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头好| 《佛罗里达乐园》:夏日里的海市蜃楼
佛罗里达乐园,是加州夏日里的一场迷梦,存在于都市荒野中的瑰丽的海市蜃楼。“迪士尼”——现实童话的代表,最后的“造梦工厂”。
肖恩-贝克执导的《佛罗里达乐园》,从“乐园”跳出,将镜头对准徘徊在乐园边缘的“小人物”,童真的糖衣包裹起残酷的现实;大人和孩子却都甘之如饴;喜忧半掺才是生活本色。
这部R级儿童片,该是最消暑的“夏日甜点”。
“童话二分之一”
年仅6岁的叛逆少女“小莫尼”和单身妈妈“哈莉”居住在距离“迪士尼”乐园不远的汽车旅馆,“一墙之隔”却是“天壤之别”,“梦幻的紫色小屋”居住的都是和她们一样,游走在生活边沿的人。“童话”之下是现实的“鸽笼”。
孩子们的“游戏”是朝楼下吐口水,骂脏话。你以为他们这是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实际上现实中的“条条框框”一直都在,他们一直都被隔离在“童话之外”。
这边,“Take some home”——“带点回家”的前提是他人的施舍,在乐园外的世界里“施舍”就等同于“分享”。华夫饼、冰淇凌、面包和果酱这些“梦幻食品”都是别人出于同情施与的,而这种施舍,旁人随时都有收回的权力;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尽管“梦幻”是短暂的,但“分享”的快乐总是长久回甘的。
另一边,朋友詹妮的境况也不好过。和外婆、妹妹挤在“futureland”的一间小的出租屋。在遇到莫尼一行人以前,詹妮是胆怯而羞涩的,莫尼打开了詹妮的“视界”,让她看到“真实的未来之地”虽没有想象中美好;但是值得她去冒险;去寻找理想当中的“乐园”。
同时“童话”以外,也蛰伏着现实的阴暗与危机。孩子世界里一个外表可亲、前来搭讪的路人也许就是一个隐身于暗处的“恋童癖”,中产阶级及这之上富人们的社区有着极其严格的社区管理能够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而在“灰色地带”游弋的这些“贫民”家庭则成为了暴力、犯罪的瞄准对象。
现实当中的“贫富差距”不仅仅存在于财富积累的多少,它同样反映出这之下社会管理的漏洞,独身妈妈抚养孩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就业保障机制只能带着孩子上街“坑蒙拐骗”;甚至沦为性工作者;且随时面临着“收养机制”强行剥夺走孩子抚养权的危机。
没有人去保卫他们的安全,他们只有自卫这条路可选。
“紫色小屋”的管理员鲍比,充当起“汽车旅馆”的“警长”,惩治伺机向孩子出手的“恋童癖”、维修整栋楼的电器、维护旅馆周边的治安甚至陪着孩子们嬉闹。他是这个“世界”里的“英雄”,同时也是这群“长不大的大人”和“孩子们”的“父亲”。是冷漠现实中的一点暖色,既是面对问题无能为力的成年人,也是在你需要时陪伴在角落里的骑士。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不完美”,造就了一个“完美童话”。在“乐园”外的世界里,尽管总被拒之门外,但快乐却很容易实现。童话的一半是“富人的烟火”,另一半则是专属于贫者的“烛光晚宴”。
很少有人揭穿童话的本质,是二分之一的努力外加二分之一的想象力。
“成人与孩童的置换”
《佛罗里达乐园》里的孩子是“小大人”,大人则变成了“小孩子”。每个人都是由“幼稚”、“成熟”这些矛盾又复杂的东西构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平衡这一切。更准确的说,每个人都是在“乐园”以外成熟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长就要抛弃童真。
独身妈妈“哈莉”是最幼稚的大人,同时也是最勇敢的孩子。尽管在生活上不着调,但她可以为了莫尼放弃爱情。会以平等的身份和莫尼沟通,也会微笑着包容孩子的任性。她会陪着莫尼和女儿同龄的小伙伴一起游戏,会保护莫尼的童真不受外界的伤害....尽管她从没对莫尼说过“我爱你”,但她的爱早已溢出荧屏之外。
她也会和朋友置气,把复杂的问题以简单的暴力解决,想着道歉;话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带上莫尼和詹妮搭车到游乐园附近看烟花、给詹妮过生日....
换句话说:“成年人的友谊和孩子一样幼稚”
而“小大人”莫尼,童稚的口吻总是不经意间讲出深刻的道理。
“大人们想哭的时候,我总能看出来。”莫尼对这个“乐园”外的世界的敏感,即使这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隔阂,也能够觉察的到。
在和詹妮去树林里探险时,她认真的说喜欢一棵树的理由:“因为它都倒了,却还在一直长大。”正像是母女俩投射下的那些人,身陷囹圄,却依旧野蛮生长。
知道自己即将被DFC带去新的家庭,和朋友告别时,除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外,莫尼说:“我说不出口。”原来成人和稚子一样,在面临分别时都说不出“再见”。身在“乐园”可以轻松地说出“后会有期”,但在“乐园”之外的成长,常常是“后会无期”。
“规则”
无论是在“乐园”以内,还是身在“乐园”以外,现实和童话总是被“规则”包围。
而“遵守规则”是成长最残酷的环节。
租住旅馆就要按时按晌的缴纳房租,否则就要面临露宿街头的命运。如果“儿童收养机构”判定你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无论你怎样争取都只有放弃抚养权。想要进入“乐园”深处,就要付出等价的金钱....
每个“世界”都有它自己运行的规则,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被规则套牢的无序的游戏。
“-她应该按照我们的玩法”
“-不,她不会的。你就让她按照她想的玩吧。”
哈莉、莫尼母女、鲍比甚至是后期的詹妮...他们都是“规则”的“反叛者”。
但最后却也只能妥协。
影片没有交代她二人是否进入到“梦幻乐园”,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成长本身就是一次不问结果的“反叛”,佛罗里达乐园是夏日里一座瑰丽的海市蜃楼,是真实捏造出的一点虚幻。但你依旧相信乐园的存在,因为“乐园”存在在每个人的心里,它赋予你对未来的畅想;给予你继续直面生活的勇气。
“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
——拜伦
文/杨羽倩