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真的让老公差点儿绝嗣?生育榜第二名的真相,确实很尴尬

喜欢明史的小伙伴们,一定对万贵妃这个后宫绝育小队长的角色,不会陌生。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大明成化年间的后宫之内,生孩子,那可是个相当犯忌讳的事儿。

因为,万贵妃不乐意。

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对于后宫之内,堕胎之事的操作,非常熟稔:

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

这种记载,让大家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那就是,人们往往会认为,在万贵妃的残暴、霸道堕胎术之下,明宪宗后宫的子嗣数量,会非常少。

毕竟明孝宗当年也是全靠着被宫人们,一直拼死掩藏,才最终躲过了万贵妃的毒手。

然而,当我们真的去认真数一数明宪宗的儿子数量之后,便会惊奇地发现,这可是一位高产的皇帝呀。明宪宗一生共有十四位龙子,除了前两位夭折之外,其他都平安健康地活到了成年之时。

有明一代,除了朱元璋的二十六子记录之外,明宪宗竟然位居生育榜第二。那么,既然明宪宗有这么多孩子,为何万贵妃还会背着这么大的一个绝育恶名呢?

依我看,最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这是一桩不被封建礼教认同的爱情

不少小伙伴们应该有印象,在几十年前,男女当街拉个手、拥抱一下,就有可能被众人指点为耍流氓。这种行为在现在人们看来,再正常不过,然而,在当年守旧思想的之中,这就是非常出格、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种现象和数百年前的成化年间一样,满朝文武都觉得,朱见深和万贞儿这俩人搞真爱,明显在胡闹,挑战大家的认知底线。

朱见深的爱情观,跟大家原本能接受的皇帝婚姻状况截然不同。在大家看来,皇帝嘛,就应该有个皇帝的样子,六宫粉黛、三千佳丽都是合理的,见惯了荒淫无道的昏君,谁曾想猛地蹦出来这么一个小清新。

大明王朝的臣子们、后宫妃嫔们,都觉得,不合理。为啥不合理,没人去仔细研究,但在当时人们看来,既然迥然不同,就肯定是非常不对的。

在大家看来,作为大明的皇帝,你跟那个长得一般、没啥生育能力的老女人整天黏糊在一起,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民!

作为帝王,朱见深身上可是担着为国开枝散叶的职责,他要为王朝的延续,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坐羊车游后宫的典范就在前面摆着,你不学,非要搞什么真爱,而且爱谁不好,还是一个比你大这么多、生育能力不行、宫女出身的女人。

哎,可惜了。

当然,皇帝肯定是没错的,那错就只能错在万恶的万贵妃身上。

因此,在为圣人讳的习惯文风之下,红颜背锅是必然的,万贵妃的反面角色,自然没得跑。

二、明孝宗的迟迟即位,需要有原因

按照《明史》记载,孝宗一直到了六岁之时,才被立为皇太子。

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

这里面,仔细推敲的话,很不合理。

因为,万贵妃实在是没有杀明孝宗朱佑樘的动机,因为,当时朱见深已经有儿子了。一年前,朱佑樘的哥哥朱佑极降生,并于成化七年被册封为皇太子。

一年之后,朱佑极夭折,其后,整整四年,大明王朝,在有皇子的情况之下,没有确立皇太子。

对于摄于万贵妃的淫威,宫中不敢言,将皇子藏于宫内,由吴后哺育之说,实在是漏洞百出。

如果宫中真的有这么庞大一群人,在人多眼杂的地方,呵护着一个如此重要、敏感的小生命,万贵妃还能一点儿都不知道,那只能说,万贵妃的权势,太弱了。

因此,说明孝宗一直没被发现,有作假的嫌疑。真实情况应该是明孝宗母亲出身卑微,同时万贵妃丧子数年之后,身体有些好转,明宪宗和万妃两人还没有彻底死心,想要争取再要个孩子,如果能诞下孩子,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太子。所以,明孝宗虽然在一旁后备着,但没人理他。

直到最后几年,备孕屡次失败之后,明宪宗和万贵妃两人才无奈放弃,最终明孝宗才得以捡漏。

这种大实话,说出来,自然很尴尬,怎么遮一遮呢?莫过于万贵妃那无所不在的堕胎逼迫术了,将明孝宗描述成一个漏网之鱼,完美化解了当年为啥长时间没被立储的尴尬。

原本万贵妃如何如何,宫闱秘事理应不为人知,但经不住明朝时期,正是小说崛起的时代,这种顶流级别的宫廷八卦,自然深得很多创作人的喜爱。

三、野史的泛滥

在古人的小说里,从来不乏创作素材,对于古人来讲,素材这个东西嘛,根本不是问题。有时候,即便没有也能创造出来。

万贵妃被世人描述为堕胎高手,这个故事的来源出自一百年后,明万历年间于慎行的《谷山笔尘》。

纯皇之诞孝庙,时万贵妃宠冠后庭,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潜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

而对于这则消息的来源,作者于慎行交代的很明确:

“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也就是听一个老太监说的,那么既然百余年过去了,这个老太监自然也不是亲眼所见之人,就这样,一个道听途说的宫廷秘史,堂而皇之地走入了畅销书当中。

而毛奇龄在参与修纂《明史》之时,基本照搬了这则传说,唯一删除的地方,恰恰就是出自小道消息的提示。

这不就坑了吗?

也难怪当时乾隆皇帝读着上火,直斥万贵妃堕胎这事儿,太挑战智商。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驳斥文《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

但宫闱事密,流传又岂口尽凭?如所称“后宫有妊,皆遭潜害”,则此前之佑极,生于成化五年,何独无恙?

万妃果妒岂能挺贯鱼及众而诞生成立者,如是多乎?

谣言止于智者,但热闹总是在看众当中传得沸沸扬扬,没办法,你以为喜欢八卦、花边消息的只是咱们这些现代人,当初那群整天吆喝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的读书人,其实也和咱们一样,俗!

这就和现在抗日神剧一样,你知道不合理,但经不住喜欢看个热闹,所以万贵妃的这根绝育后宫的小辫子,被人抓了数百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