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李宏如:情系清凉山(九)》

李宏如:情系清凉山

文/康所平

《五台山佛教·繁峙篇》摆上会议桌
李宏如是于1992年6月18日接到山西大学发来的“中国佛教思想与文化国际研讨会”的邀请函的,会议定于7月13日至18日在五台山召开。他之所以受邀当然是因为《五台山佛教·繁峙篇》惠及。
早在李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乔教授)筹备这次研讨会期间,就初步确定要将此书作为会议交流资料。
1992年4月8日,他乘火车下太原与李裕民教授商量印书之事。此书如果以宗教志出版,须由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该出版社业务繁忙,7月份根本印不出来。只好改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书名也不能称“志”,遂改为《五台山佛教·繁峙篇》。
此书赶在会前印出,并如期送到会场。这是李裕民教授及其儿子李立和李教授带的研究生郭尚武昼夜加班紧张工作的结果。
中国佛教思想文化国际研讨会于1992年7月13日在太原晋祠开幕,18日于五台山结束。参加会议的有国内佛学专家,也有美、韩等国的学者约50余人。时任山西省副省长吴达才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会上,李宏如结识了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散会后,他还托吴立民先生专门给赵朴初先生捎去一本《五台山佛教·繁峙篇》。李宏如后来抢救五台山佛乐、举办五台山佛乐培训班,之所以能得到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李家振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田青先生的支持和帮助,此书结下的善缘功不可没。
  关于出书及其他
要说李宏如当初就想编著一部“传之后世”的志书,他只能说“恕无大志,实非本愿”。
他回县委统战部任副部长,地委统战部安排各县整理宗教志史料,部长让他负责此项工作,他方才有机会全面了解繁峙的佛教。过去,他一直认为繁峙条件不好,经济文化都不发达,是个荒凉之地。没想到,调查发现,繁峙历史上曾有辉煌的时期,并留下许多有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特别是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中四座与繁峙有关,从五台山的整体来看,繁峙占了一半,可是过去的县志对这一事实记载很少。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当有助于繁峙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及繁峙与五台山的关系,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直至李裕民教授见到他整理的繁峙宗教资料和碑拓片建议前,他还从未有过出书的想法。
正如他自己所坦言的,他只有初中文化,半辈子务农。33岁参加工作后,仍然是“学大寨”、搞农业,只会读报,岂敢著书,最后决定出版,也实在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对五台山的仰慕”(《再版<五台山佛教·繁峙篇>前言》)。
此类书又不是畅销书,需自费出版。李宏如当时每月只有200多元工资,糊口也很困难,哪有近2万元的印书费。
第一个资助印书的是弘瑞师。在助印此书时,生活一向十分俭朴,又严持戒律,从不乱用布施款的弘瑞师可谓倾囊相助。李收到他的第一笔赞助印书款是6390元。当李宏如看到这些面额多是1元、5元和10元的 “结缘钱”( 居士供养他本人的)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不知老人省吃俭用多少时日才攒下这么多钱。弘瑞师当时就表示,此书很好,只要身上有钱,他会很快送来的。李宏如3次共收到弘瑞师的助印费8300多元。
之后,民营企业家王如恒先生又大力相助,时任县长胡培生、副县长史逢春、赵治安等领导也从单位帮助筹措1万元,才解决了印书经费。
是李裕民教授和众人的鼓励和帮助,才使他实现了这一心愿。
当时,他打算售书后可归还部分书款,但在县城书店试销一段时间,无人问津(只在五台山罗睺寺法物流通处售出200本),只好将书分给县委、县政府、县政协三家,再发到机关和干部手中,他自己只留下260本送人。
随着国家对五台山和文物的重视,加之书中资料被不少学者引用,求书之人愈来愈多。2002年秋天,北京服装学校陈芳教授打电话说,一位德国朋友托她回国后一定给买一本《五台山佛教·繁峙篇》。陈教授在北京跑了许多书店均无此书,后来从繁峙县政府打听到李的电话,他把手头仅留的1本寄去。
2003年,《五台山佛教·繁峙篇》再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又有西台法雷寺等个别寺院断续自发重印,免费结缘,在僧侣及信众间流传。

(未完待续)

文字责编: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超过2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