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注道德经:知其雄第二十八

原创 子归明 袭明堂 今天

上一章讲,圣人同天合道,统御万物。本章进一步讲,圣人要统御天下万物,具体该怎么操作。老子认为,关键在于要笃守常德,能圆能方,能收能放,应物无穷却始终抱道不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有些看起来锋芒毕露的人,尤其是学生时代就看起来很聪明能干的人,后来却碌碌无为。而有些已经取得较大现实成就的人,似乎看起来并不那么光彩耀人。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朴实无华,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人不是越聪明越好吗?
其实,很多人看起来不太精明,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懂得大智若愚、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的道理。事实上他们的智力可能很高,却并不显得很“聪明”、很“能干”的样子,因此能链接和调动起更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进而成就一番事业。
本章内容,也讲了类似的道理。圣人为什么能容蓄天下万物,并统御天下之人呢?关键在于,圣人能笃守常德,大制不割。

注:粗体为古籍原文,其余为本号释义

【原文】知其雄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雄者刚强,雌者柔弱,知刚强之道,而宁自居于柔弱,则天下皆流而归之,如溪壑之能受物也】
【白话】雄者刚强,雌者柔弱,有道之人知晓刚强之道却不用强,而情愿以柔弱之道自处,这样天下人都会像溪流入谷一样前来归附,有道圣人就像溪谷那样能汇集天下万物。
【注释】谿(xī),山沟,山谷。溪壑(hè),两山之间的大沟。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者,自然之德。婴儿,诚任自然不与人竞,守雌者也】
【白话】常德,指天地自然之德。婴儿,是指圣人按照自然秉性生活,而不与外人竞争,也就是前文所指的“守雌”者。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白者明察,黑者混穆,知明察之道,而宁自处于混穆,则为天下所法也】
【白话】白者明察,黑者混穆,有道之人知晓明察之道却不显露,而情愿处于深不可测的混沌静默状态,这样天下人就会依从于圣人的治世之法。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忒,差也。常德不差,则永远无穷,而为天下所法也】
【白话】忒(tè),差错的意思。笃守常德而不出差错,面对纷繁的万物就能永远应物无穷,让天下长治久安,这样天下之人就会依从于圣人所施的治世之法。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荣者尊显,辱者卑贱,知尊显之荣,而宁处于卑贱,则能包容天下,如空谷之能容物也】
【白话】荣者尊显,辱者卑贱,有道之人知晓尊显之荣却不留恋,而情愿以谦卑低下的姿态自处,这样就容蓄天下,像空虚的山谷那样能承载天下万物。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心愈虚而道愈充,其德浑然而无散缺之处也】
【白话】圣人自己的心越虚,自然之道就越会充满天下,这样圣人之德就与天下浑然一体,而没有散缺遗漏的地方和事物。
朴散则为器【朴者,不雕不琢,无一物之形,而具万物之质。散者,离其本真加以造作之工,一有造作,则随人所为而成一器,此物不能为彼物,而太朴漓矣】
【白话】朴,是指不雕不琢、浑然天成之“物”,它没有任何一种实物的形状,却有能化成万物的实质。散,是指脱离本真而由人工加以造作,一有造作,“朴”就会随着人的造作而成为一个具体的器物。成为具体的器物后,此物不能再变成彼物,这样最初最大的常德之“朴”,就分崩离析了。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圣人能无弃物,既成一器,圣人则随材任用,使主一事以尽其能也】
【白话】圣人能做到统御万物而无弃物,“朴”散为一个一个的器物后,圣人则随材任用,让所有器物都能适用于具体的事情,以发挥万事万物各自的作用。
故大制不割【若圣人之自为,则不然。圣人未尝不成器,然割朴以成器,则用止一端而朴散,此制之小者也。圣人则全乎其朴,无器不可成,而不得以一器名之,此制之大者,人不得而裁之也】
【白话】圣人对待自己,则不是将自己化作器物而随材任用。圣人不是没能力成为器物,而是说,如果圣人割裂自己的常德之“朴”以成器,那么其作用就只是止于一端而常德之“朴”就离散了,这样做是小的“裁制”之法。圣人自处,不是朴散为器,而是保全常德之朴,这样的话圣人就没有什么器物不可以化成,也就不能以具体的器物去命名和执用了。这样做才是圣人对自己最大的“裁制”之法,而不会被外人所裁制。
【道德经原文】知其雄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白话】圣人知晓雄之刚强,却自处于雌之柔弱,则能像溪谷那样让天下万物都前来归附。天下万物都前来归附,圣人则笃守自然之常德而不离,像天真的婴儿一样与外事外物相处。
圣人知晓明察之道,却自处于混沌静默的状态,则能让天下人都依从于圣人的治世之法。天下人都依从于圣人之治,圣人则笃守常德而不出差错,同天合道而永远应物无穷。
圣人知晓世间的荣华,却以谦卑空虚的姿态自处,则能像山谷那样承载天下万物。圣人像山谷那样承载天下万物,笃守常德而与天下浑然一体,则回归于道创生万物的原始朴素状态。
圣人效法自然,用朴素之德散化为天下所需的器物和方法,因势利导而应物无穷,则能成为天下之王并统御万事万物。因此,圣人治世,笃守常德而从不割裂大道以执用。

【作者简介】徐大椿(1693—1771),又名徐灵胎,晚号涸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朝名医。他天资聪慧,自幼熟读诸子百家,因家人多病,便博览医书自学医术,成为一代名医。他十四岁研习《道德经》,历时二十年写成《道德经注》,而后刻印出版。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日课028丨所有能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的人都会成功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2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 ...

  • 徐大椿注道德经:曲则全第二十二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原文]曲则全第二十二   曲则全[能曲而后能全]枉则直[能枉而后能直]洼则盈[能洼而后能盈]敝则新[能敝而后能新]少则得,多则惑[此又一义,少则约而易守,多则乱 ...

  • 徐大椿注道德经:跂者不立第二十四

    上一章讲,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所以要想天下长治久安就应该以道治世.本章接着具体讲如何立道与行道. [原文]跂者不立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跂,翘足也,跂则不可以立] [白话]跂(qì),本 ...

  • 徐大椿注道德经:绝学无忧第二十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上一章说到,以"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不足以治理好天下,并提出了道家的治世方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本章承接上文,以第一人称的语 ...

  • 徐大椿注道德经:有物混成第二十五

    上一章讲,圣王应该如何立道与行道.本章接着讲,"道"到底是什么,以及人与天地.大道的关系.   有不少人说,道德经这本书太过玄妙难懂,其实,他们不过是被很多庸俗化解读道德经的书和文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大道废第十八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先秦道家典籍<鹖冠子>(鹖:hé)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个最好呢?" 扁鹊答 ...

  • 徐大椿注道德经: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注:粗体为古籍原文,其余为本号释义   上一章讲,人应该法天则地,宗于大道.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君王如何守道不离.   [原文]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重能生乎轻] 大道厚重,能生发轻浮的人道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将欲取天下第二十九

    昨天 上一章讲,圣人笃守常德,虽然朴散为器而应物无穷,却又大制不割,因此能为天下王.本章接着从反面讲,如果把天下当做"器物",以人智去巧取,那是不可能得逞的.   道篇的第二十九章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希言自然第二十三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上一章讲,有道之人曲己而全道,以道御天下.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以道治天下.以德治天下和以人言治天下,又会怎样呢? 在道德经一书中,有两条思想脉络,一个是道.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孔德之容第二十一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上一章讲,有道之人与失道之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图景,有道之人异于众人,而贵求食于母.接下来的两章,是展开叙述"求食于母"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