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从哪里来?(6)

五,污染来源之空气篇(续1)

3、空气的质量恶化影响

所谓空气质量,在谈污染的时候就是指杂菌基数的大小,杂菌基数小,就是质量好,短时期的二氧化碳浓度这些,这个时候是不予考虑的。密封好的接种箱在接种过程因为氧气消耗使得酒精灯都熄灭了,对接种工作的影响其实也不是很大,特别是已经接好的,根本没有影响,而因为恰恰密封好,所以杂菌不容易进去,所以效果更靠谱。

不过,除了工厂化生产有净化条件的情况之外,在整个冷却接种和培养过程里,空气的质量是会变化的。大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空间由于内外部空气交换以及工作人员的呼吸(人也是个污染源),以及空间消毒死角的释放,会出现杂菌基数的加大。而培养环境的情况也会随着湿度变化(物料蒸发、交换空气的温度差异等原因)而出现变化,如果能够比较长时期维持70%以下相对湿度,空气里因为杂菌自身繁殖增加以及内外交换的稀释平衡而不出现杂菌基数大的增加,那就不至于出现恶化。

在所有的影响空气质量的因子里,相对湿度是最大的,其他主要是小分子气态营养物质的量,这个只有在冷却室会偏高,其他地方正常不会出现增加,影响也就不必考虑。一般微生物在空气里的繁殖最大制约因素就是水,所以相对湿度也就特别需要注意。不过在积水里如果有机物多,很容易发酵出酸臭味等,其实也就是产生了气态有机营养物质,所以气味可以帮助我们做这方面的判断。

但污染扩散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已经发生的污染菌落暴露在空气里,它会成为一个相当厉害的菌源,这个就非常可怕,尤其是霉菌类孢子产生又快又多,其中链孢霉是最为可怕的,因为它的产孢是会努力对外的,所以扩散特别厉害,这个扩散的媒介也是空气。

所以无论是作为有要求的室内空间还是无要求的室外,对生产过程里清除出来的污染菌包,都要采取预防扩散的措施,比如远弃、比如尽快拌返灭菌,或者采取密封或浸泡的方法做临时性处理。绝对不能任意弃置在生产区域附近(半径1000米都有可能影响)。

4、通风换气与空气质量的矛盾

实际生产无论是工厂化还是季节化生产,都有由于通风换气方面带来空气问题的可能性,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几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培养前期,即菌种从接种到菌丝蔓延覆盖表面,这个时候是导致产生污染的一次机会。第二个节点是从菌丝生长开始进入高峰到菌丝长满,这个时候最容易因为料温和呼吸原因导致菌丝弱化,出现后污染。第三个节点针对某些需要后熟的菇种,在后熟期的通风换气不合适带来弱化菌丝的问题也是非常常见的,一般这种情况到出菇就表现出来了。

空气的流动有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扩散杂菌,另一个是稀释杂菌,所以有杂菌源时,千万不能人为加大风速,特别是不定向的风力。而对于培养室和空置菇房来说,空气流量大是有净化能力的,前提是不影响相对湿度的不利变化。

在换气量的问题上,虽然可以考量以使用二氧化碳控制来进行管理,但由于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关系,实际情况并不简单,因此,前段技术对整体产量质量的影响不仅是直接发生污染的情况,而是有看不见的另一方面,出现可见污染只是表现严重而已。通风换气影响湿度变化,所以,为了同时保持湿度稳定和换气足够,在选择通风时长比例和时间位段,乃至人工手段进行湿度干预(但无法通过换气调节的情况下)就成为必须。绝大部分中部和部分南方工厂化企业目前前段的实际运行都缺乏配套除湿条件,这是一个隐患。

附加要说到的是,很多高二氧化碳状况培养的结果虽然表面看不出问题,但那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高二氧化碳带来的代谢被抑制,随时随地都可能导致潜污或后污染。烧包这个现象,不是纯粹温度问题,而是高温和高二氧化碳共同的结果。比如香菇,通风良好时35℃毫无问题,但长期通风不良时,32℃甚至更低都有危险,所以培养过程有菌丝颜色分圈的现象,就证明危险了。虽然那不是污染,但是污染的诱因。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