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因的青年卒中,92% 的医生没见过
目前,一般定义 18 岁至 50 岁的脑卒中为青年卒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 200 万的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复杂,耗时、耗费更多,一些少见病因如颈动脉夹层、Moyamoya 病、卵圆孔未闭、遗传性脑血管病等以及不明原因的卒中往往更为多见 [1]。下面我们分享一例少见病因的青年卒中。
病例回顾
患者男性,27 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 1 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 1 天突发左手持物不稳,左下肢行走乏力,说话吐词不清,至当地医院查头颅 CT 未见明显异常,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口服后症状无缓解,次日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心脏病史。无烟酒嗜好。父母体健。
内科查体: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躯干及四肢多发无蒂结节,直径数毫米,大小不等,表面呈粉红色,质软,躯干及四肢散在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棕褐色斑,五官及心、肺、腹、脊柱查体未见异常。
专科查体:左侧鼻唇沟略浅,左侧肢体肌力 4 级,左侧 Babinski 征阳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NIHSS 评分 3 分。
躯干背部截图,显示多发大小不等的粉红色结节(黑色箭头),椭圆形棕褐色斑(白色箭头)(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完善相关检查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四项、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 C 反应蛋白、肿瘤全套、血沉、抗核抗体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抗体均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脑电图、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左右心房增大(左房内径 51 mm,右房内径 45 mm),EF 值 67%;经食道心脏超声(TEE):房间隔中段原发隔和继发隔呈叠瓦状结构,未见明显穿隔血流 ,左房及左心耳内未见明显附壁血栓;
颈血管超声:左侧颈动脉球部内膜增厚;脑血管超声:两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末段血流不对称,右侧血流速升高且频窗欠清,左侧正常,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头颅 MRI(3.0T)平扫:右侧额顶枕颞叶、右侧放射冠及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RA:右侧大脑中动脉 M1 段轻度狭窄。
头颅 MRI 示:右侧额顶枕颞叶、右侧放射冠及右侧基底节区多发急性梗死(橙色箭头),DWI 序列高信号(图 A),ADC 序列低信号(图 B),MRA 示右侧大脑中动脉 M1 段狭窄(蓝色箭头)(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入院诊断:脑梗死,定位:右侧锥体束(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偏瘫);定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影像学支持)。
病因探寻
本例患者为青年卒中,应积极寻找脑梗死的病因。
患者不存在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不支持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尽管心超检查显示左右心房增大,但心电图为正常窦性心律,TEE 未见左房及左心耳内附壁血栓,未见房间隔缺损、心房粘液瘤、卵圆孔未闭等异常,不支持心源性栓塞(CE);
MRI 显示右侧额顶枕颞叶、右侧放射冠及右侧基底节区多发梗死,不支持小动脉闭塞型(SAO);
血常规、血沉、ANA、ANCA 等风湿免疫指标正常、凝血功能正常,不支持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因;颈脑血管超声及 CTA、MRA 检查未发现颈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Moyamoya 病等。
因此应考虑其他更为少见的病因(SE)或不明原因梗死(SUE)。
患者 MRI 表现为多发性分水岭型梗死,梗死灶分布在右侧大脑前、中动脉及大脑中、后动脉供血交界区及右侧大脑中动脉穿支供血区,TCD/CTA/MRA 均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
因此推测在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如脱水、血压下降、血管痉挛等导致颅内血流减少,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低灌注,从而发生多发性分水岭型梗死。
那么,该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病因是什么?患者躯干及四肢多发皮下结节、皮肤散在棕褐色斑,皮损的诊断是什么?大脑中动脉狭窄与皮损之间是否有关?
经知情同意后,我们采集了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NF1 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一处杂合突变(ACMG 评级:pathogenic),支持诊断:神经纤维瘤病 1 型(NF-1)。
NF-1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 17 号染色体长臂 (17q1.2) 上编码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神经纤维蛋白 1(NF1)基因突变所致 [2]。神经纤维蛋白 1 在控制细胞增殖、迁移和抑制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3]。NF-1 是最常见的神经遗传疾病之一,其出生发病率约为 1 / 3000,近一半患者为野生突变 [2]。
NF-1 临床诊断标准需符合以下两种及两种以上表现 [4]:
≥ 6 个咖啡色牛奶斑(café-au-lait 斑),青春期前直径 >0.5 cm,青春期后直径 >1.5 cm;
≥ 2 个皮下神经纤维瘤或 1 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腋窝或腹股沟有雀斑;
视神经胶质瘤;
特征性骨性病变,如胫骨假关节或蝶翼发育不良;
≥ 2 个虹膜 Lisch 结节。
NF-1 常并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或周围神经鞘瘤 [5]。此外,NF-1 患者易发生嗜铬细胞瘤和肾动脉狭窄,导致早期继发性高血压。
进一步检索文献发现,NF-1 还与多种脑血管疾病包括烟雾综合征、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或扩张有关,患者可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以出血性卒中更为显著,常累及儿童或青少年,成人较为少见 [6-8]。
NF-1 患者血管病变的主要特征是管腔闭塞和内膜壁增生 [6],显微镜下可见大、中型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动脉中层变薄、弹性组织碎裂 [9],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10],推测可能是由于突变后的 NF1 基因对 RAS 蛋白的抑制减弱,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加 [11]。
该患者皮下多发结节考虑皮肤神经纤维瘤,全身咖啡牛奶斑数量大于 6 个,同时基因检测结果均支持 NF-1 的诊断。基于本例青年卒中的临床特点,我们认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与 NF1 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我们按「小卒中」的治疗原则,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他汀调脂及改善循环等药物,患者 9 天后好转出院,出院时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 5-级。3 个月随访,患者 mRS 评分 1 分,继续口服阿司匹林二级预防。
尽管 NF-1 人群发病率并不低,但 NF-1 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为少见的青年卒中病因。目前尚无针对 NF1 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我们建议对 NF-1 合并脑卒中的青年患者,应进行详细的颅内、外血管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颅内动脉闭塞、狭窄及动脉瘤等脑血管异常并做好相应的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