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的价值很可疑
forcode:就像现代生活中的大多数其他领域一样,子女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实际上是两个无关的东西。你可以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却丝毫没有收益。或者你也可以花很少的钱,并获得最大的效果。
我看到很多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中小学阶段花费几十万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砸钱搞关系把孩子送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结果孩子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父母的投入跟产出,完全不相称……
我中学是在重点学校,班上有很多搞关系进来的同学,他们进了重点中学,成绩并没有变得更好,总是考最后几名,最后高考也没能考上大学,他们父母花的钱,完全白花了……
那些花一两百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回国之后,也不过拿到五六千块钱的月薪、英语口语听力也没练好,出国完全是浪费钱……
也有一些小孩,出身在非常贫穷的农村家庭,完全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北大清华,最后创业赚了远超常人的钱,这投入产出也是不可思议的高……
教育孩子这事情,有时候真是不可知论……
除非差学校打架斗殴或老师体罚学生问题很严重、或者像偏远山区那样缺乏合格师资,否则重点学校相比普通学校的价值很可疑!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花钱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很多技能,让专业的人来教,效果会好得多,比如我儿子学游泳,我自己教就很难教得好,因为我自己的泳姿就是错误的,教练有办法把游泳这个技能的学习过程分解为好几个步骤:先克服对水的恐惧,然后学会蹬腿,再学会划水,接着学习换气,最后把这些综合起来,在短短10次课内、一个连洗头都要大呼小叫的孩子居然就真的学会游泳了……如果让我自己来教,可能教20次还是没进展……
再比如英语口语这东西,让孩子自学或自己教,很难教出地道的美语发音,因为父母自己的发音就不标准。这方面花钱找到合格的老师,是能不能学好口语的关键因素,但也得看年龄、看家庭条件,一口地道的美国东海岸发音或伦敦腔(比如王思聪),那是钱堆出来的,如果从三五岁就开始全外教教英语或者直接在国际学校或国外上学,那代价是巨大的,对普通中产家庭而言有点奢侈。我估计,未来年轻人区分阶层的一个标准就是:英语口语是否地道……
但是,公立学校的中小学教育,省会城市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差距真的没那么大……
我相信,偏远山区小学跟省会小学的师资水平和教学差距,就大到会影响孩子前途的程度了,这种情况下,花钱让孩子进入省会或大城市的学校还是有必要的。
而且,我最近才发现,越是小县城、小地方的学校,越是应试,天天刷题、死记硬背,而省会城市的中小学,反而多一些素质教育。可能因为小地方的人,改变命运的主要渠道就是靠应试吧……
我的基本观点是:同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学校的差距有限;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育条件差距很大。
但是,现在教育的整体回报率,确实是越来越低了……
那些全家除了自住房以外的资产才100万的普通家庭,要不要花几十万给孩子补习、要不要花几百万买学区房,是非常值得反思、计较的,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人财两空,孩子没培养好、没有快乐童年、没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钱也都被培训机构和班主任给赚走了。
那些全家除了自住房以外的资产不超过500万的中产家庭,也别凑热闹送孩子出国读书了,除非孩子能够申请到奖学金或者某方面真的很有天赋,否则花掉两百万出去玩几年,回国工作10年20年也未必能够存下这200万……
教育越来越是一种消费品,需要理性消费!
尤其学文科,那更是送孩子去消费大学教育,玩了几年,最后学不到什么真本领,只是拿了个文凭,毕业了只能找那种人人都能干的万金油工作……
文科生毕业后的工作好坏,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的社会关系,如果自己不是有钱有权,千万别送孩子学文科,普通大学文科,不如学门手艺,比如炒菜、修车……
================
本文首发微信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