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365个字,读字感悟(2021年,第7天,“度”字)

爱要有个度 梓冰 - 爱要有个度

第七天,“度”字

度(dù,duó,度)字,从广从廿从又。广,指广大的空间,广泛的内容;廿,指周期性的时间(20年);又指动手用器来计算,合在一起是个求数的概念,这就是度字。度的广泛性:空间有长度、宽度、高度,时间有速度,冷热有温度,文化有程度,人品有气度等等。量度的方法,计算空间有尺度,天有圆规,地有矩尺;计算时间,粗有年、月、日,细有时、分、秒;计算重量有砝码、磅秤、戥心等等。

甲骨文书法

《说文解字·又部》:“度、法制也。从又,庶声省。”段玉裁注:“寸、尺、咫、寻、常、仞皆以人体为法。寸法人手之寸口……仞法伸臂一寻,皆以手取法,故从又。”以人体为法的直接结果是有了寸、尺、咫、寻等长度单位,接着又有了建立在度量基础上的各种法则,法则设定了种种限制,人人都有欲望,而欲望往往很难控制,所以保持适度需要一种气度,表现为外在就是风度、仪表、风采……度的一系列衍生意义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从庶(略灬),从又。“庶”的本义是“众多”,表示“度”的对象众多,一切可度之物皆算在内。又表示手,于是度的本义就浮出水面:古代,一切可以度量的事物皆借助于手,如:

寸:一指宽为一寸;

尺:十指宽为一尺;

咫:八指宽为一咫;

寻:一臂长为一寻;

常:两臂长为一常;

仞:八尺长为一仞(另说七尺为一仞)。

度之本义是度量具体物件的长度或重量,后转义为公认的一般准则,也就是法度。中国古代的法度贯穿天人合一的理念,一切以有利于自然而且人类可以适当获利为准则,针对人际关系的法度同样被置于“自然为主人宾之”的理念之下。《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绝好注脚。儒家之所以主张中庸,是因为人的生理本性具有强烈的反中庸、反适度的本能,非文化不能克制之。莊子最早发现了这个规律,他指出吃饭与房事是很难控制的,不好把握度。专家揭示,吃东西有麻醉的作用,能够让人忘记痛苦或者不愉快。所以,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吃撑。即使在常态下,要让进食的量恰到好处也需要文化修养才能做到。房事同理,人在排泄荷尔蒙时会产生愉悦甚至兴奋,如果不加控制,会本能地频繁为之,造成房事过度,损害身体。圣人的文化涵养高,所以他们都是器量弘深,姿度广大之人,其容物容忍之伟力非一般人可比。

中国古人之所以钦佩度量大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因为他们深知,自然不是无限的,它向人类提供给养是有限度的,是定量的。今天想来,这种认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中国古人认识到掘地必须在深浅上把握度,不能过深。为此,掘地工具的尺寸是标准化的。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农耕社会历经数千年的周而复始的春播秋收,土地生态保持得相当完好(直到20世纪才被毁坏,变成不施化肥百谷不长的“病地”),这就是儒家的节制精神,就是保护自然的自觉。这种自觉正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一些科学主义者不但不赞许与效法这种节制精神,还污蔑它为不思进取。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想进取到何种地步方肯罢手,只恐怕那时就没有住手的机会了。人類奢侈超過限度,嚴重了,自然不會諒解人類的貪欲貪婪,那時悔之晚矣。

度音通独,自处慎独。《礼记·中庸》里讲,“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独自处事时,要处处审时度势,知道自己能力大小,遵循君子行事的原则。是故,度字通音以独。

度,时空事物,动手计度。度音通独,自处慎独。

意项:①读dù ,计量单位,度量衡;②依照计算标准划分的单位,温度;③程度,事物达到的境界,知名度;④法则,标准,制度,法度;⑤度量,能承受的量,气度;⑥过,由此到彼,度日⑦所打算或考虑的,置之度外;⑧量词,次,再度;⑨读duó,计算、推测,忖度,揣度。

《木子艺术工作室》原创。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木子艺术工作室》。音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