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发展智慧!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也都有各自的发展之道,即“盗亦有道”!
《道德经》上说:天之道 ,损有余 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 以奉有余。自然之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那么,我就结合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来浅陋的谈一谈个人对“中庸之道”的一点看法。
首先,“中庸之道”,是一种处世哲学!
中庸,不是不作为, 也不是甘于平庸; 不是和稀泥,更不是保持中立 ,麻木不仁;它是我们针对性的主动选择的结果,也是人们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晶。
凡事不要强出头,因为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则风必摧之!
做事,总是要张弛有度,把握好机会和分寸,就是在量力而行,不偏激、也不畏缩;有理、有利、有节 ,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凡事不能太极端,不强求、不勉强,但要讲原则、有底线,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解放战争的原则:就是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就是保持有生力量,歼灭敌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做人的底线是:不卑不亢,至诚、至善、致中和!切忌无底线的让步,无原则的迁就;否则,别人会以为我们好欺负而更加放肆的对待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清政府和国民党的软弱和放任,才导致溃败,从而让日本鬼子激发了他们的兽性而导致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抗美援朝,我们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也保持住了我们的底线,所以在我们老一辈人的努力下,逼迫美帝国主义签署停战协议,而保卫了我们的国家。对印度和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因为我们保持了原则和底线,坚守了“中庸”的智慧,才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从而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
其次,“中庸之道”,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其行为准则,也决定了他的一生。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同样是到荒岛上卖鞋,第一个人看到的是都不穿鞋,所以就说没有机会而选择退却,而另外一个人则是因为看到全岛的人都不穿鞋,所以以为是大大的机会而选择跟进教育。就说明了“思维方式”对一个人的影响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巨大的事情!
“中庸之道”的智慧思维,就是告诉我们:看待事情的发展和问题,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绝对,而是要全面的看问题,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辨证的看待事物;其实,“中庸之道”,就是教会我们该如何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
那么,“中庸之道”的智慧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中庸》上 云:圣人之道,中庸而已;中庸之道,顺其自然而已!也就是说:这里的“中庸之道”,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遵循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来办事。只有这样,才能顺风顺水,才能办成大事!这就是“中庸之道”处理问题的思维原则!
第三,“中庸之道”,是一种价值观念!
中庸之道,除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处世哲学和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习俗和价值观念取向。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
凡事都讲究是非对错、讲究善恶分明 、讲究 互为基础;人们往往因为爱而知其恶,也常常由于 憎而知其善;因为平凡而成就了伟大,而因其甘于平庸而显得渺小。其实,“中庸之道”,就是相对的对立统一规律,就像阴阳调和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像阴阳相生相克一样,相反亦相成!
生活中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有的只是“中庸”、只是“平衡”、只是“中和”!
凡事,宜保持中立、中正,提倡中庸;凡事,讲究天人合一,对己至诚,对人至善。《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然后,才顺天应人。即是调和矛盾,平衡阴阳,从而创造了众生的和谐!
第四,“中庸之道”,是一种实践原则!
“庸”者,用也!“中庸之道”,即“中用之道”,亦是“用中之道”。
生活中、实践中,思考问题和做事做人的智慧,都是在“用中”的原则,即追求达到 恰如其分 的境界!多之一分则嫌庸俗,少之一分则嫌平庸,过与不及,都不是“守中”。
守中,就是一种的自我修炼!它要求我们自我教育,以求其明;自我监督,以求自我约束和追求进步;自我反省,以求自我完善,已达至诚、至善、至美、致中和!
其实,守中 也是一种实践的原则。凡事顺其自然,则和谐共荣。实践守中,就是在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医治病,讲究中和,所以虚者补之,余则泻之;寒则温之,过则去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此之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即“动态的平衡,整体的和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之谓大丈夫~能屈能伸,中庸是也!
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乃生存、发展之道也!
存乎心,而发于内,顺天应人也!
与时俱进,顺其自然,大智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