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东珠
东珠的名字是为了和南珠区别开来。南珠是南方生产的一些珍珠,东珠则是松花江流域产出的一些淡水珠。清朝把产于东北地区的淡水野生珍珠称之为东珠,满语称之为“塔娜”。
清廷对东珠的采捕有严格的规定。顺治七年,设置乌拉总管,隶属内务府管辖,停止宗室派人于乌拉之处采捕东珠。乌拉为古城名,是打牲乌拉的简称。康熙年间,再次加以限制,禁止宁古塔居住的乌拉人采捕东珠。乾隆年间,对隐匿与盗卖者又作了详细的处罚规定。为了防止东珠流入民间,还在山海关设置关卡,根据检查获取珠子重量的多少给予相关人员立功、奖赏。从此真正实现东珠“非奉旨不准许人取”的朝廷专属。
清王朝对于东珠的推崇和喜爱加剧了东珠资源的耗尽,无节制的捕捞和开采使得黑龙江流域的东珠资源迅速缩减。到了雍正后期,所采东珠“偶有所获,颗粒甚小,多不堪用”。直至宣统年间,随着清政 府垮台、日军占领东三省,对境内资源进行疯狂掠夺,东珠资源日益枯竭。最终,曾盛极一时的东珠从没落走向了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
传说,明朝末期,东北建州女真总结了宋金时代完颜女真的经验,也巧打“贡品牌”,为本族的发展壮大赢得了大把的时间——历史记载:万历十七年(1589),努尔哈赤被明朝皇帝封为都督佥事。万历十八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效仿乃祖,首 次次组织起108人组成的浩大进贡团队,装满载有东珠、人参、貂皮的贡品,长途跋涉,直驱北京朝拜万历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禁大喜,从此,东珠、人参、貂皮等特产成为努尔哈赤每年向明朝进贡示好的重要贡品。如此,东珠等东北特产,便具有了无可比拟的政治价值。世间传说,万历皇帝被努尔哈赤女真的东珠眩晕了双眼,没有看清建州女真的野心,从而放纵了努尔哈赤的发展。
自唐宋以降,珍珠逐渐成为了皇 室大量使用的珍宝,但在这些皇 家采集的珍珠清单里,南海合浦的珍珠,却并非是宫廷的首 选,真正让皇 室着迷的是出产于中国东北黑龙江、鸭绿江、嫩江流域的北珠,这种颗粒更加饱满圆润和稀有的珍珠还有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东珠。
咸丰年间,东珠的采摘进入了衰落时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不过采捕3次,一共采珠2419粒。而仅仅是乾隆年间,采捕的东珠就达50余次,采捕珍珠多达万粒。清朝前期大规模采捕让内务府的东珠库存积压也是采珠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咸丰八年,内务府库存之中仍有两万余颗东珠,清朝廷对东珠的需要也不像前期那样多,打牲乌拉的衰落是大势所趋。
东珠属于珍珠类。凡江河湖海蚌蛤中天然而成的有机类晶体都称作珍珠。珍珠稀有难得,自古即为至宝。东珠是珍珠之一种,其产地、称谓及使用皆有特定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