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宫东暖阁,清朝帝王的婚房,看帝王们入洞房有哪些讲究?
明代宫闱制度,帝王住乾清官,诸妃分住内东、内西各宫,故中路的乾清、坤宁两宫与交泰殿,在明清两代,均称之位“大宫”。然而清代除顺治及康熙四十二年以前,是按明制外。自康熙四十三年以后,则乾清官只作听政筵宴之所。坤宁宫为供家堂佛及祀祖之所,其坤宁宫东暖阁及东西两暖殿。则放置喜床作为大婚用的“洞房”有关。
明制以坤宁宫为皇后寝宫。而宫门则向北开,宫内东西皆有暖阁。清将西暖阁拆去,照关外制度改为祀神(即内墙上所供之板子)的大炕,只存东暖阁未动,用为大婚时候用的洞房·。
大婚喜轿降于乾清官前,帝后步行红毡上,至交泰殿行拜天地礼。礼毕,引入坤宁宫东暖阁之洞房,行合卺礼,即于此屋内度过花烛第一夜。到对月或第六日后,皇后开始分宫,住内东路或内西路其中一官。但是有时也随清帝同住养心殿。
在新皇后未分宫前,白日则燕居于坤宁宫左方之东暖殿,其西暖殿则为闱中接见母家人之处。若于分宫之后,遇内宫大庆贺日,皇后升坤宁宫受贺时,在未入座前,则以东西两暖殿为暂息处。今日故宫博物院于东西暖殿门外所悬之解释木牌,只言及“康熙三十六年建,皇后休息处”等字。然而内廷若干巨大的宫殿,何必以此小屋作母仪之休息处的理由,没有说明。
坤宁宫东暖阁是洞房,何必与神堂相居一处,原因不止关外贵族风俗如此,就是平民也是这样的。北京的旧式大家庭,多于卧室在西墙上,悬供祖宗木主或巨大的影像木匣,悬供之处,必与主人卧炕相对,而炕上主人。尤必为少年夫妻。按旧俗:凡供神佛必择净地,以免亵及神灵,惟祀祖。则不择净。匪独溺器不避,即床笫秘密,亦呈献于主之前,俗称此为“祖灵照佑子孙多”。盖娶妻为嗣续,嗣续为承继祖宗之香烟,子孙众多,则西墙上者欢迎之不暇,何能论及亵不亵。
清朝以坤宁宫东暖阁为洞房,也是以此为理由,不过在宫门内相对的北暖阁内,供有三才像(即家堂佛)。阁东壁上供有灶神。因有回避“神佛”的关系,故大婚的洞房,必在暖阁内,不能于西大炕上成夫妇。今坤宁宫东暖阁之屋门上,还有巨大数尺之大红双喜字贴门上,用以替代“门神爷”者;东暖阁之所以不准贴“门神爷”,意思就是不能借门神之威,拒绝祖宗于门外的意思。
以上所述,是指帝王大婚(娶皇后)时洞房说法,若迎妃嫔入宫,则无此种专用的洞房,只能于指定居住的宫院,即以此宫院之寝官为洞房。然而在鼎革后,则无此例。盖后入官为“迎娶”,用九凤金辇百子喜轿自大清、天安、端、午、太和、内左、乾清等正门入,妃嫔入宫则名为“迎接”,用九辇金风顶大仪车自神武、顺贞等后门入,嫡庶之分,等级甚严。毅皇后(同治后),告慈禧曰: “奴才是大清门抬进来的。”因此一论,大触圣母之忌,致演成千古罕见皇后殉夫的惨剧。盖慈禧乃以贵人资格自神武门迎接入官者,而迎接之车又非大仪车,而是内务府的“关防车”。
坤宁宫东暖阁,虽为清廷法定的花烛洞房吉室,然按康熙大婚仪注所载,则康熙的大婚洞房虽在东暖阁,而合卺宴,则在西楹之北炕前的地上,因为满俗之合卺宴,是以矮桌席地坐炕炉前,食生羊肉及牛猪肉及金酒(黄酒)、银酒(白酒)、金膳(黄沙碗盛黄米饭)、银膳(黄沙碗盛白米饭)、肉丝等,即俗呼为“拉拉儿饭,拉拉儿肉”。此种合卺宴,其实是仿毡幕的形状,必须席地坐,东暖阁地狭不能坐。但是坐帐及吃长寿面,则仍是在东暖阁内。阁门紧闭,垂下黄帘。帘外地下铺红毡,有宫人在此坐更,名曰“守喜之喜婆”。
帝后在大婚期内,住东暖阁以一月为限,名曰“对月”。只有同治帝大婚,只住在东暖阁两天,就移居养心殿的体顺堂,光绪帝则住六日,始居体顺堂,其住东暖阁满一月者,只康熙一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