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马瑞玲】又是一年冬至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2

又是一年冬至时

原创/马瑞玲

立冬一个多月,冬至又到了,时光好快。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相传“医圣”张仲景为了济世救民,发明了“祛寒娇耳汤”,百姓们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流传至今。

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一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冬至祭祖的习俗传流至今,人们在这一天包好饺子,先盛出第一碗敬献祖先,吃完饺子后烧纸送钱,让祖先宽宽裕裕度过数九寒天。

“数九寒天”的说法源于古代,那时人们缺少御寒措施,寒冷的冬天常常让人感到恐惧,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季,人们发明了“数九”。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九朵梅花,每朵九瓣,九九八十一瓣。每过一日染红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至矣,此曰九九消寒图。

小时候的冬至,藏在记忆的深处,因为记忆中有团团圆圆的一家人,那时,母亲还年轻,我们姐妹还小。每到冬至这天,母亲会扒开萝卜窖,取出几个准备过年的白萝卜,伴着鲜葱,做成馅。那新鲜的葱味,油味,萝卜味,是那样鲜香无比,勾起我们无数的小馋虫。我们几个围着菜盆子,赶都赶不走,看着我们的馋样,母亲常常会给我们喂一口萝卜馅,哇,好香!好幸福的味道!饺子快熟时,母亲会在锅里倒进包谷面糊糊,舀饭时,一勺饺子,一勺汤,我们一家人吃得心满意足。后来我们长大了,生活也好了,吃到了各种馅料的饺子:大肉饺子、羊肉饺子、牛肉饺子、莲菜饺子、芹菜饺子、茴香饺子……但最香的饺子是母亲做的萝卜馅饺子沫糊汤。

冬至,注定是一个用来追思和怀念的日子。惟愿天下儿女,子欲孝、亲还在。

作者简介

马瑞玲,女,教师,文学爱好者。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