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老会馆之三:禹王宫
石泉县禹王宫,即湖广会馆,位于老县城东门内北侧,坐北向南,面向县城老街。东临江西会馆、关帝庙等古建筑。据清道光二十九年的《石泉县志》记载:“湖广馆:即禹王宫,在城隍庙左,供禹王及周子,乾隆年建。” 禹王宫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乡绅捐资兴建的,既是祭拜禹王的殿宇,也是湖南、湖北两省商旅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据说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禹王庙会,祭奠禹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高大的叠叠落式马头墙
禹王宫是一座一进式四合院格局的殿宇,主要由拜殿和正殿组成,两殿间有天井、廊房,建筑占地面积395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三叠式封火马头墙。墙头上覆小青瓦,清水翘首墙脊。墀头和叠涩上有山水、花鸟、蔓草缠枝纹彩绘。墙体青砖砌筑,满条满顺砌式,砖体上有“禹王宫”铭文。小青瓦屋面,屋脊用缠枝纹浮雕砖和宝相花、回纹镂空砖砌筑,正殿屋脊有五级宝塔脊刹。
砖雕屋脊
拜殿三间,面宽16米,进深9.54米。前檐深1.2米,明间有六扇木雕槅扇门,次间为槛窗。大门上方有竖额,书“禹王宫”三字,门柱与檐挑间有人物故事木雕雀替,额枋与檐枋间有弧形搏风板。
殿内屋架结构为十一檩二步廊式,由前后檐柱和前后金柱承十一檩。金柱间为抬梁式屋架,七架梁。横梁间有方形柁墩,上面有精雕细刻的云龙纹、花卉、瑞兽图案。金柱与檐柱间为瓜柱承二椽栿,形成前后内廊格局。
拜殿
拜殿屋架结构
壁画
整个殿宇由8根直径0.48米的檐柱、金柱支撑两排屋架,柱高10.2米,柱下有圆形、鼓形、覆盆形、八棱形、六棱重叠形青石柱础。这些柱础多为素面,没有更多的精雕细刻。
石柱础
前檐檐柱与金柱之间有扇形、月形、长方形穿插枋,枋上有瑞兽、人物故事、缠枝、书卷等浮雕,把大殿装点得富丽堂皇。柱与柱及山墙之间有额枋、檩枋连接,使屋架浑然一体,增强了殿宇的稳固性和抗震能力。 西山墙有大禹治水壁画、浮雕。明间后檐没有檐墙,为出入天井、正殿的通道。次间为木雕隔扇门窗及木板镶嵌的板壁,古朴典雅,宽敞大气。
穿插枋浮雕局部
天井阔4.8 米,进深3.6米,青石 板铺地。天井东西有廊坊,廊房开间5米,进深3.8米。两根直径0.28米檐柱支撑着下金檩和檐挑,形成假三间的格局,柱、挑间有撑拱,额枋与檐檩间有鹅颈式搏风板。后墙墙面上有禹王画像及祥云、宝鼎、大禹治水壁画。
内天井结构图
廊房
正殿三间,台基高0.3米,三级台阶。前檐墙体为槅扇门窗,明间六扇,次间四扇,两边用木板镶嵌。大门楹柱书“八年于外江淮河汉思明德,三过家门春夏秋冬见真情”楷书对联。大门上方有龙首、人文故事浮雕额枋,工艺精细,形象逼真。
正殿进深8.8米,中间有两排混合式梁架,八根梁柱支撑。横梁间置人文故事、瑞兽、云龙纹方形木雕柁墩。檐柱、金柱、山墙之间有木雕穿插枋和檩枋连接。正面和两山墙壁上巨幅彩绘壁画,为祥云、神龙和大禹治水场景。正面供奉大禹塑像,两边楹柱上有一幅对联:“治水引流流芳百世,勤心为政政顺千秋。”,上悬匾额,书“敷土功高”四字。
正殿
禹王神尊
木雕额枋局部
石泉县城地处汉水之滨,每逢雨涝时节,多受洪水之害。修建禹王宫,供奉禹王神尊,一是纪念禹王敷土功高,二是寻求庇佑,祈福平安。新中国建立后,禹王宫收为国有,划拨给城关粮站作为库房使用。
禹王宫建筑用料考究,建造技艺精湛,结构严密紧凑,殿宇庄重大气、风格古朴典雅,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禹王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泉县政府将产权收归政府,投巨资修复并打造成“禹王宫”文化广场。既保护了文物,又对群众进行了民族精神的传统教育。同时也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平台。
李道平 撰文 /摄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