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丈夫只能活一个, 怎么选? 她用一句话解决, 由此诞生一成语

刘斧《青琐高议》:“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世事变化多端,人们大多喜新厌旧,好奇且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旧的东西也是徒增厌恶。但也有积极的向上的追求新事物的表达,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寓意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世间万物都是朝着前进的方向,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历史不是倒退的,而是螺旋式前进的。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停止他的脚步,而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迈进。今天我们要讲的东西便是“一句话”,从春秋战国时期演变到现在的意思,其中的含义变了许多许多。父亲和丈夫只能活一个,怎么选?她用一句话解决,由此诞生一成语。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约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割据时期,全国共分为七国,其中便包括郑国。郑国有一位名相叫做蔡仲,他是郑庄公手下的一位得力干将。随后郑庄公去世,以后由蔡仲把握朝中大权。蔡仲为了维持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所以他扶持了弱主郑昭公就位。后又由郑厉公即位,他担心自己的政权终有一天会被蔡仲夺去,所以他就找机会借机夺去蔡仲的大权。

点击加载图片

郑厉公在视察之后,终于决定联合蔡仲的女婿雍纠,共同刺杀蔡仲。雍纠一直都对自己的岳父手中握有的大权非常嫉妒不满,而面对君主此时抛出的一支橄榄枝,他当然应该接住。雍纠与郑厉公志同道合,一拍即合,随即确定好了计划。但不凑巧的是雍纠这个人为人不严谨,不踏实,反而较轻浮、浮躁。他在一次喝完酒之后,把要刺杀蔡仲的计划告诉了自己的拙荆,也就是蔡仲亲女儿。雍姬一听次话,顿时心如死灰。横竖自己最爱的两个人都难逃一死,如果把雍纠的计划告诉了自己的父亲,那么自己的丈夫肯定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不把这个计划告诉自己的父亲,那么自己的父亲也难逃一死。两边都是自己最亲的人,一个是同床多年的丈夫,一个是有生育养育之恩的亲父亲,她又会做何选择呢?因为此事便诞生了一个成语,那便是“人尽可夫”。

点击加载图片

在要小家还是要大国的面前,她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于是请教了自己的母亲,面对着自己的母亲时,她说出了自己疑惑的问题:如果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父亲,同时遇到灾难时,自己应该保全哪一个。母亲沉默了许久,说道:“丈夫是可以选择的,父亲是不可以选择只有一个,两者怎么可以作比较?”

点击加载图片

雍姬顿悟,她怀着忐忑沉重的心情走进父亲的书房,并且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在听完了之后确是太惊讶,他也曾在君主和自己的女婿身边安插眼线,以便随时禀告情况,但是却谁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利用最亲近的人杀死对方,可谓是最高明的一招了。随后,蔡仲先发制人,派人杀死了雍纠,郑厉公在知道刺杀蔡仲的计划完全失败之后仓皇逃走。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雍姬在面对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父亲孰死孰活的问题下,选择保全自己的父亲,牺牲自己的丈夫。在古代,这样的决定是值得赞扬的,任何事情,都是以“孝”“孝顺父母”为首。而她母亲说的一个成语“人尽可夫”,这个成语也流传到了现在。

点击加载图片

当下,人们对于这个成语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雍姬做的对,因为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不可能伤害自己的父母,更不可能杀害自己父母,这样简直是大逆不道了。但也有人说,她纵容自己的父亲专擅朝政,独断朝纲,专政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极度不利的,有人认为她在国家面前选择了保全自己的小家,这样的决定没有为大局考虑,害得一个国家失去了君主。失去君主,也就失去了国家的主心骨,这个国家也就名存实亡了。也有人认为,她作为丈夫的妻子父亲的女儿,并没有担当好、平衡好、协调好两者的角色。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我们说,历史终究是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从前的东西放到现在只能是作为经验,教训来提。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错误的历史重现,当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也不可能面临你死我亡的真实地步,但也要防患于未然,真正遇到的时候,要权衡、综合地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层面从大到小来抉择、判断。

参考文献:

《青琐高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