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视野审视人性的“良知”

文/阿立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小尾巴

法国作家雨果说: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圣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无限趋近于完美与和谐,但是现实却以各种羁绊提醒我们:在抵达和谐彼岸的路上,我们障碍重重,前路艰难险阻,风刀霜剑日日相逼,若无过人勇气和智慧,不仅成不了尧舜,连良知都会丢失。

去年6月,安徽芜湖市一位年轻的父亲协助自己的父亲,将年仅九岁的智障女儿沉入句容河水底,致其身亡。2019年6月3日罪犯被检方提起公诉。

此案中有个令人心寒的细节:女孩的书包里有8斤重的砖头。罪犯称,此举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

这个理由,明面上的逻辑是:减轻孩子溺水时的痛苦。可潜在的逻辑是:减轻自己良心上谴责之痛。可失去了良知的罪犯,却将其美名曰:让孩子得到解脱。

这样的理由是为自己沦丧的“良知”寻找借口,怀着一线希望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理解。然而,法律的严酷并不在于无情,而在于不会为这种侥幸买单,法律最后的审判一定会浇灭罪犯最后一丝侥幸企图。

内观己心——偏颇的认知,绝非“致良知”

王阳明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先哲们肯定了人心向善的积极一面,无论是谁,也无论天赋才能如何,只要能精于修身、勤致良知,就能提升自己的修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圣人。

而圣人不分大小,无论是被王阳明比作一万金的圣人尧舜,还是九千金的孔夫子,抑或是八千金的比干、伊尹,都在各自“良知”疆界内做到了极致。圣人不分大小,也不存在高低贵贱。

但是,假如过分在乎“一万金”和“九千金”的区别,就失去了良知。王阳明的学生就曾对王阳明发问,咨询“一万金”和“九千金”差距的问题,而王阳明立刻予以批驳。

圣人的徒弟尚且不易察觉“良知”的本义,时常迷惑于事物的表象,从而忽视心灵的真正价值,何况是凡夫俗子呢?

我们必须明确,在有的人心中,“良知”已经不够完整,或残损、或稀薄、或颠倒、或泯灭。在“内观己心”上,有的人双眼是近视的,心灵是残缺的,既没有明朗的认知,也没有了然的觉悟。

在上述案例中,一个心灵迷失、良知不在的人也认为自己是跟随“心”的指引在做事,也认为自己某些行为是符合“良知”的标准的,而且对此并无怀疑,倘若有所怀疑,在最初行为抉择的艰难瞬间,就不会选择最终的做法,也就是说,在我们看来“泯灭良知”的行为,在当事人看来,也许是合适的选择。因为在当事人心灵深处,“真正的良知”早已面目全非。

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就是“致良知”,他指出人生在世遵循良知引导的重要性,他强调“心”是一切真理的起源,人应无条件地按照“心(良知)”的指引活在天地间。

外察世界——怎么守住“致良知”的意志防线?

为什么?为什么有的人会“无心”、“无良知”?为什么有的人像一个行尸走肉?像一条害虫?像一个被驱使的傀儡呢?

探寻其中奥妙,必须由内而外向世界找答案,即“外察世界”。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可却有极少数例外跌破伦理、道德、法律的底线,坠入无底深渊。

姑且将这些人称为“失足”——他们从公序良俗中意外滑出,成为突破秩序的异端。个人失足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们个人的失足会对他人造成损害,所以说,他们具有破坏力。这才是让人遗憾和难过的。

人的基本属性之一是社会性。生活在人类社会肯定要被环境影响,这种影响来自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像一株屹立风雨的玫瑰,无时无刻不在吸收阳光雨露、承受风吹雨打,一边被社会爱抚,一边被环境磨砺。

可是在春风和煦与泥沙俱下之中,有的玫瑰意外折损,扛不住生活的考验,跌落枝头成为残花败柳,在夭折的一瞬间,碰掉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后天的教育、自我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每个人生下来天然携带完好无损的“良心”,知善恶荣辱,懂文明礼仪,但是这颗天然的良心又是那样脆弱,很容易被艰难困苦所蹂躏。

意志力决定了一个人面对复杂环境坚守“天然良心”的定力。意志力薄弱的人,在偏离“天然良心”轨道之后,遂将新的起点当作新的良心。

而意志力,则往往与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密切关系。

启迪多元思维——哲学思维是保护“良知”的铠甲

纵使暗夜总在固定时间如约降临,可也有星光璀璨、清风霁月。

一个人于暗夜之中拥有哲学思维,可以发现光明与感动,保持虔诚修行的定力。具备了哲学思维的人一定会明白:

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引起质变;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相依,苦难与幸福可以互相转化;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坚决不碰道德红线,遵守做人本分。

懂得这些道理,“良知”便获得了铠甲,无论世事如何多变,它皆可以岿然不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养成哲学思维,就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肤浅”与“无知”,为自己的“良知”打造一件坚固的铠甲,并在生活的打磨中,不断地修缮它。

在面对各种生活考验的时候,用哲学的思维,站在“全息”、“全观”、“全程”三大维度分析“己心”和“世界”,你要问自己:

1、全息:这件事共有多少分析的角度?它此刻对我意味着痛苦,但绝对不存在益处吗?

