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黄年来

今年对我来说是幸福的一年,不仅到处溜达,结识了更多朋友,而且因为频繁的外出,遇到许多行业长者,其中最为慰心的是见到了我一直景仰而未曾谋面的黄年来老先生。
每当有亲近前辈的机会,都令我向往,会前刘自强秘书长发布黄年来老先生将莅临漳州蘑菇节之时,就得到诸多的回复点赞,看来人同此心啊。
中国菌业健在的知名老前辈,大部分我都见过,当然不是那种遥远的看一看,而是至少能够当面问候的亲近。在国外的,如张树庭教授都有短暂交往,可惜在南通再相逢的机会被错过,王云老师则已经都非常熟悉,今年八月也在昆明相聚了一回,王老师身体依然硬朗,很长一段时间估计还是每年都会回来的。
国内活跃的前辈自不必说,一年见几次都平常了,唯有黄年来老先生,因为过往我没有机会外出(被单位打入冷宫十余年),而老人家近年身体欠佳,很少出场,一直未有机会恭听教诲,引以为缺。
估计现在菌业的人,敢说没有看过黄年来老先生著作的,不是too young就是too simple。黄年来先生和杨新美先生,大概可以称之为现代中国食用菌产业的两位公认的奠基人了。早在1987年,我就曾在杨新美先生座下聆听过课程,虽然无缘拜入门墙,也是受惠可铭。看今天华中农大一脉,莫不是杨先生徒子徒孙,惜无青出于蓝者,殊为憾事。而黄年来先生所在的三明真菌所虽然也不复往日辉煌,但其在福建影响全省,瓜瓞连绵,人才辈出,领袖中国菌业,当无异议。
蘑菇节开幕式之前,黄年来先生在爱媛和黄毅老师的助力下,乘轮椅缓缓入场就坐,现场哗然一下掌声雷动。我趁机蹭过去选择一个好位置,给老先生及黄毅老师一起拍了张难得的合影。
两位黄老师亦师亦友,契阔半世,我出来走动的时候,他们同台露脸的机会就少多了。
用李玉院士的话说,黄老先生是“聪明绝顶”的人,虽然身体罹恙,但脑子里记忆的东西,那是仍旧条分缕析的。那天我拜见黄老先生时,自我介绍说:我是胡广芬(我所前所长)手下的后辈,老先生居然马上就说:我知道,她现在怎么样?我赶紧简单的说,身体还好,在深圳儿子那里。黄老先生还说,他比我还要大点呢,我告诉老先生,胡所长应该是92岁了。
黄老先生在中国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灵魂。中国的木腐菌工厂化栽培基本技术框架,都是日本引进,而黄老先生就是最早大规模翻译日文资料并推介到全国的不二功臣。包括引进菌种等,黄年来老先生涉及的菇种产业化工作包括了金针菇、滑菇、海鲜菇(真姬菇)、香菇等诸多方面,未可历数。
三明真菌所,和华中农大杨新美先生领导的华中真菌研究所、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并称菌业老三所。三明所的黄年来时代,是其史上最为鼎盛的时代,福建菌业另外几位显赫人士,包括吴经纶、郭美英、蔡衍三(后调离)等等,都是三明所的一代菁英,为我辈所仰望。
郭美英老师退休后,逐渐淡出行业,但之前我也曾经有拜会过郭老师,而借黄年来老先生的东风,这次还有幸见到了吴经纶先生。吴先生是黄老先生的副手,身体十分硬朗,言语铿锵而充满幽默,为人不拘小节,那天居然赤脚穿着凉鞋前来。我特别喜欢吴老师这种调调,吴老师先是客气的问大家,能不能抽根烟?然后说:据研究抽二手烟的危害比抽一手烟还严重,为了保护大家的身体,建议大家和我一起抽好吗?众人大笑不亦乐乎。
蔡衍三先生也八十多岁了,身体很好,虽然不太出来开会,但仍然心系菌业,和生产前沿保持密切关系。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18日午餐有幸陪黄老先生席末,老先生在我对他致敬之刻,说出一件旧事:你们宜春最早搞出来的红平菇,就是我给做的鉴定呢?四十年前的小事情,黄老先生竟然不忘,令我不禁潸然唏嘘。
终黄年来一代的三明真菌所,堪为中国菌业南方泰山,“种出三明,必为优秀”的箴言,至今传唱。虽先生垂垂老矣,而三明之过往青史永驻,欣缘际会以记留念,顺祝黄年来老先生竞老百年,唯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