芳
周信芳(1895~1975年),名士楚,艺名麒麟童。原籍浙江慈溪,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20世纪20年代以来享有盛名,他所建立的表演体系是南派老生的主要流派,也是当代京剧重要老生流派之一,世称“麟派”。其主要特色是从剧情和人物出发,表演真实自然,富于时代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周信芳出身于演员世家,6岁随父周慰堂(演青衣,艺名金琴仙)旅居杭州,从陈长兴练功学戏,工老生。7岁登台,演《铁莲花》中的定生,艺名“七龄童”。1906年后,随王鸿寿赴汉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同年到北京入喜连成科班,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1912年返沪,在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李吉瑞、金秀山、冯子和等人同台,颇受熏陶,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连台本戏《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间两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将《萧何月下追韩信》、《鸿门宴》、《鹿台恨》、《反五关》等戏介绍给北方观众。
周信芳自称是谭鑫培的私淑弟子,唱功取法于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王鸿寿、潘月樵等前辈,他的嗓音虽显沙哑,但演唱富有感情、挺拔苍劲、气出丹田。念白清晰,讲究喷口,咬字顿挫富有音乐性,尤其是他吐字收声和润腔之技巧非一般演员所能企及。听他的唱腔,酣畅朴直、苍劲浑厚之特点十分明显。周信芳洒脱洗练的身段具有一种难得的节奏感和可贵的张扬气势,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膛蟒”、“摔袖”、“抖髯”等表演技巧在他的运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少有为程式而程式的卖弄。他对打击乐和服饰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其与麒派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表演艺术家。在五四运动时,他演出时装戏《宋教仁》,表现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倾向;又演出《学拳打金刚》,矛头直指卖国贼。抗日战争前后,演出《洪承畴》,抨击伪满汉奸;演出《徽钦二帝》,激励爱国热情;随后又继续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识的戏。1949年后,周信芳参与编演新戏,移植演出了昆曲《十五贯》,创演了《义责王魁》和《海瑞上疏》等新剧目。
他的代表目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青风亭》、《龙院》、《义责王魁》、《海瑞上疏》等。
周信芳的豪门之恋
周信芳与裘丽琳的正式相识是在上海基督教会慈善机构主办的一个义卖会上。唱戏在当时是被视为“贱业”的,因此二人相恋后,只能在暗中发展恋情。
不久,他们相恋的传闻逐渐传开,气坏了丽琳的母亲。她推掉应酬,整日在家守着女儿。但是,丽琳却突然从家里逃跑,与周信芳去了苏州。正当裘家考虑是否用刑事罪名来对付周信芳时,丽琳却在上海的某一份大报上登出了聘用某著名律师作为自己法律顾问的启事:“本律师的当事人依法当享有《中华民国民法》规定之公民权利,任何人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及侵犯其合法权益。否则本律师将依法提出起诉…”刊登这样一份启事,其用意已然明确,丽琳已下定決心跟定那个“戏子”了。以后他俩便生死相依着走过了45年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