2、全观:我是否可以借助丰富的策略,在不违背良知的情况下改变它?

3、全程:这件事会一成不变吗?可否静观其变?随着时间推移,因果效应渐显,那我此刻该种下什么因?

人活一世,就在不停地解决问题,你分析一件事的角度越多,你突破重围(短视障碍)的能力就越强,这种突破力恰恰来自于哲学思维。

开启自在之门——通过学习获得智慧,智慧就是光明

王阳明说: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人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生而为人,学习是天职!

愚蠢与无知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

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良知”,通过不懈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哲学思维,锻造一副铠甲保护好“良知”,然后在“事上练”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良知”。

确立了“良知”的地位,经营好了“良知”,人才真正获得生存的智慧,才不会变成一个不识公序良俗、道德品格为何物的愚痴异类。这样充满智慧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

·end·
(0)

相关推荐

  • 【学点哲学】王阳明20种生活大智慧赏析

    [学点哲学] 王阳明20种生活大智慧赏析     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 ...

  • 一觉即明 精诚为要

    分 享 Share 遇见幸福✿心生欢喜 一头是喜欢,两头是欢喜 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忧 我是你,是另一个你,是另一个不是你的你. 你是我,是另一个我,是生命中另一个不是我的我. 初见这句话,美 ...

  • 什么是老子的“道”——“对立统一”的终极展现

    "对立统一"原理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道"是"对立统一"原理的终极产物. 老子是如何发现道的 你看见左手了吗?--看见了.那你 ...

  • 杨绪容:从崇祯本评语看《金瓶梅》的心学渊源

    "心学"为王阳明所创,因此也称"王学". "心即理"的人性学,"致良知"的修养学和"知行合一"的实践 ...

  • 良心是良知

    有时候想一想,苦难也是一种财富.走过的,遇到的,都是对自己的考验.那些经历,也许正是上苍对自己的提醒.如果你用快乐面对,得来的就是快乐的回应.如果你是怨天尤人,得来的一定是沮丧和不幸. 爱就爱得彻底, ...

  • 自悟,自觉,自愿

    有人来请教王阳明: "您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 可尧舜如此伟大,凡夫怎么可能成为圣人呢?" 王阳明解释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 '是非'属于 ...

  • 《人生海海》:从家国情怀、爱情态度、生活哲学浅析上校人性之光

    文/碧海微光 作为2019年豆瓣书单中国文学类(小说类)第一名的作品,<人生海海>无论从叙事角度.故事架构还是人性刻画上都堪称一奇.这部小说不同于麦家以往的题材,独辟蹊径,在回环萦绕间把一 ...

  • 随笔:谁来拷问人性的良知 | 笑野 主播 | 燕子

    长风文艺 ▼点击收听▼ 作者:笑野 朗诵:燕子 --一位非洲裔美国黑人被跪压致死案的天问         -- 快,给我点呼吸--        动静,看来真的不小啊???        是啊既然没有 ...

  • 湘霞|成人不容易,容易不成人——人性·本分·良知·因果

    从人性去理解人,不容易 面具戴一天容易,天天都戴同一个面具,难 以前自己习惯用生活中的身份关系去看待要求他人:你是妈妈,你是爸爸,你是孩子,你是老公,你是老婆,你是朋友,你是下属,你是领导,你是老师, ...

  • 【诗评诗话】刘东方、夏君宜:虚无通往存在——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中臧利敏的诗歌创作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虚无通往存在--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中臧利敏的诗歌创作 刘东方 夏君宜 摘要:臧利敏在诗歌中揭示了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书写下的生存困境,并在认识到生命虚无感的基础上找到从虚无通往 ...

  • 用哲学视角审视婚外情

    这次是访谈一位心理医生,谈论婚外情中的原配为什么不愿意离婚现象.他们讲得很好,我反复听了六七遍,只对一点倍感疑惑,之前我都找不到这位女主持人的漏洞,这次她用涉事三方全有过错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以为 ...

  • 付长珍:“中西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简介:付长珍,华东师范大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付长珍 近代以来,中西哲学的相遇已经成为一个本体论的事实,会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也成为学术界的共同追求.不仅治中国哲学的学 ...

  • 从历史文化视野审视魏晋书法走向高峰的基础

    2018-04-05 15:52·闻是文化 从历史文化视野审视魏晋书法走向高峰的基础 (作者:寿洪,绍兴文理学院) 内容提要: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成就之高.名家名篇之多,与其延续时间之短暂,显然是矛盾的; ...

  • 哲学大师关于人性的24个经典表述

    编辑:哲学之路(zhexuezhilu) 01 无法成为我们自己, 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卡伦·霍妮 02 现代人在幻觉下生活, 他自以为他了解他所想要的东西. 而实际上他所想要的是, 他人所希望他 ...

  • 颠覆你的交易体系,从哲学角度审视交易策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导言 本文摘自上海谦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许哲先生的演讲,内容基本上算是对<黑天鹅>一书的归纳和拓展,作为同样的塔勒布和哈耶克粉丝,看见许哲先生的总结归纳,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